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院在大学生中,特别是毕业生中开展了以培养基层意识为主体的思想教育,(?)项工作的开展,对于我院学生坚定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成才道路的信念,树立面向基层,为基层服务的思想,使学生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我院近年来开展的基层意识教育谈谈我们的做法和认识。一、把毕业生的思想教育转变为具体可行的基层意识培养自80年代以来,我院在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学毕业生的现状调查分析中有两个现象引起了我  相似文献   

2.
由我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和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共同组织的“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及制约条件纵向研究”,至今已进行四年。现已基本完成第一期的资料处理工作,取得有效问卷6791份(其中,大学生4614份、学生家长1245份、中学班主任625份、毕业生307份)。这些问卷包含40所高等院校,98个试点班的基本完整的资料,成果是令人满意的。我们已经可以从多方面看到“纵向研究”科学价值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在基层成才的重要性,确立与工农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成才的思想,主动适应社会基层需求人才的现状。我们认为应在大学生中大力加强基层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成才。目前,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基层意识教育,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大学生本身尽早成才都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基层意识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两个结合”的重要性,走成才的必由之路。前些年,由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削弱和淡化,以及“自由化”思想的散布,大学生在怎样才能成才的  相似文献   

4.
研报     
《求贤》2013,(6):45-45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出炉毕业生就业偏爱“泛渤海湾” 近日,由菱可思研究院编著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在京正式发布。据了解,该项目共向2012届全国大学毕业生发放问卷超过26万份。天津、山东、河北等“泛渤海湾区域经济体”成为毕业生最偏爱的地区。对比2012年,选择在北京、  相似文献   

5.
朱岩 《求贤》2009,(3):1-1
近年来.各地按照中央关于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精神.选聘了一批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2008年,中央有关部门对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作了部署.截至年底,又有7.8万名大学生“村官”奔赴新农村建设一线任职。目前.这些大学生“树官”正活跃在农村基层.  相似文献   

6.
兰秀英  赫兵 《求实》2003,(Z1):236-237
大学生求职与就业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由过去的“两包”到现在的“两自”,这是高校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了了解当前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及就业状况,特别是毕业生求职就业的思想动态,以便总结出规律性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我们于2003年初对我校部分毕业生进行了择业方面的抽样问卷调查,此次调查我们共收到有效卷410份,在对问卷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大学毕业生毕业后的选择呈现多元化倾向  相似文献   

7.
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大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基层政工干部,必须树立“四个意识”,依靠“四个力量”,这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  相似文献   

8.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及其实施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同等重要,都不可忽视。高校积极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独立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缩短其就业的“社会适应期”。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更应该通过“美化”校园硬件环境、创新校园制度环境、优化思想政治工作人文环境构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特殊作用,以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适应力。.  相似文献   

9.
发展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严肃的政策性和很强的实践性.新时期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要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强化质量意识.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培养、教育、考察上.把好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四道关”。  相似文献   

10.
《党的建设》2011,(4):53-54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一项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甘肃省从2008年开始,先后选聘了2317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3年来,选聘工作和大学生“村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今年甘肃省的选聘工作将于第二季度开始,为了让广大高校毕业生进一步了解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有关政策情况,本刊将甘肃省大学生“村官”政策问答予以刊登.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1.
《支部生活》2010,(7):26-26
今年6月,一份洋溢着乡土气息、青春活力和民族风情的刊物——《青年村官》专刊(内刊),从壮乡苗岭走来,走近大学生“村官”,走近广阔农村,走近广大青年。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着眼于加强“三农”工作、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强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培养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根据中央精神,我省从2008年起,计划5年内选聘1.3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相似文献   

12.
2005年6月,"重庆市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与教育指导研究"课题组对重庆辖区8所普通高校的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分为A卷(调查对象为非毕业生)和B卷(调查对象为毕业生),分别发放1500份,回收有效A卷1252份,有效B卷1112份。  相似文献   

13.
本埠     
《求贤》2013,(5):50-51
关注应届大学毕业生:“大学生就业直通车”开出第一班 220家企事业单位,1130个工作岗位提供职位逾万个,11000余名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应聘……不久前的一天,在天津国展中心,共青团“大学生就业直通车”开出第一班。来自天津近30家高佼、职业院校的学子们,不仅投出了一份份简历,更与用人单位现场交流、深入对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互助县认真贯彻中央、省地委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决策.高度重视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培养和使用.大学生村官在推动农村科学发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1968年4月,中共中央批转了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关于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报告,要求各部门、各地方、各大中小学毕业生面向农村、边疆、工矿、基层。这就是当时大学生毕业分配“四个面向”的由来。特殊年代,在“知识无用论”“外语无用论”甚嚣尘上之时,周恩来总理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六八届全国外语大学生集中到解放军农场,提出“锻炼、储备、学习、提高”的“八字方针”,  相似文献   

16.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下,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广泛出现,呈现“后毕业时代”现象,针对这一情况,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能够对当代大学生就业与发展提供思想规范,树立毕业生正确的价值观与就业思维,实现自身价值。在思政教育视角下,分析当下大学生“慢就业”现象,针对“慢就业”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关策略,为我国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们就如何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基层这一问题与部分基层政工干部进行了座谈。大多数同志反映,中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非常及时和必要,只要全党重视,各地、各部门齐抓共管,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取得成效。但也有部分政工干部对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基层持消极心态,归纳起来主要有:1.怀疑心态。他们认为,中央历来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但实际上,近年来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却在一片“加强”和“改进”声中被削弱了,处在“低于一  相似文献   

18.
政策顾问     
国家采取五项政策助大学生就业我国已采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自主创业等5项政策来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一、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政府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募志愿者,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一级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单位  相似文献   

19.
毕业生分配态度的形成,除了内在因素外,还受着家庭、学校的毕业教育、社会风气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本文结合“湖北省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及制约条件纵向研究”的调查资料和湖北省四所医学院校的调查(此调查在省毕办的领导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出问卷300份,回收答卷269份,回收率89.7%)结果,试图从父母的文化、职业以及对子女分配去向的希望  相似文献   

20.
我院从1988年开始在毕业班开设“就业指导”课,至今已有五年了。现在德育教研室下设一个“就业指导”教研小组,由长期从事学生分配工作的五位同志组成。其中讲师一名、助教四名,由他们负责全院“就业指导”课的建设和授课工作。每一届学生在毕业学年的第一学期都要开设十六学时的“就业指导”课,属必修课程。课程经多年建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授课讲义等教学文件齐备。课程小组根据国家对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及形势要求,每年对教学大纲和计划作一次修改。一段时期社会上出现毕业生分配难的情况,“双向选择”出现困难,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毕业后仍以分配为主,主要面向中小企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毕业班的“就业指导”课中,把重点放在教育学生加强社会责任感上,要求学生树立社会总体意识,服从社会总体需要,鼓励学生到基层锻炼成长,扎根创业,开花结果。通过教育,毕业班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