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始终是由人和人类有意义的社会行为构成的 ,合理性 ,是人和人类行为的普遍特性。从内容来看 ,合理性是一种合目的性 ;从形式来看 ,合理性是一种合逻辑性 ,是人和人类行为的一种逻辑的格。从实质上说 ,合理性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客观规律的存在是人的行为的合理性的基础 ,客观存在的矛盾是合理性的必要条件。在追求和实现合理性的过程中 ,人和人类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但始终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2.
党的社会功能是指党在社会客观环境中的功效和作用力。正确地认识党的社会功能,有助于从时空跨度上把握党的作用和历史分量,有助于客观地考察党执政地位的合理性,有助于发挥党的社会功能和自身优势。要完善党的社会功能:一、必须坚持不断创新。二、必须加大法律规范。三、必须走出自我封闭的体系。四、必须塑造和扩大党的形象。五、必须强化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发展合理性评价思想:马克思认为“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相统一”和“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相统一”是社会发展合理性的评价原则,文明是社会发展合理性的评价尺度,人的解放是社会发展合理性的评价标准。这些思想为我们科学评价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平台。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的本性,是人的自觉自主自决的生活状态,是实践和认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的能动统一。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具有合理性和局限性,这种二重性背后隐藏着客观的政治逻辑和经济规律。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人类走向自由的途径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文化教育,实现政治社会化,建立代表共同利益的真实集体。深入探讨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韦伯都是德国著名的思想家,他们在经济、社会等许多研究领域有过交锋和争论.马克思和韦伯的学说都深受十八、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发展的影响.马克思的哲学来源是黑格尔哲学;韦伯的哲学来源是新康德主义.不同的哲学背景给二者的社会、经济、历史思想打下了深刻的烙印.科学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体系应客观地评价和吸收韦伯学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政治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是中国社会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多样性及其整合的必然要求、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及其所必须的力量支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及其在政党关系上的必然要求、执政党活力的增强及其所必须的监督机制等,均是构成我国多党合作现实发展的重要因素,客观地反映着我国多党合作制的现实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在《邓小平文选》尤其是第三卷中,充满了保持政策相对稳定的思想。研究和阐释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有助于我们探析邓小平同志是怎样在方法论层次上准确把握“相对静止”范畴,凝聚党心民意,深化改革的。   一、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坚定性与政策的相对稳定   政策与战略目标的关系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政策的生命力是由战略目标所赋予的。科学的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本质上是社会对自身发展客观要求的反思,是被意识到了的历史任务,是对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主观表达。客观任务在未完成之前,它是相对稳定地存在着的。这样,作为社会发展战…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认知看思想政治课学科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是人类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客观世界包括无生物界、生物界和人类社会三大部分。前两者统称为自然界或物理世界,后者可称作社会世界。按客观世界的性质,认知分为广义认知与狭义认知,广义认知包括对物理世界和社会世界的认知两方面,而狭义认知则专指物理认知或非社会认知。所谓社会认知,顾名思义,是指个体对社会世界的认识过程。心理学界的认知,多数是指个体非社会认知或对物理世界的认知。一、社会认知的特点社会认知和认知并不是同一层次上的并列关系。学生的社会认知发展与非社会认知发展既有共同的规律,又各有特点。首…  相似文献   

9.
关于私营经济中剥削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中的剥削问题是当前社会各阶层人们非常关注的“热门”话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结合现实的国情,客观地分析现阶段剥削存在的必然性、合理性,认清剥削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的特点等,对于形成指导私营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政策,推动改革开放顺利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社会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但社会发展并不具有先验的自明性和自足性,并不自然地导向社会和谐。它必须被"合理性"所规定、所限定,才能实现与社会和谐的统一。因此,社会和谐只能存在并实现于社会的合理发展之中,亦即人的合理实践方式之中。合理的实践活动和合理的社会发展方式在改造和创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它通过"两次提升"的"两个和解"过程来实现,而"整体"性发展、"选择"性发展、"适度"性发展是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政》2011,(9):49-49
袁方成、李增元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撰文指出,经济与社会的变迁是决定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主导性和关键性变量。经济及社会的变迁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民主制度安排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的农村社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发展特色,不同发展阶段农村经济及社会的变革,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普遍公认的是“生产力标准”,即“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一从人们的日常行为到各种实践活动,乃至社会历史的进步的高度概括是无所不包的。把生产力标准作为根本标准,虽然有其合理性,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难以称之为“根本标准”。只有“人的标准”才是根本标准。“人的标准”的提出提出并坚持生产力标准具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因而也是具有其合理性的。提出生产力标准的客观必然性表现在:(1)是对三中全会以前的实践进行反思的必然结果。当时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根本问题和现实问题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必  相似文献   

13.
梁佩 《传承》2009,(6):46-47
发展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趋势,但发展过程并不一定是合理的,发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实现社会发展的合理性时,不仅要协调好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更要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当前,"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对发展实践进行反思、寻求发展合理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发展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趋势,但发展过程并不一定是合理的,发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实现社会发展的合理性时.不仅要协调好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更要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当前,"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对发展实践进行反思、寻求发展合理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与根本制度安排,不仅是基于经济计算的功利考量或诉求某种抽象伦理原则,更有其道德合理性的现实根据。它是人民美好生活、幸福自由的现实基础与根本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批判和扬弃资产阶级私有制、抽象公有制的产物,是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与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的有机统一,是人类社会高阶的所有制形态,其道德合理性的现实根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类共有自然资源的“天赋事实”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道德合理性前提;社会财富来自人民群众劳动的历史事实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道德合理性基础;人民自由与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公有制道德合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经济理论是人们对客观经济活动的概括和总结,目的在于正确认识经济规律从而指导人类经济活动。从哲学的视角来理解经济理论的合理性,有助于认识经济理论存在的条件和依据,更好地把握其合理性的本质,推动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陶立霞 《前沿》2014,(9):46-49
道德合理性是对道德何以可能的回答,是伦理学的基础问题。康德诉诸实践理性的先天分析,构建了以道德法则为原则,以主体人为基础,以自由、平等为核心价值理念的道德理论体系,对道德合理性进行了卓越论证。康德理论的重要成果和遗留问题,对后来西方伦理学思想的发展有巨大影响,是现代性道德建设的重要理论前提。一些现代理性主义者在道德合理性论证中,继承并深化了康德这一思想,如哈贝马斯。人类社会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道德考验,道德合理性的构建,不仅是理论的期盼,更是现实的祈求。在此意义上,有必要对康德的道德合理性构建思想展开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张立鹏 《前沿》2014,(5):31-32
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最高价值目标。当代中国客观社会物质生产和社会政治制约因素,以及具体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制约因素都对人的发展形成掣肘,厘清社会制约因素的生成机制,对于探讨当代中国人的现实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求根源于社会分化,而社会分化则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构建和谐社会的策略思路只能是在承认社会分化的基础上逐步实践社会公正,走渐近和谐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浅论政治文明的评价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往往体现为政治制度架构的合理性,政治理论的科学性,政治心理、政治观念和政治道德的进步性,以及政治性行为的规范性等多方面。这些方面是密切联系和相互渗透的。评价某种政治理念是否文明,基于某种政治理念而建立起来的政治体制是否科学以及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是否文明,其标准不能从思想上找,只能从客观实际中寻找。判断政治文明的标准是:能够比较持久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和谐、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