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耀霞 《理论导刊》2006,1(2):35-37
人的精神世界是人独有的生存过程,人的发展包括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扩展;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现实社会的呼唤;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的目的是消除人的精神世界的困惑和痛苦,促进人的健康发展,最终使人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的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社会有机体发展同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社会的发展内在地运行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手段,又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的发展的原因。在二者之间,马克思更加关注人的发展。他说:“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他进一步分析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导致了二者的割裂和颠倒,因此,未来的理想社会应当“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就热情地表达了这种思想,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李秀兰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问题,在哲学界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社会发展是指人类社会形态在历史长河中由低到高的客观演进过程,它既体现为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增长,也体现为社会系统的整体完善化趋向。个人发展是指每一个人人性的自我实现,它...  相似文献   

4.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考察人类历史的一般进程,提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实现了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于是“人终于成为自己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43页)这时,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共产主义的实现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一种理想目标,它是一个现实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它是人走向全面发展的重…  相似文献   

5.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认识和评价历史,只能从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入手,找出决定历史进步的物质力量。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如何,是衡量人类社会前进还是倒退的根本标准。人的主体性的觉醒、确立和增强,个性解放和人格完善的程度,是衡量道德进步的标志。唯心主义历史观以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否定物质的力量和人的力量。有人从这一历史观出发,认定人类道德水准在大滑坡,人类社会反复地循环、堕落,“世风日下”,断言世界末日即将来临。如何正确评价社会道德的现状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呢?对此,需要澄清以下几个问题:一、社会进步是历史的必然趋…  相似文献   

6.
赵而雪  赵而敬 《学理论》2009,(15):63-64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种自然的历史过程,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作用,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和自然各种因素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入的存在和活动。人是生产过程的首要条件,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是经济资源中的核心资源,是积累和创造物质资本、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最活跃最积极的生产力要素,是推动和促进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衡量社会的进步要从人出发,以人为本,把人的标准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7.
社会改造是十九世纪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由于社会危机的显露程度和人们对社会危机的认识程度的差异,近代中国的社会改造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这个角度看,近代中国的社会改造思想萌芽之后,经历了从以政治制度变革为中心到主要注重人的改造,再到以政治制度变革带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发展历程。历史表明,只有人的改造与制度改造相互平衡,相互协调,以人的改造推动制度改造,在制度改造中实现人的改造,二者齐头并进,相得益彰,才能最终实现近代中国的社会改造。  相似文献   

8.
是物质创史观,还是实践创史观孙咏,丛大川历史观的根本问题是谁创造了社会历史。凡断定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自然物质活动自身创造的称物质创史观,亦可称唯物史观;凡断定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称实践创史观,亦可称实践史观.那么,马克思的历...  相似文献   

9.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自身的发展过程。因此在马克思看来,“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社会发展虽然为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但社会发展的程度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人自身发展的程度,社会发展只是人自身发展的一种写照,因此,社会和谐的实质就是人自身发展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在技术非中性论看来,现代技术在本质上是非中性的,具有先验性、普遍性、自主自律性、宗教性的基本特征,是构成支配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的生存命运的惟一逻辑。技术非中性论对技术地位作用的绝对化强调,否定了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根基性决定地位,忽视了人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才正走向市场黄海霞人才进人市场,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但全国人才市场的培育、发展很不平衡,现状亦喜亦忧。人才流动伴潮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原本人才择业完全由国家统一分配一次分配定终身的老一套体制在一些地方成为历史。1989年,沿海城市烟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地位和功用必将实现出来。因此,深圳在二次创业中应把文化建设的任务提到重要的位置。回顾历史,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曾有过两种相对立的文化观。其一是“文化决定论”,认为“意见决定历史”,思想或价值观念是社会行为的终极动因;而作为思想、价值观念集合的文化,其发生、发展只是自身运动的结果,或者仅仅是自然环境和种族特征决定的,与社会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无关,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归因于文化的盛衰。其二是庸俗的“经济决定论”,把人以及人创造的文化看作是由经济操纵的傀儡。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13.
最近,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把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紧密联系起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对当前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历史,是人的本质不断发展、个体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不断提升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社会,是“由于人”并且是“为了人”的。但是,人的精神素质的提高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实现的,它的产生是通过使自然成为“人化自然”、即改造客观世界的过…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生存发展与历史跳跃性规律的契合东北师范大学张俊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并通过人的主体活动形成、实现。社会发展是人们在劳动实践基础上创造与选择相统一的活动过程,这就决定了历史运动必然呈现出普遍性与特殊性、同一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选人用人是一面旗帜,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历来是干部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直接影响干部群众乃至社会的价值取向。我们应倡导发展导向、实绩导向、公认导向。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学说,是指导认识社会形态发展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不是历史哲学。马克思尤其反对把他对西欧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理论当作历史哲学套到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发展上去。整个人类历史发展必然经历五个典型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的过程,而各具体民族、国家在这一历史必然性支配下,其社会形态发展具有多样性、变异性和可选择性。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近代历史失去了资本主义充分自发发展的条件,逐渐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希望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跨过资本主义“卡…  相似文献   

17.
梁新颖 《学理论》2009,(4):9-10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追求,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中心。以人为本是主体的中心目的,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强调把以人为本思想提到战略指导高度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与新的历史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蓝玉林 《学理论》2009,(2):120-121
一般说来,和谐社会包括几方面内容: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前提。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合理地处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把自己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人集体。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既要关心人类,又要关注自然,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又要维护自然的平衡,确保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三是社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齐艳娟 《学理论》2009,(24):7-8
人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追求,它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是终极性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统一的过程。人的自由发展的最终实现是在共产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状况下,我国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为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20.
李海毓 《学理论》2009,(6):105-106
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既强调了人的最高价值,即人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最值得关注的,也彰显了人的本体地位,即人在创造历史时也将自己创设为历史之“本”。“以人为本”思想作为与我国现实发展紧密相关的科学理念,渗透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目的与手段、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