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2010,(33)
<正>在伊安全局势日趋恶化、有效的新政府诞生之前,驻伊美军匆忙撤走,无异于临阵脱逃美国总统奥巴马8月2日宣布,美军在伊拉克历时七年多的作战任务,将于本月底结束,驻伊美军全部作战部队将如期撤出伊拉克。从而为继续执行其"走亦难,留亦难"的艰难撤军抉择,作出了最后决定。  相似文献   

2.
拉闸难,不拉闸更难!──中国电力部门面临两难抉择本刊记者李迪斌,方进玉阅读本文之前,先介绍一则中国电力小常识。中国的电,大多为“二次能源”,就是说,中国的核电、水电少,企业、居民用电的绝大部分是火力发电厂提供的。说“火力”,其实就是煤。煤炭是“一次能...  相似文献   

3.
新常态下推进城镇化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下带来了诸多的两难抉择。对于总体经济减速发展与城镇化快速发展目标的偏差,生态城镇化是攻坚破难的有力抓手;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发展不协调造成了城镇化发展中的尴尬局面,抉择的方向是寻求一个均衡点,协调两者的发展速度;生态文明目标下粗放型发展模式不能继续下去,要确保其顺利转型;对单体与集群发展方式要扬长避短,互补融合;选择复制还是创新,要根据各地的实际发展状况、资源条件及城镇化水平来决定;城镇化的目标要兼顾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在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寻求一个协调点。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13,(8):18-19
毛泽东曾赠叶剑英一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站在重大的历史关口,叶剑英总能明断是非,果敢抉择:邓小平两次被打倒,他都力排众难,助其东山再起;胡耀邦被“左倾”错误围剿,他乘专机前往搭救,不遗余力举荐其再“入阁”;为完成“两弹一星”的举世伟业,他大力周旋,三邀张爱萍出山……  相似文献   

5.
中国抉择     
《瞭望》2006,(10)
广泛的共识能凝聚成科学的抉择,科学的抉择一旦转化为全体国民的共为,就能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国家崛起力量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中国的诞生,决非偶然。她是我国人民根据自身具备的条件所作出的郑重历史抉择。今天,我国人民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探寻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也并非偶然。她是根据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需要,所作出的现实抉择。  相似文献   

7.
耿英志 《各界》2007,(6):86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形势,而择业也是当前职校生非常关心、特别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选择职业是职校生人生道路上的一项重要抉择,伴随着这种抉择而来的往往是兴奋、紧张、忧虑混杂于一体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8.
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以来,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实施着"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诚然,"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对维护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角度上来看,其运行的效果远未尽如人意。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影响我国货币政策难以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两会”内外议政录 迎着难点开好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站在改革开放累积起的台阶上,放眼未来20年必须实现小康目标,你会发现,深埋在旧体制中的“根本性障碍”,都被挖出冻土层之后,未来五年的发展,面对的将是不容有丝毫彷徨的抉择: 扩大内需:双向开掘增长潜力入世挑战:加紧应对严峻考验三农问题:必须突破胶着状态就业工作:三方入手纾缓压力社会保障:扩大覆盖应保尽保国有经济:调整布局加速改革市场秩序: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科教兴国:全力支撑跨越发展西部开发:紧抓机遇务求突破医疗改革:引入竞争重建保障反腐倡廉:健全制度约束权力社会治安:重点解决两大问题事业单位:破难而进时机渐成安全生产:加强管理杜绝人祸  相似文献   

10.
吴群  朱翠贞 《学理论》2010,(26):289-290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中,经过摸索和实践,我们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自主分析抉择"教学法。"自主分析抉择"教学法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紧紧抓住教学对象的特点,以信息化为支撑和依托,精选教学案例,精心组织引导,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相似文献   

11.
农村青少年辍学的非经济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认为农村青少年辍学的深层根源在于社会文化因素 ,放任子女辍学是农民的“理性”抉择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的发展:价值与制度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与制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动态结构,推动着人类社会形态发生变迁。对二者的正确抉择,形成了社会主义自身建设的历程。经典社会主义留下了价值与制度之谜的遗憾,传统社会主义在价值与制度抉择中产生困惑,现实社会主义努力矫正价值与制度的失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路径选择,就是追求价值与制度的动态和谐。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建立法治国家、构建法治型政府需要什么样的法治模式,已成为摆在眼前的关键性问题,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前提和基本遵循。在行政法的视域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点就在于"治理公权力",使行政执法行为更具规范性和服务性。为此,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就必然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对比与抉择模式。本文就此问题做出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抉择策略。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徐秀红 《求知》2009,(9):14-16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回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认真总结经过改革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面临的艰巨任务,对于我们毫不动摇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奋勇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命运大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亲历》,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惠主编,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林雄作序,为广东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中之重”图书,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该书通过万里、李德生、于光远等20多位与会者的追忆及首次公开的原始记录和图片,揭开了当年中国命运抉择关头的历史细节、内情缘由和经年密团。全书40万字,珍贵历史图片30余幅。  相似文献   

17.
《求知》2004,(9):4-5
2000年8月,一部名叫《生死抉择》的电影开始在国内上映。该片上映时间不长,便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在国内的票房收入超过同期所有进口的“美国大片”。《生死抉择》为什么会如此吸引观众?这主要是因为它成功塑造了清正廉洁、勇斗邪恶、一身正气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反映了我们党反对腐败的坚强决心,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同腐败作斗争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指解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困境,使中华民族重新以强大的地位和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抉择。这三次关键抉择充分证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主导的、使理论力求成为现实和现实力求趋向理论、最终实现理论与现实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美国面临着重大的抉择:未来几十年中,两国究竟是以竞争对手还是合作伙伴的关系相处?要作出正确的决定,需要了解两国之间"新的共有事  相似文献   

20.
“制治之要,惟有取人之难”。干部工作“识人难、流动难、退出难、监督难”等“四难”问题,一直是困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一个“瓶颈”。淮安市淮安区针对当前干部工作中“四难”问题,大胆创新、积极实践,建立以“四化”解“四难”的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