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之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观点应当彻底改变,真正让文化成为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让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它是一种无形的、活态的、需要通过口传心授、参与感受等方式传承的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工艺、民俗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文化传承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话语下,有关文化传承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以国内公开出版和发表的学术论著为线索,着重从文化传承概念的再认识、文化传承机制的探寻、文化传承与变迁的探讨、文化传承人的研究、文化传承途径的创新探索五个方面,对近年来此语境下学界关于文化传承的研究作了综述,以期展示文化传承的研究成果和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高智  罗天望 《今日海南》2012,(10):32-33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存量分析海南有汉、黎、苗、回等54个民族,创造了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保护项目有25项,省级保护项目80项,涉及戏曲、乐舞、竞技、美术、服饰、节庆等多种门类。这些文化形式,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海南旅游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海南目前已挖掘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上看,其种类较齐全,传统舞蹈、音乐以及传统技艺、民俗占比重居多,其他种类像传统医学、民间传说、民间文学等占比重相对较少,有待发掘。具体说来,  相似文献   

5.
韩建军 《传承》2012,(13):76-77
通过对近几年来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专著的统计分析,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的深化和定义,国内学者及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民族历代先辈奋斗和创造的历史实录.是一个民族深入脊髓的文化积淀,它所承栽的是整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文化精神.无论是为自身发展,还是为了全人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们必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不断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进行产业化运作,产业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成为争论的焦点.不可否认,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而言,现代产业化运作不见得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是否原生态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终极目标,还有待进一步商榷.产业化运作并非洪水猛兽,只要运用得当,相信一定能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符号价值探讨其进行产业化运作, 以开发促保护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陈兴贵 《传承》2009,(16):166-16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一直以来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建立保护名录、民族志方式、以学术研究带动保护、生产性方式保护、保护传承人、多元文化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一直以来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建立保护名录、民族志方式、以学术研究带动保护、生产性方式保护、保护传承人、多元文化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9.
《协商论坛》2011,(11):30-31
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保存着众多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省委、省政府也一直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省和全国一样,传统文化生态系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再加上一些地方急功近利,以经济利益、地方政绩为唯一目的。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和永恒的精神家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弘扬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维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举措,也是历史赋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1、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既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文化战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制订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9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5届大会上,通过了《关于保护传统和民间文化的建议》。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出有关决议,建立“活态文化财产”(又译“活文化财产”,即人类活态财富)制度。2000年,教科文组织开始实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简称“代表作”)项目。200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05,(4):91-91
6月初.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召开,文化部提出当前将着重抓好5项工作措施,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1.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文化部计划从今年至2008年按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规定的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面、深入的普查。2.推荐和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文化部今年开始建立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13.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以下简称教科文组织)大会于2003年9月29日至10月17 日在巴黎举行的第32届会议, 参照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书,尤其是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以及1966年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项基本原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苑利  顾军 《学习与实践》2006,(11):118-128
作为一种活态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物质类文化遗产有着很大不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必须秉承以下十项基本原则: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物质化”原则;②以人为本原则;③整体保护原则;④活态保护原则;⑤民间事民间办与多方参与原则;⑥原真性保护原则;⑦多样性保护原则;⑧精品保护原则;⑨濒危遗产优先保护原则;⑩保护与利用并举原则。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位保护与客位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从1972年开始到2003年期间,制订了一系列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公约、决议、宣言,诸如《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等,并实施了一些项目以落实保护工作。我国现阶段的文化保护以保护无形文化遗产为主,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开发”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莉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2):97-101
本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在科技和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为地保护那些濒临消亡的文化遗产。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包装、改造,使其适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适合时代的需要,并带来经济效益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保护和开发利用可以并行不悖,但是开发利用代替不了原汁原味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7.
彝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民族 ,有着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从彝族文学和艺术两大方面着手 ,论述了抢救和保护彝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保护和抢救彝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何忠志 《传承》2008,(2):102-104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现代文明的发展,我国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严竣的挑战和严重的冲击,世居我国南方的瑶族受到影响不小。本文从我国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着手,探讨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吴磊 《前沿》2011,(21):188-19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之间联系密切,这体现在两者主体、要素以及最终目标相同等三个方面。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构良好的国家文化形象有两个途径:一是继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国家文化形象的自身建构;二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契机,加大我国文化形象的宣传力度,打造能够集中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全球性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