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黔南林业系统以建设美丽黔南为总目标,全面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全面提升林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不断谱写新时代发展新篇章。黔南林业系统以"生态美、百姓富、林业兴"为目标,以"守底线、建金山、创品牌"为主线,积极发展林业产业、培育森林资源、加强森林保护,林业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成功获得2019年第二十九届中国兰花博览会和2020年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承办权;森林覆盖率达63.2%,林业总产值突破266.5亿元,获得国家  相似文献   

2.
正"十二五"期间,黔南州林业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守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全州生态林业、民生林业都有了长足发展,为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林业发展新路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本刊记者汇同黔南州林业局等相关部门疏理,现将黔南林业系统改革发展十大亮点呈现如下:1黔南州决策层高度重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策引领。"十二五"期间,黔南州委、州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奋进黔南     
正70年峥嵘岁月,70年砥砺奋进。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黔南州坚持新发展理念,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赶"、加快"转"、奋力"超",加快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正在绘就一幅波澜壮阔、日新月异的黔南巨变新画卷。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从补短板到加速赶,黔南州经济发展实现后发赶超,经济发展综合测评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三,跻身"第一方阵"。如今的黔南,都匀毛尖香飘世界,中国"天眼"遥望苍穹,荔波小七孔风光旖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两幅画  相似文献   

4.
位于我省南大门,处于贵阳城市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等经济带"包围"与"诱惑"下的黔南,面对危机和挑战如何思考,有哪些新思维?本刊记者采访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州长李月成.  相似文献   

5.
正以林业提质增效引领新时代"美丽黔南"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久久为功、善做善成,争做贵州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先锋队"。森林是"地球之肺",森林覆盖率是考量空气环境的客观标准,也是衡量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黔南州森林覆盖率逐年稳步提升,截至2017年底达到63%,位居全  相似文献   

6.
正黔南人民"守着金山过穷日子"的历史渐行渐远,同步小康的目标指日可待。在贵州行政版图中,黔南地处南大门,位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交汇的重要节点。"十二五"收官之年,伴随着全州县县通高速目标的全面实现,黔南初步构建起了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水运为一体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成为西部交通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7.
黔南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发展林业的巨大潜力。在黔南,已鉴定的树种有1860种(含引进种),其中被子植物128科519属1807种。其乡土树种马尾松,长势雄居全国67个试验基地之首,有“三年人不见,五年不见人”的赞称。人称“活化石”的银杏,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福泉市鱼酉乡李家湾村一株古银杏,树龄300余年,树高50米,胸径4.79米,堪称“天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黔南州委中心学习组召开"三严三实"集中学习会暨全州绿色化发展大会,会议集中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会议提出了要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切实树立绿色化发展理念,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努力开创黔南绿色化发展新局面,实现黔南绿色崛起;要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9.
茶产业是黔南优势支柱产业之一。都匀毛尖茶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加工工艺和优良品质,多次蟾宫折桂:1915年荣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鱼钩"牌都匀毛尖198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  相似文献   

10.
文永生 《当代贵州》2014,(33):42-43
正黔南州交通运输系统围绕省委、省政府"两高"经济带规划,狠抓交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搞好运输组织服务,加快推进交通物流建设,构建以高铁为引领的黔南州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和运输服务保障体系。纵贯黔南东西的贵广高铁今年12月即将建成通车。黔南州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围绕省委、省政府"两高"经济带规划,审时度势、抢抓机遇、超前谋划、规划引领,狠抓交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搞好运输组  相似文献   

11.
正黔南农信社(农商行)稳中求进,扎根"三农",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机制,加快"村村通"工程建设,助力黔南脱贫攻坚。近日,黔南州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州脱贫攻坚和易地扶贫搬迁现场推进会举行。黔南州委书记龙长春在总结大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和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紧密结合黔南实  相似文献   

12.
正五载春秋,无数美丽蝶变在黔南大地涌现,黔南人民在追赶中跨越、在跨越中奋进。五年前,黔南州发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努力建设生态之州幸福黔南"的改革发展强音。五载春秋,无数美丽蝶变在黔南大地涌现,黔南州在追赶中跨越、在跨越中奋进,无数看得见的日新月异在发生。站在新的起点上,黔南高度汇聚  相似文献   

13.
<正>黔南州是贵州南大门和西南出海通道,交通区位优越,生态气候良好,物种资源多样,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接二连三"的优势和基础。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作出了"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指示,既是对全省的殷切希望,更为黔南扶贫攻坚、同步小康指明了方向。现就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推进  相似文献   

14.
正黔南州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推动全州大数据加快发展,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全面小康,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插上腾飞的翅膀,书写新时代黔南发展新篇章。4月4日,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在调研大数据企业座谈会上提出了"一个坚定不  相似文献   

15.
正70年来,黔南州水利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科学治水方略不断完善,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加快转变,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民生水利惠及广大群众,为构建"生态之州·幸福黔南"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保障和支撑。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自古以来深刻影响着人类发展的历程。黔南州水资源相对丰富,总长约5000公里的河流、多年平均达1273毫米的降雨、327.7亿方的年总产水量,亘古延绵之水养育了勤劳、善良、生生不息的黔南各族  相似文献   

16.
四过黔南的历史,是红军长征史上转战贵州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黔南地区革命斗争历史的重要篇章。1934年秋,由于党内"左"倾指导思想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举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先后参加长征的红军部队有:红六军团(先遣长征)、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合并改称)和  相似文献   

17.
<正>黔南州加快打造特色产业带、新型城镇带、生态旅游带,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建立保护森林资源长效机制,努力构建"生态之州·幸福黔南"。201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黔南州甘溪林场考察时,明确指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6.68亿元,同比增长14.2%,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十二五"我们提出构建"951"发展格局(依托9条外联通道,构建5个经济板块,打造1批民族文化品牌),建设"生态之州、幸福黔南"  相似文献   

19.
正黔南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7001万元提高到2018年的1313.46亿元。"生态之州、幸福黔南"正加快建设。70年,黔南大地,沧桑巨变。从刀耕火种,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接二连三";从手工作坊,到"三线"建设奠定基础,新型工业化体系日臻完善;从封闭落后,到建设大西南商贸物流枢纽,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7001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1313.46亿元。回顾来时路,黔南各族干部群众艰辛奋斗、锐意  相似文献   

20.
莫春开 《当代贵州》2016,(19):44-45
正贵定县探索打造"四态旅游",破解旅游季节性、产品结构单一、区域壁垒、助农增收四个难题,全力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贵定县推动旅游业取得更大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新形势下,贵定必须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创新旅游发展战略、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为此,贵定县依托全省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充分发挥交通区位好、资源禀赋优、民族风情美、文化底蕴深等优势,结合"一带一路"、黔南"一圈两翼"战略和"两高"经济带的机遇,围绕"一核两山六区联动"布局,加快推进对阳宝山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