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抗战时期,苏联与中共的意识形态关系比较复杂。意识形态既是维系双方关系的纽带,又是存在分歧的一个根本点。双方在意识形态上有过相互支持,但也有深刻的矛盾。苏联对中共在意识形态上存有偏见,习惯于以教条化的态度审视中共的性质,对中共在党的建设上的创造精神作出非马克思主义的评估。中共则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勇于打破教条主义的束缚,表现出一个走向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独立自主精神。双方意识形态关系总体呈弱化趋势,其隐含的必然性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基本原理,只有与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体现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苏联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抵制资产阶级的思想进攻,促进广大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培养人才的做法,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但苏联在意识形态教育上出现的"人道主义"泛滥,丧失经济斗争意识和形式化的做法,又留下了沉痛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如何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思考一:当前意识形态建设存在哪些问题 1.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意义认识不清.一些人对意识形态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意识形态.根本认识不到意识形态对于经济建设、甚至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来对待.  相似文献   

4.
《求实》2015,(4)
增强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对于丰富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度,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整合各种社会力量,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增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必须明确包容性的意旨,坚持正确的原则,科学选择增强包容性的路径。同时,应谨防借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包容性,宣扬意识形态指导思想多元化、鼓吹意识形态领域自由化及淡化主流意识形态的阶级性等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历史是最具说服力的教科书。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把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  相似文献   

6.
实证的社会科学方法是从观察者的角度来把社会作为相对稳定的客体来研究,而实际上,社会不仅是被观察的客体,而且是人的建构的产物。实证主义社会历史观则把实证方法作为社会历史研究的唯一方法,这就意味着,它只是把社会物化了,而资本主义就是通过其市场机制而把社会物化的。实证主义社会历史观肯定了这种物化现象,因此它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我国的许多学者在探讨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把历史唯物主义看作是对社会规律的描述,并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可以被经验所证实。在这种视界中,历史唯物主义在表面上被"科学化"了,而实际上却成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故事汇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识形态实案例的集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案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推进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运用的基本功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要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探寻思想政治教育故事个案汇集编成故事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与思想政治教育故事会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并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分专题教育的方式实施教学,使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万慧进 《探索》2004,1(5):56-59
社会信用体系建构离不开意识形态的引导。因为,意识形态制约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方向;意识形态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制度建立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合理性辩护;意识形态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具有社会整合和规范功能;成功的意识形态能淡化机会主义行为。因此,支撑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识形态的建构,需要意识形态实现由过去单一政治功能向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样功能转变;需要实现意识形态从为政府服务转向为市场服务;需要通过完善正式制度来提升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仅仅把那些掩盖现实社会矛盾的思想、观念视为意识形态.马克思从早期一般意义上的意识形态分析转向中后期对资本主义特定的意识形态(物化)的批判,揭示了意识形态掩盖下的生产领域中的资本与劳动、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马克思的整个意识形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尤其是历史性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自我认识.  相似文献   

10.
闫方洁 《唯实》2012,(8):50-53
列斐伏尔对消费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独具特色。他扩充了意识形态的内涵,把广告指认为消费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代表。广告将新的能指与所指联系起来成为了包含象征和修辞的元语言,并催生了符号消费的产生。广告成为意识形态实质上意味着一种崭新的消费剥削机制的诞生。它通过对人们欲望的控制,将各阶层的日常生活一一纳入消费社会的体制中。具体来说,这一控制过程的实现是由大量功能化的符号系统——“次体系”来完成的。基于生活世界的平台,列斐伏尔实现了对消费社会意识形态批判的符号学与微观转向,具有显著的后现代风格。  相似文献   

11.
在苏共领导人的错误支持下,苏联理论界抛弃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以抽象人道主义思想解释社会历史问题,引发历史虚无主义逆流。自由派分子借历史评价人道化丑化苏共领导人形象,以历史反思为由否定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在历史禁区公开化运动中为苏联历史翻案。历史虚无主义瓦解了社会主义的合法性基础,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引发苏联意识形态全面危机。苏联共产党在对待历史问题上教训十分深刻,对我党具有重要的警示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就是维系支撑统治执政的思想体系。我国意识形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着西方文化渗透多样化、社会思潮多元化、信息传播网络化、党的建设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等诸多挑战。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以中华文化为载体,提高我国意识形态的辐射力;以包容发展为导向,发挥我国意识形态的整合力;以网络安全为平台,强化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力;以掌握"三权"为要求,形成我国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洪军 《求实》2004,1(10):82-84
历史上任何统治阶级 ,总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把自己的意识形态注入到社会中去 ,用以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实现社会控制和整合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状况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建立社会结构、整合社会力量、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和机制。因此 ,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但在新时期 ,面对社会上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碰撞与冲突 ,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意识形态教育与非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机结合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保守僵化和改革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丧失,是苏共败亡的思想文化方面的深层次原因.改革过程中必然发生社会思潮多元化的现象,既要警惕"左"的思潮,更要防止右的思潮.应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同时科学对待其他社会思潮,处理好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在体制改革的同时注重意识形态的创新,不断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机和活力,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终与社会现实相适应.改变以行政手段为主掌控意识形态的做法,逐步确立柔性方式掌控意识形态.要破除教条主义、空想主义和形式主义,科学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苏共领导人的错误支持下,苏联理论界抛弃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以抽象人道主义思想解释社会历史问题,引发历史虚无主义逆流。自由派分子借历史评价人道化丑化苏共领导人形象,以历史反思为由否定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在历史禁区公开化运动中为苏联历史翻案。历史虚无主义瓦解了社会主义的合法性基础,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引发苏联意识形态全面危机。苏联共产党在对待历史问题上教训十分深刻,对我党具有重要的警示价值。  相似文献   

16.
周民锋 《探索》2007,4(3):98-102
中国的经济崛起与社会发展,为当代的意识形态研究提供着现实基础及实践需求。从哲学认识论看,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中介或工具。而以意识形态为对象,并透过意识形态认识现实社会,便是意识形态观研究的维度及方法。其主旨在于,在保持意识形态的政治统一功能的同时,挖掘并发挥意识形态的社会认识功能、文化认识功能(文明创新功能),以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大业。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根据中、美、苏三国关系以及复杂的时局而制定的。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是“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理论依据,苏联的压力和意识形态的作用是“一边倒”外交政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李斌 《世纪桥》2013,(12):69-71
苏联解体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十余年来,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一直是个热点。本文试图从社会建设的角度,探析除政治、经济、国际环境等因素之外的社会因素在苏联转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尤其是其对苏联转型表现出来的"变革激烈"与"参与冷漠"并存等特征的影响,从中总结社会建设的经验教训,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刚 《党史博采》2016,(4):47-48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给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养分,又在一定程度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带来冲击和破坏。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通过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壮大主流意识形态,加强宣传主阵地建设来引领社会思潮,牢牢把握着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领导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日益深刻地影响人类生活,人们在网络空间里的虚拟化生存及其所带来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成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虚拟社会呈现出与现实社会的巨大差异,但本质上仍是现实社会的拓展和延伸,是形式上的虚拟性和本质上的现实性的结合。这是虚拟社会意识形态整合的理论前提。从实践看,当前我国虚拟社会意识形态承西化之压、呈分化之势、显弱化之态,构成了我们探讨虚拟社会意识形态整合的实践基础。为此,要以舆情引领为抓手、以沟通对话为前提、以制度治理为依托,加强虚拟社会意识形态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