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赵畅 《前线》2013,(4):88-88
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走了,但他留给人们诸多宝贵遗产。比如,他的酷爱读书。于是之出身贫寒,幼年辍学,可他后来竞成为一名受广大观众尊敬热爱的演员,还完成了从演员到学者的转变。靠的是什么?读书!于是之说过:“演员必须是一个刻苦读书并从中得到读书之乐的人。”他一生尊重那些有书生气的“学者化”的同行们。他知道,不读书,仅靠初中文化水平,怎么给自己所表演的人物“提供很好的营养”?不能深刻地理解、塑造人物,又怎能打动每一个观众。  相似文献   

2.
读书的回报     
外出参加培训,同室是外地某单位的领导,夜里11点多,笔者躺在床上看书,这位领导开门而人,满身酒气。见我手里捧着书本,他笑着说:“没想到你还是好读书之人,难得呀!”我赶紧回答:“不是好读书,只是习惯了睡前看两页,否则睡不着觉。”他马上说:“好读书就是好读书,你用不着谦虚。其实,以前我也喜欢读书,但走上领导岗位后,工作一大堆,应酬又多,就再也读不进去了。”  相似文献   

3.
读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选择。当一个人强迫自己作出某种读书姿态的时候,他其实是在折磨自己了。读书是一种心灵义务。一个人,如果没有把将一段青春时光托付给高贵的思想和真诚的文字,那么,他就是自己的敌人,因为他放弃了对自我心灵的塑造,错过了在读书时光中体会“物我两忘”的机缘。这一机缘,错过了,就永远无法弥补。当你回过头来,重新拾起书本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是何等陌生。  相似文献   

4.
冯玉祥将军,作为中华民国重量级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颇多。比如,有人说他是“基督将军”,也有人说他是“爱国将军”,更有人说他是“倒戈将军”。纵观其一生,我认为,冯玉祥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读书将军”。“读书将军”冯玉祥,在读书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倒戈,有人认为“倒戈”意味着  相似文献   

5.
读书三到法     
宋入朱熹读书有“三到法”:“要口到、眼到、心到。”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恩。”他还说过:“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这些读书法,都是非常好的,是我们在读书学习中经常运用的。  相似文献   

6.
读书三到法     
《学习导报》2012,(9):44-44
宋入朱熹读书有“三到法”:“要口到、眼到、心到。”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恩。”他还说过:“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这些读书法,都是非常好的,是我们在读书学习中经常运用的。  相似文献   

7.
国家卫生部专家委员、北京大学司法鉴定室主任孙东东,目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对那些老上访专业户,我负责任地说,不说100%,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都是偏执型精神障碍。”“偏执型精神障碍属于需要强制的一类。因为他扰乱社会秩序……”“你们可以去调查那些很偏执地上访的人。他反映的问题实际上都解决了,甚至根本就没有问题。但是他就没完没了地闹,你怎么和他解释都不成。”  相似文献   

8.
“教学生学会做人”,是让学生首先懂得如何对人、对己、对公、对私,进而懂得如何对待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前途;“做人”,就是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四有”新人。班主任工作的落脚点就应该教学生学会做人。 以师品影响学生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塑造人的灵魂的特殊职业,教师的人品对学生如何“学会做人”影响极其深远。教师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是师品的重要表现。教师在工作中认真执著、关爱学生,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我任班主任时,有位学生由于英语成绩差,加之家里无力供他读书,打算辍学回家,挣了钱后再来读书。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他那渴求知识但又无可奈何的神情,便对他说:“你目前回家凭什么挣钱?当前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靠的是知识致富,你一个  相似文献   

9.
做官·读书     
江南尘 《奋斗》2006,(6):57-57
读书才能做官,即便在旧官场上,不识之无的人。也往往被冷遇。现在,想做官,读书是必要的硬件.没有文化连村长也难以当选。我想,现在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做官后,是不是还在读书?现在有“读书做官论”,为什么没有“做官读书论”?  相似文献   

10.
方志敏在其狱中著作《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说,1922年6月底,在九江南伟烈学校读书的他决定弃学。主要原因是“读书不成,只为家贫。但因贫困而无受教育机会的人,在中国何止千百亿万?无论如何,我是不会相信基督的,现在,我也不愿再读那些无意义的书,我要实际地做革命工作了”。那么,哪里是他作为职业革命家的起点呢?他选择了上海。  相似文献   

11.
瓜田读了大半辈子的书,从未考虑过“读书的姿势”同“读书的效果”之间的关系,也未琢磨过“无谓的读书不如打麻将”的道理。日前看了韩石山先生的《读书的戒忌》,才豁然开朗,大受启发。在中国,读书从来都是一件雅事。老婆本来要命令你去打酱油、买醋。可一见你手不释...  相似文献   

12.
邵火焰 《前线》2014,(4):122-122
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学问渊博,被后世称为“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有如此成就,与他从小勤奋好学、热爱读书是分不开的。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由此,可以看出他对读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武汉“黄埔”生罗瑞卿年幼家境贫寒,外祖父见他聪颖好学,便资助他跨入中学校门。可是,外祖父十分苛求,只许他规规矩矩读书,不准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当罗瑞卿在学校参加反“佃当捐”、组织“南充中学生上海五卅惨案外交后援会”上街宣传演讲的消息传到外祖父耳朵里,罗瑞卿遭到严厉斥责。外祖父提出:“要么,好好读书,上省、上京、留洋;要么,停止对你的经济供给。”罗瑞卿毫不犹豫地说:“瑞卿走得端,行得正,绝不连累你们!”自此,他与外祖父封建家庭告别,走自己的路。1926年底,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到四川招生。经中共南充地…  相似文献   

14.
克己制胜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8,(1):44-44
子夏和曾子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有一天,两个人在路上相遇。曾子打量了一下子夏,说:“你一向很清瘦,怎么最近看起来发福了?”子夏回答道:“我战胜了自己,心中有了定数,所以发胖了。”曾子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呀?”子夏说:“我读书时,读到古代圣贤提倡的那些仁义道德,感到十分的敬仰和向往;  相似文献   

15.
李洪峰 《党建》2009,(12):64-64
要爱读书,更要善读书。读书易而善读难。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文艺批评家、哲学家别林斯基认为:“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英国作家布尔沃·利顿认为:“人生是短暂的,其中宁静的日子很少。所以,我们不应把它们浪费在读那些没有价值的书上”,这里,简单向大家介绍几位古人的主要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提高自身修养和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抱怨抽不出时间读书的同志,说到底是没有将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生活需要、一种精神追求。因此,唯有视读书学习如饮食而一日不可或缺,做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才能抛开功利、摒弃浮躁,成为一个爱读书、肯读书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7.
牧惠 《广东党史》2004,(2):54-55
为防“非典”,电话成了朋友们之间聊天的最佳选择。同友人杨兄聊起读书情况,他忽然问我:“有一本《苏共亡党十年祭》,你知道吗?看过吗?”“我知道有此书,但没有兴趣看。”“建议你翻翻。我们这边用党费发,人手一册。这一  相似文献   

18.
家有小帅     
姜玉南 《党课》2011,(10):85-87
离婚时,前夫说,房子是他奶奶的,不能给我。我说,行。他又说,家里的钱也就是他公司里的那些产品,我要它也没用。我说,好。他说,他家三代单传,小帅得跟他。我拍案:“不行!”晚上,我去接小帅放学,第一次在路上没对他指手画脚。“妈,你怎么不教训我?”我不语,那晚破例请他吃了肯德基,去“淘气宝宝”疯狂到打烊。  相似文献   

19.
悦读书讯     
<正>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季羡林《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书这个习惯是可以培养的,但若你在这个习惯里找不到所谓的志趣,就会特别容易放弃。即便你强撑也没有多大意义。但对读书上瘾后,就很难戒掉了。那些喜欢读书,真正对读书这件事如此专注的人,大多都因为对读书上了瘾。  相似文献   

20.
贺龙识字     
《湘潮》1985,(4)
一九二七年,“八一”南昌暴动成功,宋庆龄同志发表宣言,贺龙听了觉得这个宣言很好,要战友周逸群再念三遍给他听。贺龙听后对周说;“我俩人比比看,看谁能把这个宣言背诵出来!”贺龙先背,背得一字不差;周接着背,不能完全背出。贺龙笑说道:“到底知识分子不如大老粗啊!”周逸群口里没说,心里却想:这样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可惜识字不多,不能读书吸收更多的知识;如果能够读书识字,前途不可限量啊!于是,周便乘机向贺龙讲读书识字的道理,说:“别人念着你听,你能背得出,这固然很好;但是,假如这个念给你听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