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芳 《学理论》2010,(23):128-129
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迥异于当代西方主流学术,但对当今美国现实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施特劳斯从“现代性的危机”出发,强调重新展开“古今之争”,力图从西方古典的视野来全面批判和审视西方现代性。施特劳斯强调哲学与政治的冲突,推崇古典政治哲学,主张从癫狂的哲学走向现实的政治,认为政治哲学要改善而非颠覆政治社会。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以解读西方古典哲学家的著作为理论活动核心,特别重视对经典文本的重读。  相似文献   

2.
休谟揭示理性的限度,倡导审慎的政治美德,强调政府、政治制度不是理性设计而是经验习惯的产物,都体现了他的边界意识。休谟的政治思想对安抚当代人狂热、浮躁的心态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休谟揭示理性的限度,倡导审慎的政治美德,强调政府、政治制度不是理性设计而是经验习惯的产物,都体现了他的边界意识。休谟的政治思想对安抚当代人狂热、浮躁的心态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华军 《学理论》2010,(19):73-75
“休谟问题”的实质是本体论问题,对于本体论的误读使“休谟问题”成了理解西方世界中人与自然关系建立所难以逾越的障碍。理解“休谟问题”是化解“休谟问题”的关键,而解决“休谟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卫·休谟是继洛克后英国影响较大的政治哲学家之一。他继承了洛克认识论上的经验主义路向,但在政治哲学领域,并没有沿着洛克的方向往前走,而是对包括洛克在内的自然法学说和社会契约理论传统及其信奉者提出了质疑。他一反理性法则规范政治现象的传统立场,主张立足于情感、利益需要和经验习俗来解释社会政治生活,这对后来英国的功利主义政治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休谟政治哲学的出现,形成了对社会契约理论传统的全面挑战,预示着古典自然法学说的衰落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和本世纪西方哲学主体间性理论述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作为主体,在西方传统哲学中只是理性主体,即人作为主体只是一个抽象的大写的“自我”,这个“自我”实质上只代表人的理性。人作为主体等于说,世界被人的理性所主宰。主体是同一的,因而在传统哲学中不存在主体间性问题。19世纪的马克思和本世纪的西方哲学以生活主...  相似文献   

7.
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奠定的基本价值是在稳定政治秩序的基础上达到政治理性、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近代以来,中国对西方思想的引入的缺陷在于一方面片面强调以西方思想取代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以市场经济引导的经济自由取代保障个人权利的政治自由。中国学者研究政治哲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把西方思想与中国独特的语境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言论冷血的马基雅维里,一直被视为“非道德主义”的典型代表,受到人们的谴责。事实上,教导别人虚伪的他,却是一位富有政治诚信原则的思想家、外交家。他爱国、爱哲学、爱妓女;他拒绝阿谀奉承,经常顶撞地位比他高的人;他强调君主要取信于民,理性把握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在温情和诚实的外表下熟练运用统治艺术,建立信义之邦。他创立了专制时代下实现政治诚信的原则,赢得了“西方近代政治学之父”的称号。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正义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亚里士多德以中庸为特色的政治正义观反映了其政治哲学的价值理念。他从伦理学“中庸至善”的基本思想出发 ,认为政治正义同样遵循着这一原则。“法律是中道的权衡” ,“中庸是适用于一切政体的公理” ,“获得财物须以中庸和比例为准则”以及“品质为现实活动所决定”等准则体现了亚里士多德政治正义的基本理念和特色 ,代表了西方政治正义的原初状态。亚里士多德政治正义观有其产生的现实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对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有关人民性政治实践价值生成规律的理论,人民性政治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实践坐标,价值生成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致思取向。它以其特有的实践原则超越了西方近代政治哲学的抽象本性,扬弃了西方近代政治哲学缺乏政治科学理性支撑的理论局限,推动了政治哲学的逻辑轴心从价值理念走向价值实践,实现了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在政治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价值性与事实性的有机结合。政治本体论、政治认识论、政治方法论和政治价值论的"四论舍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逻辑结构,表征了人类社会政治主体性与政治客体性的逻辑统一。政治生活的时代变迁推动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时代转型,共建思维、民族利益和社会政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当代维度。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31)
经验主义总是在理性主义的对立面上被探讨,而休谟可谓是英国经验主义的典型代表,那么休谟是如何看待理性的呢?他是否亦像大家认为的那样,将理性与经验的关系完全对立呢?希望通过休谟《人类理性研究》一书来探究理性在休谟学说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韩诗外传》的政治想象及其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立军 《理论探索》2007,3(3):129-131
在儒家学说中,通过“政治想象”提升现实政治水平,是其鲜明特征,这在《韩诗外传》中得到了突出体现。在“道”与“政”的关系上,《韩诗外传》将“道”等同于“政道”,主张“良好政治”。在“教”与“礼教”之间,《韩诗外传》倡导以“教”为本,重仁义尔后施“礼”治。对《韩诗外传》的“政治想象”,应坚持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并植入现代性的大视野,作出理性地分析,使之走出纯“政治想象”,走向现实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3.
政治哲学论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政治哲学是探讨人类社会政治现象起源 ,反思既存政治关系和为政治发展提供价值指向的理论体系。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奠定了政治与道德一体、人类通过政治实践获得德性生活的基调。近代西方政治哲学以抽象人性论和机械唯物主义为基础 ,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人的感性生活的至上性 ,因而完成了政治的世俗化进程。但是 ,从人作为天生的社会动物这一人类存在的基本命题分析 ,人的感性与理性、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永远只能是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 ,而不是理性单纯从属于感性、个人独立于社会并优先于社会的价值序列关系。因此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中介 ,通过对人的劳动实践的分析 ,提出了人类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类物质与精神自由的全面发展 ,国家必须以真实的自由和全面的平等为基本理念 ,通过倡导积极的公共生活而实现人的道德提升和精神自由的历史性命题。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念 ,准确地界定目前我国的社会性质、时代精神和文化特质 ,对于建构当代中国的政治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苏丽  马疆华 《学理论》2009,(24):119-120
实用主义被认为是“美国精神”的哲学表达。它以信念、真理、价值、效用等哲学概念来丰富甚至取代商业交易的传统思想,逐渐成为现代西方企业管理科学的文化基石。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便彰显“实用主义”注重价值、强调实效等优点,但也不可避免地“汲取”了它极具“功利色彩”的历史宿弊。因此,如何在探求实用主义理论锋芒的同时趋利避害,从而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理性选择,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政治哲学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政治哲学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反映了政治学的历史传统。在现代 ,政治哲学主要是一个比较性的概念 ,反映了科学取向的政治学对传统政治学的路径与方法的定位。“事实”与“价值”的分离是西方国家现代政治学的基础 ,同时意涵对政治哲学的贬抑。本文主张政治哲学的主要问题和范围与政治现象有永恒的和持续的相关性 ,它是人文性的 ,有“政治科学”不能取代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并初步提出政治哲学的诸多特征 :观念性、抽象性、价值性、规范性、合法性、传统性、意识形态性、实践性和自己的方法与真理性标准。政治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关于政治的价值性范畴及其关系的探讨 ,在此基础上对政治合法性的论证和对于理想政治秩序的理论构建 ;二是关于政治价值范畴及其关系的元理论 ;三是社会政治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6.
自由问题是元哲学问题,并不仅仅属于政治哲学的范畴。"存在自由"认为"人的诞生"本身就蕴含"自由"的存在,具有本体论意蕴,意指"自由"根源于人的存在。"理性自由"认为"自由"应该被理解为个人追求私人利益的理性行为,依然是具有本体论意蕴,意指自由根源于人的理性意识。"自由哲学"的逻辑前提选择"理性自由",在一定意蕴上忽略了"存在自由"的自由逻辑。现实生活世界的"存在自由"的缺失与"理性自由"的虚幻,使得"自由哲学"更具彼岸世界般的"抽象哲学"意蕴。西方国家的"生态哲学"研究发现了"自由哲学"的理论困难,试图用"生态自由"消解"理性自由"的理论困难,但"生态哲学"本质上依然从属于西方"自由哲学"研究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16至18世纪的西方哲学界因为对认识论问题的不同看法,形成了英国经验论和大陆唯理论两个阵营。休谟站在经验论哲学的立场,批判地继承了笛卡尔、洛克等哲学家的认识论思想,并借鉴了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科学新方法,在对"观念"的形成、因果关系的必然性等重要问题的系统考察中,形成了独特的怀疑论思想。可以说,休谟是英国经验论的集大成者或完成者,直接推动了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开启了西方哲学的全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现代性反思与批判,体现了对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现代理性精神的深刻反省。马克思主义超越西方现代"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两种传统理性主义,以辩证"实践理性"揭示了资本及其世界历史的复杂现代性生成机制。马克思主义不仅开启了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的现代性启蒙,而且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与交融中,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政治期待与责任担当。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我主题化"提供了认知与规范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在方法论上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及其对思辨哲学的普遍主义方法的批判,探讨了历史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从而揭示了政治哲学研究中历史主义方法和普遍主义方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乔新娥 《学理论》2023,(5):45-49
苏格拉底之死是西方思想史中的重大事件,围绕城邦的政治、哲学、宗教关系,引发西方文化观念的内部纷争。雅典城邦是苏格拉底生活其中的公共权威,城邦之神是团结民众的公共信仰;苏格拉底坚守哲学之神的个人信仰,被民主派指责威胁城邦之神,两种神的对立体现为哲学与政治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苏格拉底作为公民有责任维护城邦的公共权威,服从城邦的法律审判,支持城邦的公共信仰;作为哲学家苏格拉底坚守心中哲学之神,捍卫个人的独立理性也是其内在追求。面对雅典城邦民主派的攻击,苏格拉底接受死刑判罚,完成对于城邦忠诚与哲学信仰的双重殉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