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已经由一个政策型的理论观点,上升成为对我们党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的理论原理,上升成为一个战略性的理论课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意味着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实现了重大转型,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上实现了重大丰富和发展,不仅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科学发展观有其鲜明的特性,正是这些特性使得科学发展观显示出极强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
浅谈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我国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用新的思想和观点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关于发展的规律的科学,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规律的科学。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丰富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确立了新的思维方式、文明模式和生活理念。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思想是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来源;邓小平理论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重要的理论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最直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关于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的理论,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观点,主要解决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从社会主义本质论到科学发展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及其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科学发展观,二者在范畴上相互区别,但在基本内容上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主要表现为丰富和深化了其理论主题、基本内容、科学体系和重要观点,深刻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我们不能局限于发展观的视野,而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体上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地位。  相似文献   

6.
孙开洲 《工会论坛》2005,11(4):101-103
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发展,坚持和丰富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南,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的深入,同时也不断地推动着其内涵的丰富和拓展。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日益显现,它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指导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原来预想的范围。现在人们越来越体会到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不仅在发展战略上,而且深入到了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论证或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我们从逻辑层面研究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这样才能从更高意义上发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从逻辑上看,科学发展观既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上的重要升华。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系统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以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新论断,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境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会就必须深刻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和工会维权观,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制度措施上达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历史背景: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和任何理论一样,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应对中国发展中存在的不科学现象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直接因素;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八个阶段特征是其产生的现实基础;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发展的思想是其产生的直接思想来源;西方关于发展的思想也是其产生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对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有一个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青年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青年的思想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加强对青年科学发展观教育,有利于青年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完善知识水平,实现全面成才,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奉献自己的青春。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为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意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与精髓,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党的建设史上经历了五次思想大解放,第一次是延安整风运动;第二次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第三次是确立生产力标准、第四次是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第五次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这五次思想大解放,成为党的建设史上几次重要转折的标志和思想理论建设史上的新亮点,同时也为人类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为世界文化史和思想史增添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网络的日益普及 ,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 ,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网络文化对我国社会和人民精神生活产生了正面和负面影响。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不断延伸和个人电脑的广泛普及 ,因特网在思想宣传乃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强。为了在网络时代取得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动权 ,必须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大工程中,建设与之相匹配的和谐文化是一项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根基和主干,对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决定了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是体现社会主义理念的文化,是体现社会主义精神风貌的文化,是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我们党形成了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内在统一的崭新思路和社会建设与发展的路径,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具有内在统一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使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路径选择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本质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做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相结合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八十余年来,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 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把无 产阶级民主理想的实现作为重要奋斗目标。中国 共产党人为达此目标作了艰苦卓绝地不懈努力。 在这努力过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  相似文献   

19.
深刻反思传统发展观,形成了从以发展为主题的发展观,到与时俱进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再到中国特色发展观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这三大发展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的思想建设攸关党的建设的最终成效。我们党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都非常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并且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党的思想建设理论。探索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发展历程,总结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经验,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高党的思想建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