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雷 《党史纵览》2003,(1):42-43
翻检五四时期的一些报刊,笔者发现,在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论者中,讨论宗教问题最频繁的大概要数陈独秀。 作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理所当然地热切关注“美的宗教”——基督教。他在这一时期高擎民主和科学  相似文献   

2.
关于对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总体评价问题,毛泽东早已有明确的结论.他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①但近年有人提出"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的观点,即"两总司令"说,这就在实际上否定了毛泽东关于"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论断.  相似文献   

3.
周念忠 《探索》2002,(4):141-144
长期以来,党史界对我党早期的领导人陈独秀的评价基本上是否定的“一边倒”。本文论述了陈独秀在党的创立时期和大革命时期的七大功绩和主要错误,揭示了陈独秀从一个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蜕变为一个机会主义者的过程及其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4.
姚金果 《世纪桥》2011,(4):9-12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建90周年。回顾90年前那段历史,总有一个人的名字无法回避,这就是"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陈独秀在建党时期的历史,特别是在这段时期内他同共产国际代表交往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主要篇章。现根据新公布的共产国际有关档案资料,对建党时期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的交往过程予以叙述。  相似文献   

5.
崔岩 《世纪桥》2010,(13):31-32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失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的损失,但应该看到,一方面,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国际高度集权,陈独秀的自主性很小,他没有能力超脱共产国际,以个人的行为来影响中国革命。另一方面,中共领导集体的整体素质对陈独秀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不能把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归结到陈独秀一个人的身上。  相似文献   

6.
如何评析陈独秀对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的认识,尤其是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对中国革命构想发展的历史轨迹,是陈独秀研究中分歧较大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对此作一探讨。 (一)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陈独秀在实践中开始思考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途径。从初时的“劳农专政”思想,逐渐演变为中国革命须分两步走的认识。 1920年夏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陈独秀称之为“社会  相似文献   

7.
法西斯主义在本世纪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阴影。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之一的陈独秀,从1923年起直至其生命的最后时刻,自始至终地关注着这一主义的发生和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陈独秀对于法西斯主义的批判,可以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为分水岭,分为前后两阶段。因篇幅之故,本文拟以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对于法西斯主义的批判进行透视,以冀进一步深化陈独秀之研究。①     一在论述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对于法西斯主义的批判之前,有必要首先对20年代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兴起的背景和过程作一简述。法西斯主义运动之…  相似文献   

8.
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犯了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对革命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也不能否认,大革命时期的陈独秀,又是在率先探索着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党的幼年时期,这种探索精神和成果,是应予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刘艳 《唯实》2014,(2):84-86
<正>早在青年时期,陈独秀对中国的社会现状就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在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后,他对基本国情的把握趋于正确。然而,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在对中国社会性质及其发展阶段、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判断上却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一、晚年陈独秀认为中国的社会是一个"初期资本主义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若干阶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陈独秀、李大钊“相约建党”的全过程,认为可以分为酝酿、发动和创建三个时期。陈独秀和李大钊由相识到相约建党,经历了革命斗争的实践锻炼和考验,从而产生相约建党的共识,这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酝酿时期。在发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按照共同约定,分别在南方和北方发动进步力量,团结先进分子,聚集革命力量,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创建时期是指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努力下,党的全国统一组织得以建立,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最后实现。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革命发动者和领导人。毛泽东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后来又说:“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  相似文献   

12.
赖燕茹  陈海洋 《世纪桥》2011,(13):16-17
陈独秀是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他和李大钊共同缔造了中国共产党。本文从三个时期对陈独秀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挖掘其历史贡献及经验教训,以期为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对党的幼年时期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是有过贡献的。他倡导新文化运动,从创建中共早期组织到中共“四大”期间,为党的建设提出过重要的理论,这些都与后来的新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有一定的联系。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曾提出过类似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理论的雏型;抗日战争时期他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论点也是对新民主主义思想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关于大革命时期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党史界有两种观点:(一)共产国际的路线是正确的,陈独秀违背了国际路线,推行一条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导致了革命的失败;(二)共产国际的路线是错误的,陈独秀只是执行了这条路线,国际批判“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  相似文献   

15.
论陈独秀五四时期的革命活动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陈独秀五四时期的革命活动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魏磊陈独秀是我党历史上颇为复杂的一个人物,他在五四时期的革命活动,曾启迪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对此,毛泽东曾说:“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那个时...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应对中东路事件的策略,实际上是以共产国际六大的"第三时期"理论为依据的。陈独秀三次致信中央,对中央处理中东路事件的策略以及大革命以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传统观点对这三封信都持否定态度,认为这是陈独秀丧失革命立场,形成取消主义思想的重要标志。客观地分析,陈独秀的三封信尤其第二封信中虽然包含错误意见,但正确的、有价值的主张占主导地位。然而,当时的党中央认为这是陈独秀已沦为托派分子的标志,最终把它作为开除陈独秀出党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7.
建党前陈独秀的政治思想观经历了五四运动前资产阶级革命观、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革命观、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前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三个演变时期。对陈独秀建党前政治思想观的演变进行研究,有利于在新时期更好地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纪念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不能不谈及陈独秀。关于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明确指出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和"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他创造了党,有功劳"。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与李大钊是中共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但在长期极左思潮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史编纂学的脉络里却被缺席或被贬低。而一个显见的事实是.离开陈独秀与李大钊,便无法合理地解释五四史及至整个党史。“文化大革命”结束伊始,学界即有限度地对陈独秀和李大钊的历史实施拨乱反正。1979年纪念五四60周年的学术活动则为进一步深化陈独秀与李大钊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与契机。  相似文献   

20.
因为陈独秀的政治身份和政治评价问题,一些学者对陈独秀的文化身份和他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所作出的巨大文化贡献有意回避或压低。实际上,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青少年时期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接受近代西方的思想文化后,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大力批判。他攻击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礼教,批判儒学不适合现代生活和压抑人性的一面,否定儒学一尊;他还积极宣传民主和科学,弘扬个性解放,提倡新道德,发起文学革命,进行现代新文化的建构工作。陈独秀并未全盘反传统,他对旧文化的批判是中国文化吐故纳新、向前发展的必经阶段的表现,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