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民主与法制》2007,(4X):64-64
2007年第2期《好意施惠者,该不该为情谊买单?》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只有行为人在从事行为时具有受法律约束的意思,并且根据行为人的意思该行为会依法产生法律人的权利义务的行为,才是民事法律行为,否则行为人的行为即为法律层面之外的行为,又可称为情谊行为或好意施惠行为,如邀约朋友或客户参加社会宴会,司机免搭乘路人,等等。  相似文献   

2.
情谊行为,又称好意施惠行为,是指人类社会的情感交际活动和互惠互助活动。通常情况下,情谊行为的双方当事人主观上并无设定法律上权利义务关系之效果意思,故部分观点认为其不属于法律的调整范围,而属于道德和伦理的调整范围。但是从司法实践的角度观之,情谊行为并不完全等同于道德行为,也不一定不会引起法律后果,如情谊行为引起的合理信赖保护与侵权责任。从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对情谊行为的相关制度与判例中可以发现,法律会介入情谊行为并产生某种法律后果。而这种介入有别于其对法律行为的介入,法律对情谊行为的介入有相应的限度。若能将法律对情谊行为之介入体系化与类型化,或能成为又一个"法律上之发现"。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民法理论,法律事实产生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内容为权利,权利对应着义务,义务的违反产生责任。而公交车上让座作为一种典型的好意施惠关系,不属于法律关系,亦就没有权利义务之说,更是不可以被强制的。应该承认,在公交车上主动为一些特殊乘客让座,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公共美德,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  相似文献   

4.
黄芬 《求索》2011,(6):167-169
侵权责任法中受害人同意并非法律行为或意思表示,因为受害人在作出同意的表示时,并没有法效意思。受害人同意亦非事实行为,因为它置重于受害人内心的意思;受害人同意应为准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的定性为其类推适用民法中关于法律行为(意思表示)的相关规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法律行为理论是法理学基本范畴之一,随着行为法学传入中国,我国学者亦重视对法律行为理论的研究.为了避免重复性研究,笔者不揣法陋,对法理学意义上的法律行为理论从研究意义、法律行为释义、法律行为的结构、分类、评价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6.
<正>张某在洗车场员工小杨的义务指挥下移车,结果车的前保险杠擦挂花台造成损失。对此,有人认为,该损失应由张某自己承担,因为张是驾驶员,且车辆由他自己驾驶,小杨的行为是好意施惠,不应承担责任。但也有人认为,该损失应由小杨承担,因为此擦挂与小杨的瞎指挥有因果关系。该车辆的损失该由谁承担?请谈谈你的看法。1情况不同,责任主体不同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赵琳梓确定车辆损失该由谁承担,应对整个事件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我国的刑事立法实务中,"强奸罪"一直是争议的焦点.鉴于传统的刑法理论已与现行法律解释不一致,刑事立法部门必须尽快对"强奸罪"的概念进行重新界定.强奸罪不应指具体的强奸罪罪名,而是指强奸犯罪行为,而在现行刑法分则中,有强奸行为的,却不一定构成强奸罪.  相似文献   

8.
法律调整的是人的行为,法院认定合同是否有效,实际上是对人实施的行为是否有效进行认定.一个合同从动态的角度考虑,可以分为两个行为,签订合同行为和履行合同的行为.履行合同行为无效并不必然导致签订合同行为的无效.法院不能通过审理"履行合同行为"而得出"签订合同行为"是否有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李庆 《求索》2012,(10):168-170
科学界定行政指导的法律属性,可为我国行政指导法律规制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又能促使对于行政指导责任分配与救济途径的反思。行政法学界对行政指导的法律属性主要有非权力性事实行为说、非权力性行政职权相关行为说、非强制性权力性事实行为说、权力性行政行为说、非强制性行政行为说等五种代表性观点。这些论点对行政指导性质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行政指导是否具有权力性、是否具有强制力、是否具有事实行为等三个层面。本文认为,行政指导应是一种权力性行为,它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至于是行政行为还是事实行为,则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相对人未接受的行政指导,应为事实行为;相对人接受的行政指导,应为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4条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概念的定位,给我国民事理论和实务带来混乱.基于对法律行为的内涵的正确认识,合法性不应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必备要件,而只是评价已经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的考量要素.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基于意思表示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四大特征。在治安管理处罚实践中,要做到行政行为的严肃性,就必须确保执法过程的法定程序完备,不能将自由裁量权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不可朝令夕改,确保处罚决定对违法行为产生拘束力。  相似文献   

12.
法律行为理论是法理学基本范畴之一,随着行为法学传入中国,我国学者亦重视对法律行为理论的研究。为了避免重复性研究,笔者不揣法陋,对法理学意义上的法律行为理论从研究意义、法律行为释义、法律行为的结构、分类、评价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3.
公安机关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其不但拥有行政执法的职能,同时还具有刑事执法的职能。另外,公安机关是一个独立的机关法人,因而还具有民事法律行为。实践中这几种不同的法律行为有时互相交织在一起,使得行为的性质难以认定。由于不同的法律行为引起的侵权行为需要通过不同的法律途径予以解决,所以就必须对公安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法典修改的语用修辞学思考--以中国宪法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泉 《思想战线》2004,30(3):26-29
法典修改是一种修辞现象,又是一种言语行为,更是一种语用修辞活动。哈贝马斯规范语用学理论(言语行为双重结构论)与陈望道"修辞学的功用观"均对法典修改有积极意义。中国宪法文本修改这一修辞现象和言语行为表明,法典修改可作为语用学与修辞学"联姻"的一个中介。考察法典修改的语用修辞学理据,有助于推动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也有助于语用学、修辞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中,如果行为人在遭到紧急危难的情况下为救护一个较大利益而采取损害另一个较小利益的行为是紧急避险。文章从民法角度论述了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通过案例分析了紧急避险行为所致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承担。  相似文献   

16.
大陆法系以民事法律关系为核心的民法理论体系在中国业已形成 ,诸多英美法系的概念在合同法的立法过程中又被吸收到中国来 ,要约便是其中之一。这两者如何融合 ,使民法理论体系得以理顺 ,不但有理论意义 ,而且颇具现实意义。把要约定性为民事法律行为 ,可以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7.
阎磊 《桂海论丛》2012,28(2):102-106
契约是一种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又是私法自治的工具。法律行为制度在传统民法理论中居于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法理学中有某种过度扩展法律行为概念含义的趋向。这不仅与民法学中法律行为本来的含义大相径庭,而且也有悖于英美法理学者的本意。法律行为是私法中独有的概念,只有私法中才有意思自治,才需要通过法律行为来表达。公法中,如行政法与刑法,根本不存在意思自治原则适用的余地,当然也就不可能有法律行为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18.
民事救助义务是民事作为义务的一种,大陆法系国家有明确且一般性的民事救助义务立法,英美法系虽然坚持无救助义务规则,却承认了越来越多民事救助义务的例外情形。随着见死不救的案件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我国对民事救助义务的立法成为一种社会需求,但是将道德义务上升为法律义务,还应当借助救助者与被救助者的关系类型以及救助行为的合理性等因素来限制民事救助义务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论公安行政行为与刑事侦查行为的界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公安行政行为和刑事侦查行为都是公安机关的职权行为 ,两种行为的监督救济途径不同。因实施主体的同一和其他原因 ,实践中经常发生两种行为混淆的现象。区分公安行政行为和刑事侦查行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应用法律授权标准区分两种行为 ,即刑事侦查行为应是公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