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城市化的道路问题是人们长期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如何从城市化道路的演进轨迹及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过程,并根据我国国情选择自己的城市化道路。几年来,学术界就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争论,存在着一些认识差距。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发展大城市为重点的集中型城市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市化道路的基本形式,强调集中型和集约化结合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最佳选择。简称“大城市重点”论。其理由主要有四点:1、集中型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城市化初、中期  相似文献   

2.
政府限制大城市的规模,是苏联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突出特征。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限制大城市规模的政策就被明确地提出了;此后的60年里,这个政策一直伴随并指引着苏联的城市化。通过讨论斯大林所继承的思想遗产与制度遗产及斯大林的城市观、分析限制大城市政策成为苏联国策的过程,由此发现限制大城市规模的政策,缘起于马克思恩格斯以来的城乡关系思想和列宁以来的城市化路径选择,而非斯大林的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3.
中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中美两国城市化进程的比较研究 ,认为中国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的发展方向应是优先在自然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地方发展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不宜遍地开花发展小城镇。同时 ,与此相关的是 ,避免在不利于城市发展的地方建设城镇 ,小城镇的逐渐发展要以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发展为依托。  相似文献   

4.
高端要素是构建知识密集型高技术产业的基础,因此产业升级本身是一个高端要素不断集聚提升的过程。中心大城市具有集聚大量高端要素的优势和能力,这在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表现的尤为明显。对于长期依赖于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快速发展的浙江而言,重视大中城市的发展及充分发挥中心大城市的带动作用,是现阶段浙江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中必要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指出:"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尤其是伴随着大城市的区域与人口扩张,超大城市蓬勃发展,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新类型。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增设了超大城市类型,把城市类型调整为五类(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划分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五种类型)。其中,超大城市主要指  相似文献   

6.
国家计委对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出六条对策建议:一、树立“经营城市”观念,避免不切实际的“现代化”,注重效率、特色、创新。二、实施大城市带动战略,选择区位重要的中等城市向大城市发展,大城市产业发展更多地考虑与周边地区的关联度,充分利用存量资源条件或延长产业链条成为创新基地。三、率先推行城乡双向开放政策,同时改革就业政策、农村土地制度。四、以省区为单位,抓紧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努力缩小与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发展差距,特别是一些相对发达的区域要实现更快发展。五、鼓励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移民…  相似文献   

7.
一、城市群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潮流城市群是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是城市化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从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世界性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城市地域空间及其影响范围发生了根本变化 ,大城市逐步被城市化区域所取代 ,形成规模庞大的大城市群。从 70年代开始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达、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也出现了向大城市群发展的趋势。目前世界上有 6大城市群 ,它们分别是 :以波士顿和华盛顿为核心的美国东北部城市群 ;以多伦多、芝加哥为核心的加拿大和美国之间的大湖城市群 ;…  相似文献   

8.
成都是大城市带大郊区,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十分明显的城市。2002年,全市1028万人口,农村人口就占663万人;人多地少矛盾突出,人均耕地仅0.56亩。这已经成为成都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瓶颈”。因此必须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的高度,思考统筹城乡发展的办法和途径。去年初,成都市在龙泉驿区、都江堰市、双流县、郫县、大邑县5个区(市)县进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实践证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也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三个转变”的有效途径。发挥中心城市作用成都是大城市带大郊…  相似文献   

9.
大城市领先快速发展,与增加就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增加国民收入正相关。市场配置资源的竞争规律,将使我国在本世纪上半叶基本完成城市化过程中崛起一批超大城市群,这将导致全球配置资源中心的重大转移,并决定此后长期发展的基本格局。江西有条件抓住今后40年城市化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基本不占耕地、不冲击生态的方式组团建世界一流的超大生态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0.
新疆深居内陆、地域广大、交通线漫长,城镇的分布有着鲜明的绿洲特色。目前首府乌鲁木齐市已经具备特大型城市的规模。其他建制城市短期内都难以形成100万人口左右规模的大城市。这就应当根据新疆绿洲分布的特点和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走势,培育和建设若干经济联系密切、布局合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由多个中小城市组成的地区性中小城市集群,以便弥补新疆缺少大城市的弱点,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孔凡河 《世纪桥》2009,(7):73-75
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和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现代化进程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也面临体制、政策和文化等诸多瓶颈。因此,中国的城市现代化进程,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城市,和谐城市。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高度重视大城市的辐射联动功能,发展循环经济,进行绿色革命是中国城市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马莉 《实事求是》2003,(1):F003-F003
新疆农业生产已经连续 2 2年大丰收 ,但新疆的农民没能迅速走上富裕之路 ,究其根源 ,城市化严重滞后是新疆经济一个重要原因 ,也是新疆社会经济与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新疆城市数量少 ,规模不大 ,产业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不高 ,这一现状导致了新疆发展市场经济缺乏必要有城市载体。因此 ,积极稳妥地推进新疆城市化进程就显得尤为重要。1 以乌鲁木齐为核心 ,积极发展大中城市。大城市的非农产业尤其是现代工业的集聚效益对经济的牵引作用和容纳人口的能力要远远高于小城市。新疆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省份 ,大城市严重缺乏 ,而且南北疆城市发展不…  相似文献   

13.
孙家驹 《求实》2002,(2):24-27
大城市是带领本地区发展和吸引外部要素流入的中心 ,其领先发展是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发展中国家提升城市功能和国际竞争力的努力 ,将使城市的发展成为 2 1世纪的一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科学院目前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02》指出,近年来,中国大城市发展优势明显增强。同时,中国城市化增长重心出现了由沿海向内地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实现涉及到许多问题,诸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规模经营的实行、农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等,这些问题仅靠农业部门本身是无法解决的.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西方式单纯发展大城市的城市化道路,实践也证明,发展农村城镇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龙竹 《学习月刊》2010,(12):58-59
"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是黄石市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区域一体化的一种战略谋划思路,也是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教育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1.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并行不悖 新农村建设不是与城市化相悖而行,相反,新农村建设是要在城市化过程中完成的。建设新农村重要的是把城市化的重心下移,从过度注重人口向大城市流动,转向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城镇,促进农村人口“就地转化”。一方面,新农村建设不是一切向农村看齐,一切向农业回归.更不是以牺牲城市和工业的优势去发展农村和农业。另一方面,城市化也不能脱离国情实际无限制地发展。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城市化”过快发展的倾向。这种过快的城市化是低成本、低质量的城市化,它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关键是城市的承载能力面l临挑战,城市现有的基础设施还不能完全适应人口激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涌入大城市。近年来,他们逐步在城市中实现了稳定居住和就业,但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等方面与当地户籍居民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大城市内部形成了新二元社会结构。要有效破解大城市新二元社会结构,着力点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持续增加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二是构建多元化的公共服务提供体系;三是梯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9.
陈玉光 《求实》2016,(7):46-54
大城市的空间扩展方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空间形态、整体功能、承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总结分析世界各国大城市的成长发展历程和现状可以发现,大城市的空间扩展是在经济、人口、交通、文化、科技、行政力量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完成的,并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我国的大城市要综合考虑自身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成长发展阶段等因素,因地因时地选择合适的扩展模式;要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依靠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构建紧凑型城市空间结构;要发挥大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和乡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提升区域的城镇化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正>"道路选择"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问题,事关新型城镇化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晋江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材料上所作的重要批示指出,"中国更宜发展中小城市和城镇。"中小城市介于大城市和农村之间,是联结大城市与农村的接点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支点。大力发展中小城市,既能适应引导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现实需要,又能兼顾农业人口城镇化的社会效益,避免人口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和过度分散在农村所带来的种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