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办发〔2007〕6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抗旱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抗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水资源调度与管理日益规范,节水型社会建设逐步推进,抗旱减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缺水的问题日趋严重。为进一步做好抗旱工作,预防和减少干旱灾害损失,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加强抗旱工作的重要性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干旱灾害频繁而严重,局部性、区域性的干旱灾害连年发生。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2.
国办发〔2007〕6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抗旱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抗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水资源调度与管理日益规范,节水型社会建设逐步推进,抗旱减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缺水的问题日趋严重。为进一步做好抗旱工作,预防和减少干旱灾害损失,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加强抗旱工作的重要性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干旱灾害频繁而严重,局部性、区域性的干旱灾害连年发生。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是第十二届“世界水日”和第十七届“中国水周”开始的第一天。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灾害”。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的主题为“人水和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未来20年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08,(1):32-33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用水需求增加,以及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干旱缺水问题越来越严重,干旱灾害呈现频次加快、范围扩大、损失加重的趋势,受旱区域由北方、西部地区向南方、东部地区扩展,旱灾影响范围由农业向工业、生态等领域扩展。据预测,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2030年我国用水量将达到或接近可利用水资源的总量,抗旱形势更趋严峻。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缺乏现象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紧迫问题,新世纪中国也面临着严重的水问题,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其中干旱缺水问题在当前表现尤为突出。本文试图从世界、我国和广西的干旱缺水情况分析,提出解决干旱缺水的主要措施及对节水工作的几点思考。水资源缺乏与干旱缺水灾害1、世界缺水形势在发展。全球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用水需求已把江河变成了涓涓细流,并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威胁,世界缺水的现象每年都在加剧。随着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越来越多而环境状况却不断恶化,人们对水资源的争夺也有愈演愈烈之势,作为生命之源的水已经变成了引发…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我国是一个地面水资源较贫乏的国家,并且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又极不均匀,旱、涝灾害频繁。新中国建立后,进行了艰苦努力和卓有成效的水利建设,全国已初步形成一个防洪抗旱的工程体系。这些水利设施的充分利用,调节地面水资源,在抗旱、减轻旱灾损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水利设施远不能适应工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再加上大旱之年,江  相似文献   

7.
旱灾是指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牧草等农作物生长的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产的灾害.旱灾是普遍性的然灾害,不仅农业受灾,严重的还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中国通常将农作物生长期内因缺水而影响正常生长称为受旱,受旱减产三成以上称为成灾.经常发生旱灾的地区称为易旱地区. 我国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800亿元医疗费用增长,同时致使8万病人因不良反应死亡.我国研制一个抗生素大约需10年时间,而产生耐药菌素却在2年之内,未来将呈无有效抗生素的可怕趋势.  相似文献   

8.
成福云 《中国减灾》2005,(10):46-4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气候变化和全社会用水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许多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旱灾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从抗旱工作实践来看,推行干旱风险管理,提前制定并实施综合性抗旱减灾措施,主动预防和应对干旱灾害,有助于以较小的投入把旱灾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积极探索干旱风险管理对新时期抗旱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异常多变,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2008年以来,先后遭受过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云南旱灾等重特大灾害的影响,给当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新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一从2008年底开始,中国北方农村持续了几个月的大旱。这场旱灾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这个占世界1/4人口的大国,如果还靠天吃饭、靠进口粮食糊口,那么我们的这种等靠能坚持多久?旱灾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旱灾较其他灾害所遍及的范围更广、历时更长,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据统计,1949~1990年的42年间,我国其出现36个比较严重的干旱  相似文献   

11.
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和水环境恶化,仍然是21世纪中国水利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中国每年洪涝灾害损失为100多亿美元;每年干旱缺水造成的损失约为350亿美元;水和大气造成的污染,年损失为540亿美元。水利三大灾害的主要矛盾已经转移到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方面。新世纪的中国水利将由工程型水利转变为资源型水利,将水利的战略重点逐步转向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上。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张岳。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 全国600多座城市中,400多座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据监测,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地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如何应对水资源短缺的危机,战胜旱涝灾害,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与中国西南地区同时深陷旱灾之苦的还有中国的周边一些国家,甚至波及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正如《日本每日新闻》的评论所说,干旱正成为“世界的普遍现象”。旱灾在所有气象灾害中的比重已经占了一半,对付干旱也成了科学界长期致力研究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地处北纬低温带,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较大,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年降雨量在50-450毫米,各类灾害频繁.干旱是主要自然灾害,几乎是"十年九旱",旱灾出现范围广、频率高、持续时间长,造成危害重.近年来,由于部分地区持续干旱,致使草原、耕地的荒漠化、沙漠化程度加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群众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宁夏“种草养畜”的减灾模式,对于研究干旱地区的减灾工作,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探索。我主要有以下几点看法:充分认识在我国干旱地区开展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发生地域广,造成的损失大。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三类灾害,即洪涝、干旱和地震。需要指出的是,干旱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一种灾害。干旱在给农作物带来损失,影响群众基本生活的同时,也造成生态系统的持续恶化,土地沙化和荒漠化问题更加突出,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挑战。研究我国广大旱灾区的减灾和救灾问题,保障旱区人民…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水资源贫乏国家,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平衡,北京市和河北省人均水资源已低于沙漠国家以色列的人均量.目前,全国年缺水总量约为300亿至400亿立方米,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少产粮食700亿至800亿公斤.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北方的持续干旱,不仅严重影响经济和人民生活,还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荒漠化加速蔓延,沙尘暴愈发肆无忌惮.水资源短缺已是我国北方环境资源诸问题中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难题.  相似文献   

17.
《天津政协公报》2011,(3):20-20
<正>近十年来,在气候持续干旱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我市水资源紧缺状况日益突出。一、存在的问题1、我市水资源形势严峻我市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6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5,远低于世界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由于华北地区近几年持续干旱和水库上游用水量加大,滦河潘家口水库来水平  相似文献   

18.
人口不断增长将对我国粮食安全形成持续压力。而作为我国主要口粮作物的水稻生产已受到日益严重的干旱缺水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增产潜力受到明显制约。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未来20年中我国用水缺口可能会逐步放大。而在此有限的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占到七成,水稻用水又约占农业用水的六成。我国水资源条件根本无法支撑传统水稻的进一步发展。而且由于全球变暖等气候条件的变化,我国旱灾发生的频率和范围都在加大,现有水稻生产规模也受到影响。据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  相似文献   

19.
气候灾害(特别是干旱、洪涝)是自然灾害中的主要灾害,由它造成的损失约占全部自然灾害损失的70%,是我国人民也是全人类的大敌。因种种原因,近来气候灾害有越来越严重和频繁出现的趋势,受到世界人民和各国政府的关注,能否在一个月,一个季度甚至一年以前预报出未来气候状况,特别是那些能引起严重灾害的灾害性气候的发生已成为国家急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频繁遭受各类自然灾害的侵袭,尤其是2008年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及2010年发生的西南特大旱灾、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均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受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