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挥舞道德大棒”,是很令人讨厌的事情。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何况中国人长期身受“道德大棒”的击打,故而特别的害怕它。对此,我是理解的。  相似文献   

2.
管涛 《法制博览》2011,(8):71-72
撒大谎造谣惑众,愚道徒奉为“神明” 王仲笃,山东博兴县兴福区汾王村人,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父亲叫王延湖,原先是个中医,后来借行医之便组织发展了一个叫“圣贤道”的道会组织,成为一个颇有势力的会门头头。王仲笃自幼好逸恶劳,只念过2年拈就宁死不读书了,此后务过农经过商,  相似文献   

3.
女色的悲剧     
心涂鸦 《法制博览》2009,(16):47-47
当年,父亲对我说:“只要你能考上中学,我就让你一个住一间。”我反问道:“哪有?”父亲坚定地说:“我们做新房。”  相似文献   

4.
“兵者,诡道也。”这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的名言。“兵以诈立”乃是军事常理。可以说,谁真正掌握并运用了诡道,精于诡诈,谁就能在战场上“制人而不制于人”。作为杰出的军事家和解放军的高级将领,粟裕大将可谓“深谙”此道。他曾如此总结:“对敌应多施欺诈手段”,“应该极尽欺诈之能事”。  相似文献   

5.
房子情结     
常霞 《法制博览》2010,(20):39-39
郑板桥在家书中鼓励兄弟读书,说不要“一捧起书本就想着中举人、造大房子”。这里反映的就是中国人的房子情结。一个人发达了,首要的事就是治房。“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道的就是房子。中国人读书做官的情结很重,官位是与房子连在一起的,官位越大房子越大。“一阔脸就变”道破世态人情,如果改成“一阔房就变”,更符合国情。  相似文献   

6.
思想的瓶颈     
李芳 《法制博览》2009,(18):51-51
某位高人曾夸耀道:“到了一定份上,你不用去找钱,钱自然会来找你的。”这话颇为新奇,却是他自己的经验之谈,因而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7.
青丝 《法制博览》2011,(15):67-67
南明弘光政权建立不久,河南道监察御史陈潜夫向朝廷报告,称发现了与弘光帝朱由崧失散多年、流落民间的王妃童氏。据说童氏为了躲避兵乱,隐姓埋名住在河南一个叫做宁家庄的地方,她的哥哥某日与邻居秀才为了一头牛的归属起了争执,互相对骂,她哥哥一时气急,口不择言说:“你以为我们是微贱不足道的人好欺负,我妹妹乃是南朝天子的皇后,现暂居民间,他日人了皇宫,就灭你一族。”旁边看热闹的人听了觉得很惊愕,就上报给了县令,县令又上报给河南道监察御史陈潜夫,事情很快就被报到了南明朝廷。  相似文献   

8.
刘易 《法制博览》2009,(8):56-57
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曾说过:往上查三代,你也许会惊讶地发现,其实我们都是农民。换而言之.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国民,我们部可以非常愉快地接受一个事实:我们都是农民,或者说我们都是农民的后代。只是由于时代的变迁,一部分人由农民变成了市民,这也就是从此中国有了“小市民”和“小农”的划分。  相似文献   

9.
家在康奈斯     
突然接到久无音讯的签证时,我们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最终,一张飞机票带走了丈夫,一年后,我也以陪读身份来到美国,将我们的小家安在了康奈斯小镇。康奈斯小镇很小,在一般的地图上是找不到的,它其实是鲁克尔大学的住宅区,大学的教职工和学生绝大部分住在这里。我没料到刚抵康奈斯的第二天,学生宿舍的管理员就客客气气地来敲门说:虽然单身学生宿舍住两个人绝没问题,何况你太太看上去又那么娇小,但管理条例上不允许,请迅速搬去双人宿舍吧。丈夫解释道:“双人学生宿舍早就住满  相似文献   

10.
束学山 《法制博览》2009,(21):33-33
在《水浒》一百单八将中,与李逵、鲁智深、阮氏兄弟乡间村夫相比,林冲应该算是有文化的“官方”人,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他父亲官至提辖)。直接受高俅太尉领导,自然深谙官场文化即宋朝上层主流文化。因而,在他身上更多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为人处世之道或者说是中国人的生存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