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3 毫秒
1.
备课卡片     
减轻压力发挥潜能人有压力是因为对自己有较高的期望值,有理想和追求,这是一个健康人正常的心理需要。但压力过大会使人产生焦虑、忧郁、恐惧和紧张等不良心态,消耗精力和时间,损害身心健康。人们在学会承受适度的压力的同时,还要有效地排除过大的压力,使自己进入生活和工作的良性循环,发挥最大潜能。1.要举重若轻,不要举轻若重。多数人的压力感是来自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没必要过分紧张,而应以适度的紧张来面对生活压力,做到遇事镇定自若。若将生活事件中的挫折都当作“火山”、“地震”看待,就会把自己弄得极度紧张焦虑…  相似文献   

2.
应激,是在出现应急事件时产生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可能来自方方面面,包括:环境因素、生活因素、工作和学习因素以及突发事件等等。只要当环境需求超过了个人处理能力时,应激就会产生。适度应激,能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和质量。超强度的应激,会对机体产生损害,降低完成任务的效率和质量。临战应激,是警察在临战中产生的一种有着鲜明职业特征的情绪状态。临战应激的性质,决定临战成败。当前形势下,应急事件越来越频发,应激发生越来越频繁,对警察临战的影响越来越大。临战警察的应激能力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以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为工具,随机选取某高校90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诱发心理危机的应激源及应激反应强度,检验心理应激强度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应激事件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及健康。其中受惩罚、学习压力及人际关系引发的应激强度最大。(2)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应激强度之间呈显著相关。(3)回归分析表明主观支持和应对方式均对心理应激强度有显著预测作用,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应激强度之间起中介效应,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刑警应激具有不确定性、危险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刑警个体处于持续的应激状态会出现生理、心理及行为上的障碍。控制、防御和消除刑警应激不良反应的方法 ,一是采取措施减少刑警个体工作、生活上的压力 ,二是提高刑警个体心理承受力及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5.
田恬 《中国减灾》2013,(3X):20-21
<正>人类最大的敌人不在于饥荒、地震、病菌和癌症,而在于人类本身。——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十年前的那个春天;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非典"对人类而言,既是躯体疾病,更是精神应激源。它对人的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同时对一个社会在危机时期的整体应对能力也是严峻的考验。事实证明:人们面对流行病表现出的心理恐慌和应激,往往比疾病本身更可怕,影响更深远。非常时期透视非常心理与地震、水灾、空难等相比,"非典"流行涉及的人群面更广,会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5,(9)
<正>日常生活中,人们能明显地感觉到,情绪以及心理状态的变化会显著地影响睡眠质量,而睡眠的好坏又与人们白天的工作、学习以及身体状况有着密切关系。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生物、心理与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健康,也贯穿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过程中。睡眠这项重要的生理行为,也是最容易受到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的。因此,心理健康与睡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生活作息愈加不  相似文献   

7.
现代疾病的发生不只是以生物学因素为致病因子.大部分源于心理、精神、社会因素等原因。也就是说,现代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重视心理与社会因素对住康的影响正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当今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社会生活日趋紧张,改变了社会、家庭生活结构。如今,同事之间、夫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明显祛少。心灵沟通缺乏,言语交流不够,长期如此就会导致情感压抑,心理活动不健全就会产生疾病。人到中年,成为社会的中坚。但他们负担也是重。在家庭中,…  相似文献   

8.
子荷 《中国减灾》2006,(10):53-53
每个人在其一生中经常会遇到应激(压力)或挫折,一旦自己不能解决或处理这种应激或挫折时,就会发生心理失衡,而这种失衡状态便称为危机。所谓危机就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遇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形势对公安民警的素质和身心健康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公安机关的领导以及警界的学者们共同意识到健康的心理素质是警察依法履行职责、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警察职业环境中存在着比常人更多的负向刺激物,警察在工作实践中会面临多种多样的压力事件,压力事件及压力情境构成警察的心理压力源,工作压力源成为警察心理压力源的主要内容。针对我国警察心理保健的现状、警察心理压力源及其对警察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公安机关开展警察心理保健工作,不仅能使人们了解警察行为的发生机制,使社会更加透彻地了解警察这个群体最为真实的工作生活状态,还能有效提升警务工作的服务效益。  相似文献   

10.
韦柳 《传承》2009,(10):114-115
高职生面对重大社会突发事件时会产生应激、恐慌、恐惧等心理反应。面临重大突发性事件,高职院校考虑的不应仅仅是事件所造成的高职生经济损失、人身安全,还要正视事件可能造成的学生心理危机,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着力培养高职生的应激能力,消除学生群体恐慌心理,加强学校危机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周矩 《重庆行政》2010,12(3):47-4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竞争和压力也正在深刻地影响到政府各个部门各级的领导干部。适度的压力让人们满怀希望,朝气蓬勃,这是一种健康的心理。但是,如果对压力处理不当,也容易使人在长期的紧张生活中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等问题。尤其是对心理素质欠佳者,由于主观愿望与客观满足之间出现巨大差距,加上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策略来应对,则会引起一些领导干部消沉退缩、逃避责任、工作上听之任之,信仰丧失,甚至出现精神变态、犯罪或自杀。  相似文献   

12.
从甲型H1N1流感疫情看高职院校心理危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生面对重大社会突发事件时会产生应激、恐慌、恐惧等心理反应.面临重大突发性事件,高职院校考虑的不应仅仅是事件所造成的高职生经济损失、人身安全,还要正视事件可能造成的学生心理危机,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着力培养高职生的应激能力,消除学生群体恐慌心理,加强学校危机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实在是太累了!”“我什么时候才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所要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那么,如何才能消除心理上的疲劳?给你出四招。  相似文献   

14.
应激,是在应急事件中产生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人在应激状态,情绪反应特别迅速、猛烈,整个有机体的各部分发生显著变化,产生强烈的行为反应。超强度的应激,会对机体产生损害,降低完成任务的效率。警察在重大警务行动中,经常要面对突然发生的应急事件,这种应急事件导致超强度的应激情绪。警察如果应激能力不足,轻则会发生应激障碍,重则导致警务行动失败。  相似文献   

15.
周矩 《重庆行政》2016,(5):69-70
正危机事件不仅给受害区域造成生命财产损失,还会给整个受灾区域的人们造成巨大的精神伤害,即引发相当数量个体出现一系列的应激心理创伤。灾后最常见的心理创伤被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即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发生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所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王禾,2003)。危机事件导致个体失去社会适应力和控制能力,破坏群体的心理防御能力,造成群体性的心理失衡、心灵创伤等问题。本文将重点探讨突发危机事件后,对一线领导干部群体进行心理援助与心理  相似文献   

16.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领域也不断拓展,社会竞争也日益加剧,国际社会正在走向网络化,各种信息剧增,呈现一种“信息爆炸”的态势;同时,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呈国际化的趋势,大众传媒的影响日益广泛,人们的思想观念及价值观等都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使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由于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大脑和机体其他部位的高速运转,休息时间的减少,心理上常会产生压力感、失落感、抑郁感。这种状况不但影响着成人,而且也通过成人影响着学前儿童,使他们的心理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这不仅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关注,也引起了世界各…  相似文献   

17.
关于警察职业倦怠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警察是典型的助人职业,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压力大是警察职业倦怠产生的客观因素,社会生活环境是引发警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而个人因素也会对警察职业倦怠产生重要影响。警察职业倦怠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容易导致人际关系恶化和家庭危机,可能导致职业危机,影响警察队伍的整体战斗力。警察要正确认识职业倦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职业倦怠的免疫力;政府要适当提高警察的薪酬待遇,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建立警察心理服务机构,协助警察调适心理。  相似文献   

18.
一个怪影在神州游荡,这是“拜金主义”的怪影,一切腐败势力“贪、赌、毒、黄”在这怪影下结成了神圣同盟。现在是认清其后果,团结在党中央的旗帜下与其坚决斗争的时候了。经济基础推动着上层建筑的变更和发展,而上层建筑也必然产生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不可能想象一个生气勃勃的发展中的社会会缺少物质、精神两个支柱中之任何一根,否则会产生倾斜。正如比萨斜塔那样,虽说是“奇观”但不免人们为之担心。有些同志不相信“道德力量的衰败会影响经济发展”,以为这是“危言耸听”,那么我们不妨引出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若干现象作一些一目了…  相似文献   

19.
警察心理应激是指在警察自身预想之外出现的与警务活动有一定利害关系的事件而引起警察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诸种变化的反应状态。警察心理应激与警察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要分析警察心理应激源,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学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转型期不同职业群体主要社会应激源与心理健康研究”项目最新统计数据的结果表明:因为工资分配、工作成绩和个人发展等导致的压力,已经深入到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凯洛&#183;涂金顿在其著作《减压》一书中谈到,人们一直生活在两种压力中,一是作用于躯体的物理压力,如大气压、地心吸引力、心脏压力等,这些压力维持生命形式;二是内在的精神压力,如生存竞争的压力、对危险与死亡的恐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