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梓 《侨园》2004,(6):8-11
嫁给日本人之前的王艳,是一个来自农村在城里卖面饼的打工妹。20出头又漂亮的王艳被人称为“面饼西施”,那时她的梦想就是嫁个城里人。然而在经过几次轰轰烈烈的恋爱之后,因为她的农村户口,她的梦想始终没能实现。就在王艳对自己的命运黯然神伤的时候,一个小姐妹带来一个令人将信将疑的消息。王艳在一张表格上歪歪扭扭地填写了自己的自然条件之后,把一张自己最为满意的彩色照片认认真真地涂上胶水,结结实实地贴在表格上,心里暗暗地祷告:但愿老天有眼,让我能嫁到日本去,离开这个鬼地方,离开这些烦人的事吧。  相似文献   

2.
2009年11月下旬,河南女孩杜莉的一批薰衣草精油装上飞机,由乌鲁木齐运往法国巴黎.这次她不仅拿到200多万元的货款,还有幸成为世界著名香水品牌香奈儿的原料供应商.一个文静、娇柔的内地女孩,为何敢千里迢迢跑到新疆种植薰衣草?她又是怎样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侨园》2018,(11)
正你算过自己一天会制造多少垃圾吗?装菜的塑料袋,中午的外卖塑料盒,下午的咖啡纸杯,下班回家还得收个快递……如果把一周的垃圾都积攒起来,你会不会有被陷进"垃圾城"的感觉?而有一位中国姑娘在长达两年时间里仅仅制造了一小罐垃圾。媒体称她为"中国零垃圾女孩"。2018年7月以来,媒体的争相报道让她成了"网红"!  相似文献   

4.
兰梦也许要算中国女孩中最普通的那一种了,6岁启蒙读书,从小学、初中一直到18岁中专毕业,都是那么一帆风顺,没有经历过太多的坎坷。但是,她跟大多数的中国女孩相比,却又有那么多的不普通之处,比如她长得美丽俊秀,小小的年纪就凭本事出过国,亲身体验和学习过国外的先进技术,而且在国外还有那么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当笔者坐在她对面铺开采访本的时候,她就娓娓地讲起了那段在国外的渐渐远去却又刻骨  相似文献   

5.
小非 《侨园》2008,(3):26-27
2008年春节前夕,"中美太空少年计划"活动在一片鞭炮声和贺岁声中落幕.14岁的女孩姚依晨从美国回到北京,作为参加本次活动的唯一初中生,她送给父母一件特别的新年礼物--张火星照片,这张照片是她在美国,亲自给火星探测器发指令拍照的……  相似文献   

6.
雨林 《慈善》2021,(2):55-55
我眼前常常会出现那个女孩脸上的笑容。那时,女孩笑得多自然多开心多幸福啊!这笑像清泉一样流到了我的心里,一种清凉的、酸楚甜腻的幸福感觉也不由得从心底升腾起来。这样的笑容本来就该属于这个女孩,可笑容对她实在太吝啬了。小女孩很久没这样笑过了。这笑,是慈济人带给她的。我相信,这笑会长久地留在女孩的脸上、心里。  相似文献   

7.
西贝 《侨园》2013,(1):16-17
赛场上,李娜用坚硬的外壳示人,却把内心最柔弱的一面袒露在丈夫姜山面前。他不仅是她的教练、陪练,还兼当"充电器"、监工、保姆、厨师和保健医生。这对深情伉俪有着怎样的故事?不是每个女孩都有成为公主的命运。因为爸爸离世早,李娜一直告诉自己要强大,要能保护自己和妈妈。后来大家看到她时,都觉得她是一个彪悍到不需要任何人保护的女人,只有李娜自己心里知道,在坚硬的外壳下藏着的那个女孩是多么软弱无力,她多么羡慕那些父母双全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中国正在快速崛起。这是事 实。但只是部分事实。从诸 多指标看,中日两国的差距依然十分悬殊,在许多方面中国要赶上日本,不仅非常遥远而且困难重重。让我们先来看基本数据。中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从版图和人口数量而言,中国的确是大中国,日本的确是小日本。但是,两国的经济总量却掉了个个。 2003年,按世界银行2004年《全球发展指标》统计,中国的GDP是116898亿人民币,合美元1.4万亿美元,屈居全球第七位。日本的GDP却高达4.3万亿美元,傲列全球第二。小日本是大中国的3倍。日本的经济实力既表现在国内,也表现…  相似文献   

9.
现在全世界发行的纸币多达170多种,其中多数纸币都被伪造过.国际刑警组织在1988年底召开的第56届年会上,专门将伪钞的国际犯罪问题列为专题进行讨论. 美元是被伪造最多的货币,伪造者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1977年-1987年,全世界破获的伪造美元案大约有6.2万起,地下印钞厂有700多个,伪造的美元版本达1.3万多种.仅香港一地就发现了2000余个伪造的美元版本.虽然90%的假美元被警方查获,但是目前世界上仍有上亿假美元在流通.由此推定,市面上流通的每一万张美元中,就有五张是假的.已查获的案子表明,相当一部分假美元已进入中国市场.为了减少  相似文献   

10.
前些时候电视上播放连续剧《唐明皇》。安禄山攻占长安,唐明皇偕杨贵妃出逃,行至陕西兴平县马嵬坡时,六军兵谏,唐明皇不得不挥泪令招致国家动乱的杨贵妃悬梁自尽。不过据说杨贵妃并没有死,她找了一个替身做个样子给皇上看,而自己却跑到日本当华侨去了。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有人还写文章说,日本至今仍有两个贵妃墓,甚至连日本当代著名影星山口百惠也自称是杨贵妃的后裔。杨贵妃是否到日本当华侨,笔者无从考察,但海外华人社会中有许多东西是从国内传出去的这倒是属实。近现代在中国和世界的舞台上,曾演过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活剧的洪门致公堂,便与早年的天地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在全国第一届花卉博览会上,她制作的绢彩塑小舞人得到了那么多人的赞赏。整整两大本精装的纪念册,还有两本16开的留言簿上写满了“美极了”,“生动感人,妙趣横生”,“出神入化,舞姿优美,韵律恰到好处”,“你给舞蹈赋予了新的生命”……她的眼睛湿润了,一切辛苦都没有白费。 杜小波可算是东方歌舞团演员中的元老之一。她演出过的亚非拉各国和中国的民族舞蹈说不清有多少。她企图把自己最美的舞姿凝固在绢彩塑小舞人上,把  相似文献   

12.
王新同 《侨园》2014,(7):18-19
赵娜是个连穿衣服和大小便都难以自理的脑瘫姑娘,今年26岁的她,体重只有33公斤,身高不足1.5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重残女孩,却承担起照顾病重母亲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聋哑妹妹的全部责任。用仅能控制的双脚,每天做饭、炒菜、洗衣、喂妈妈吃药……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战胜了苦难!千万网友为之飙泪,中新社和央视记者赶来采访时,称她是中国最美孝心女孩。  相似文献   

13.
《侨园》2016,(1)
正2015年10月中旬,被称作"拇指歌手"的河北小伙张磊,在粉丝支持下发行了首张单曲唱片《你是我今生抹不掉的回忆》。这首风靡网络的深情之歌,是他为一个容颜俏丽的甘肃女孩创作的。全身肌肉萎缩、只有头部和一只拇指能动的张磊,凭什么能让千里之外的美女芳心暗许?  相似文献   

14.
尹多 《侨园》1996,(Z1)
莫斯科,有数以千计的中国留学生在那里学习与生活,由此引出了许多故事……个个都是龙莫斯科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她以其美丽的市容和深厚的文化氛围每年吸引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有数以千计的中国留学生在这儿学习、生活,其中仅来自成都的就达百余人。在这些留学生中,来自欧洲、美洲以及日本、韩国的学生大多都选修艺术类的学科。这类学科的学费都较高,如列宾画院、莫斯科大学艺术系每年的学费都  相似文献   

15.
两年前开始的“中国文化名人独家访谈系列”,已连续在《河南经济日报》整版刊发了穆青、魏巍、李准、姚雪垠、靳尚谊、二月河、张一弓、骆玉笙、常香玉、张贤亮、庞中华等50多位文化名人的访谈录,并将作为一项“文化工程”一直持续下去。此事虽然没有擂鼓筛锣的喧阗,但在国内文化界和海外还是引起了反响。 国内有出版社拟以《20世纪的太阳》为题结集出版这些访谈录,美国有关机构也达成出版意向,日本《中文导报》由此开辟“中国文化名人谈中日关系”的专栏。文化界有人  相似文献   

16.
如雪 《侨园》2006,(5):36-37
一今年22岁的陈雪妍从南昌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经过一番波折出国到新加坡,她在兴泰数码电子商厦做营业员,虽然每天站得双脚发胀,说得口干舌燥,一个月的薪金也很有限,但陈雪妍很知足。现在正规大学生出国要找一份工作都不容易,自己一个职校毕业生能有这样一份工作已经很不错了。年轻的女孩都爱美,陈雪妍也不例外,但她很苦恼,由于来自边远的农村,家里经济闲难,每月那点工资,除了个人必须的生活开支,还得寄几百元回去帮助家里,所以雪妍用来穿着打扮的钱很有限。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三千名青年应邀来华访问的前夕,四位将要来华参加这次中日青年大联欢的日本青年特为本刊撰文,抒发他们对中日两国世代友好的希望。这四位青年人都是青年学生——三位是大学生,一位是高中生。虽然他们难以完全地反映日本各界青年的思想,但读了他们这几篇话语不多、篇幅不长的文章,还是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日本青年发展中日友好的愿望和对中国人民诚挚的友好感情。  相似文献   

18.
今年7月底的一天,一位印尼华侨女士带两个女孩突然“闯”到沈阳市侨办,这位女士是其中一个女孩的母亲。女士说:为了躲避印尼国内动乱时华侨的迫害,她们回到祖国避难;为了让孩子学习中华文化,以后为祖国做点事情,把她们送到东北大学学习汉语;在东北没什么亲属,她离开沈阳  相似文献   

19.
品味澳门     
贝加 《党政论坛》2009,(6):30-31
对所有游客来说,澳门是一个拥有两张面孔的城市。一方面是她独特的城堡,教堂和食物,融合了浓郁的葡萄牙地中海风情和深厚的中国南方文化;另一方面是她作为“东方拉斯维加斯”的新面貌。  相似文献   

20.
丁洁,北京舞蹈学院中国青年舞蹈团演员。1988年在第二届全国舞蹈院校“桃李杯”赛中,以《木兰归》荣获中国古典第一名。1990年6月,24岁的丁洁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个人舞蹈晚会。 但采访丁洁并非易事,难就难在她不愿多谈、深谈,记者两次登门拜访,才“掏”出她如下一段心里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