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导论一、名词解释法学P1法学体系P3法理学P5二、问题解答●简述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由于法理学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和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规律、共同性问题的基本原理,所以,它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学科的地  相似文献   

2.
导论一、名词解释法学P1法学体系P3法理学P5二、问题解答●简述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由于法理学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和整  相似文献   

3.
一、学习《法理学教程》的重要意义 法理学,即法学基础理论的简称,在法学体系中它属于理论法学。法理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它研究法的一般理论,具体地说,法理学研究对一切社会的法都适用的基本理论。因此,法理学是法学最高层次的理论形态,它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占有基础理论的地位。法理学以其他法学分支学科的研究为基础材料,同时它更对其他法学分支学科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学好法理学对于整个法学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法理学是学习法学的入门向导。法理学所研究的是法学的根本问题和基本范畴。这些根本问题和基本范畴概括了法学的一般理论和各个法学分支学科的基本命题。因此,法理学勾勒出了法学体系的大概脉络和宏观框架。学好这门课,有利于我们对整个法学学科的全局把握,也会为学习其他法学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晚年的法律思想极大地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法的本质,提出和论述了马克思主义 法学关于国家和法的起源等基本理论问题,鲜明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法权世界观,科学地阐释了权利与义 务的辩证关系。深入学习和研究恩格斯晚年的法律思想,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法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历史上,它第一次揭露了法的阶级本质。建国三十多年来,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法学建立中国法学体系的过程中,我们曾  相似文献   

6.
在英美法理学传统中,作为英国学说和制度上的革新之父,边沁始终占据着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边沁秉承西方功利主义哲学传统,倡导"最大幸福"原理或者"功利"原理,将之适用于法理学、尤其是立法领域。这一原理构成了边沁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石,在此基础上,边沁不仅对法律及立法进行了类型化的实证分析,而且还提出了制度变革的具体建议,为英美分析法理学、乃至法律的经济分析奠定了理论与方法的基础。边沁的法理学思想,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对英美法理学的传统与现代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重要理论品格,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争议出发探讨我国的法治进步,有助于重新认识我国法治进步的重大理论意义。基于社会主义性质,关于我国法律的"阶级性"争议问题得以解决。尤其近年来,党中央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法律关系的探索,既深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因历史局限而未能深入阐释的地方,也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法律实践,填补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空白,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4年是中国法制建设稳步推进,立法和司法改革比较活跃的一年,同时也是法学研究相当活跃,法学热点频频出现的一年。紧扣法制建设的脉搏、追踪立法进程和司法改革,堪称是2004年中国法学研究的一大特色,难怪包括《物权法》的制定、三大诉讼法修改在内的几乎每一部重大法律的制定修改总会引起法学界的极大关注,诞生诸多颇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下面不妨从几个法学学科的视角简单梳理2004年中国法学界的若干理论热点。法理学的热点:法院改革曾经是典型的书斋型概念法学的传统法理学正在走出纯概念化研究的误区,走向法社会学、法文化学等全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马克恩主义法学是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与法学发展的基石与主流,但在现实的法律生活中,也存在着因为对马克思主义法学认识不透彻而产生的困惑。因此,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法学进行历史之思和现实之辨,分析马克思主义法学时代转变的中心轨迹,从而明确马克思主义法学是独立存在的以权利为本位的建构性的法学,这是我们看待马克恩主义法学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法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特征这三个方面来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一、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第一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产生的政治条件。 19世纪上半叶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主要国家的确立和发展 ,资产阶级的统治也全面确立起来。资产阶级一旦确立了自己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统治地位后 ,其与封建贵族的斗争日渐削弱 ,而与无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11.
一、对传统法的观念缺陷的认识 时至今日,法理学教科书依然把法的概念定义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并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法学观点.而实际上马克思从未给法下过这样的定义,此定义来源于前苏联法学家维辛斯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帕舒卡尼斯的"法律的商品交换理论"是根据马克思的《资本论》建构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一般理论的尝试。他把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法律关系看作法律的实质内容,认为马克思对商品形式的分析之后就是对法律形式的分析。正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然人获得了权利享有者的资格而成为法律主体,商品占有者之间的关系构成法律关系,规范呈现出一般抽象法的逻辑完美形式。"法律的商品交换理论"尽管在某些方面显得不够严谨,但是创造性重构了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理论体系,并合理解释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若干具有争议的命题,对于反思当今时代的法治困境以及探索未来发展的思路具有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帆 《求实》2012,(Z1):273-274
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的《法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一书力图以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展示中国法理学的现有水平,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作为法理学的教学工作者,笔者认为该教材在法的特征、法的本质方面的表述尚存在下  相似文献   

14.
张兰芳  孟喆 《求实》2006,(Z3):283-284
一、法学实验窒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21世纪是我国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和飞速前进的时代,社会各方面对高素质法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法学教育如何面对新形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高等法学教育培养的不仅应是理论知识扎实的法学人才,更应把培养具有法律操作技能的法律应用人才作为目标。近几年,许多高校也进行了类似尝试,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比如在校内  相似文献   

15.
应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强法制观念,是指通过马克思法学理论的学习,深入理解和掌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实质,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宪法和法律无上权威的意识,并内化为一种法治价值诉求和心理行为习惯,在实践中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能力、水平的能动过程。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法制观念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一、加强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必要性首先,法制观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和意识形态的教育,其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政治…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4,(24):18-18
宪法是一国法律的“母法”,是根本大法,是法之统帅,是整个法律体系获得权威与效力的最终源泉。在一个国家的法律大家庭中,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如果宪法权威缺失或遭受严重冲击、宪法规定无法兑现,必然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法律体系的权威与推行,整个法治大厦将失去根基,法治国家将会沦为美好的空想。这就是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
第一章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对象、体系和方法一、名词解释民事诉讼法学P1二、问题解答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分析民事诉讼法产生、发展和实施的运动形式及其与邻近法律相联系和相区别的运动形式。所谓民事诉讼法的运动形式,就是指民事诉讼法产生、发展及其实施的运动规律。所谓它与邻近法律相联系和相区别的运动形式,是指民事诉讼法在产生、发展和实施过程中与邻近法律相联系和相区别的运动规律。所以,民事诉讼法产生、发展及其实施的运动规律,和它与邻近法律相联系和相区别的运动规律,都是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章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对象、体系和方法一、名词解释民事诉讼法学P1二、问题解答●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分析民事诉讼法产生、发展和实施的运动形式及其与邻近法律相联系和相区别的运动形式。所谓民事诉讼法的运动形式,就是指民事诉讼法产生、发展及其实施的运动  相似文献   

19.
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而学生的法律意识则体现在能否在具体的生活中自觉运用法律知识去看待问题、分析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1994年年会于1994年10月19日至22日在山东大学法学院举行。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新闻、出版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山东省人大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对法学理论研究有关问题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怎样准确理解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中国法学的指导意义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法学的指导作用,一些学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方法论层面。在这个层面,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要求: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当前法学界解放思想的重点,仍然是破除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