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拜物教是原始社会的现象,由于原始人缺乏对自然现象的理解,石头、树木、太阳、大象、男性生殖器之美,都曾被当作神灵来崇拜,以求获得庇佑。后来,“拜物教”一词也移作他用,如商品拜物教、金钱拜物教等。  相似文献   

2.
<正>今天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基本价值观,都是从孔子这里来的。解放周末:近年来,江西滕王阁、山东曲阜孔庙、湖南岳阳楼等名胜古迹,纷纷推出"背诵古文免门票"活动。这尽管是种营销方式,却恰恰结合了今人拥抱传统文化的两种方式——历史建筑与经典文本。鲍鹏山:这样的活动有它的社会意义,可以看作是鼓励更多的人去接触经典文本、深入历史文化的一个努力吧。解放周末:作为《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孔子传》等书的作者,您去过山东曲阜孔庙几次?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是串通《资本论》第一章甚至整部《资本论》的一条主线,也是铺垫马克思庞大经济思想体系的基石.对这一理论的现实思考是非常有意义的.一 所谓商品拜物教,扼要地说,就是人们尚不知商品价值的实体为劳动,把它当做生产物的什么自然属性,从而把“人手的生产物”幻想为赋有某种自然属性的“社会的物”,认为它是在不断变动的市场价格背后操纵人们命运的主宰,而盲目地拜倒在这种“物”,面前,受其统治和作弄.  相似文献   

4.
说诚信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谚语。但我很长时间不知道它的出处,也没有去深究,直到读《论语》时才知道这原是圣人之语。《论语》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是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相似文献   

5.
本刊第九期刊登了沈醉先生写的《囚禁中的张学良》一文后,读者来信希望知道张学良将军的近况。为此,我们约请作者主要根据台湾报刊登载的有关报道,写成这篇《张学良在台湾》的综合介绍。遗憾的是,张将军目前的处境,使人们尚难得知更多的消息。  相似文献   

6.
张一兵 《理论探讨》2004,1(5):23-26
当代后马克思思潮的主将齐泽克在其《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一书中探讨了社会症候和非完全拜物教问题。在齐泽克看来,社会症候是普适性意识形态的崩溃点或内包性漏洞,依拉康—齐泽克的逻辑,这种内里败坏的社会症候正是构成社会现实的根本性条件。在区分了人的依赖性社会中的完全拜物教之后,齐泽克指认出布尔乔亚社会那种物的依赖性中非完全的拜物教才是社会症候的真正"浮现点"。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社会,由子商品的存在,金钱还在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离不开金钱,还需要金钱。但是人们不能一切都向钱看,而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对待熠熠发光的金钱。首先,要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使人们通过劳动这个唯一正当的途径去获得金钱。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建立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人们除了自己的劳动,谁都不能提供其他任何东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那么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则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深化开启了一个新的视野。这不仅表现马克思经意识形态纳入"观念上层建筑",并阐述其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而且通过对资产阶级政治学的批判和资本主义拜物教这一意识形态"替身"的深刻揭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进一步实现了由"外在"的批判转向"内在"精细的分析,意识形态也从高高在上的天国被拉回到世俗世界中。  相似文献   

9.
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金钱,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非凡的魔力,而且商品经济愈发展,金钱便愈显得神通广大。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一剧中,写下了这样一段道白:“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它可以使受诅咒的人得福,使害着灰白色癞病的人为众人所敬爱;它可以使  相似文献   

10.
《女勇士》和《中国佬》在文体特征和主题思想上的近似性使对这两个文本的对照阅读充满意义和富有成效。拟从司徒亚特.霍尔的文化批评理论中关于离散族裔身份建构的"差异理论"入手,分析这两个文本中所共有的身份建构主题,以期对美国早期华人移民的生存状况及文化应对策略有更多的了解,并对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化形势下新的文化认同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柳笛 《侨园》2015,(4):51
"朋友"二字,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为此,曾写过《朋友啊!朋友》一文。几年过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对于朋友又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和理解。人在世间奔波,"可以无亲无故,但不可以无友;可以无财,不可以无骨"。这是前辈们总结的经验,现在想来,确实有一定道理。交友是一件有益的事,每个人都应该尽量去认识新朋友,因为朋友能扩大我们的视野,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这个世界。漫长的生命旅  相似文献   

12.
《瞭望》新闻周刊编辑:读完贵刊第36期专题报道中的《无序开发侵蚀海岸带》一文,感慨良多。以前更多的是听到关于陆地资源的有关报道。感谢《瞭望》,你们的报道让我们了解到“蓝色国土”的  相似文献   

13.
程恩富  刘召峰 《理论探索》2012,(4):11-14,18
马克思对现存世界"问题"的分析进展与他"未来构想"具体内容的演变具有"同步性"。"社会关系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马克思凭借其拜物教批判理论,实现了对这一"问题"的透视,并预测了这一"问题"不再存在的"未来"。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都只是"社会形式"的定位,对"社会形式"的"历史性"的揭示,以更加严密和有效的方式论证了共产主义"未来构想"的合理性。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除作为"社会存在"的"拜物教现象"赖以存留的社会条件,是马克思所指出的"现实通达理想之路"的核心命意。拜物教批判理论对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林蔚 《瞭望》2007,(36)
几天前,笔者在网上读到转自香港《文汇报》的一篇报道——"‘血汗工厂’再现深圳",心里真有种说不出的沉重。报道所指的"血汗工厂"是一家德国手机零配件公司。报道称,该公司5000多名员工因不满公司延长工时、变相降低工资连续两天发起集体抵制,并要求与资方谈判。笔者坚信,这5000多名员工背井离乡到深圳是去打工挣钱的,若非逼急了,他们大约也不会"愤起抵制"。  相似文献   

15.
借鉴与抄袭     
凌亢 《瞭望》1989,(49)
大凡世间异国异地许多彼此相近的事,即使是先进的东西,是成功的经验,也只能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借鉴,不能囫囵吞枣式地抄袭。这一点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地作过自我批评,然而这个毛病好象终不能改。这回是轮到被抄袭者的异国朋友来批评我们了。且看1989年10月16日《理论信息报》所载的一则报道,这报道说有两位驻华使  相似文献   

16.
沃尔夫《关于中国实践哲学的讲话》大量使用了儒家经典的思想和材料.这其中主要涉及《大学》的三纲领和八条目,《中庸》的"人心"道心"和"明善",《孟子》的"理义之悦我心"的思想.与此同时,沃尔夫还积极接受了朱熹理学:他《讲话》的主旨是由理性和知识可以开导出道德,这一思想与朱熹理学若合符节;他还引用了《大学章句序》和《小学》,对朱熹理气、天命之正和形气之私的理学思想也进行了阐释.沃尔夫在《讲话》中提到的所有重要观点和哲学概念,都可以在儒学经典中找到对应处.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大庆人的故事”,我们又将谱写着社会主义大工业辉煌篇章的“吉化人”介绍给广大读者。《吉化人》专栏着力反映的,是吉化人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是吉化人的精神风貌。从中人们会领略到凝聚着吉化人理想追求的吉化精神,进一步体味到吉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真谛。让更多的人了解吉化,让“以人为本”的思想启发更多的人,这是我们开辟《吉化人》专栏的主旨。  相似文献   

18.
企业发布《绿皮书》,这在中国还是件新鲜事.这不仅引起了许多企业家的兴趣,同时也引起了许多经济理论工作者的重视.从最近"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上海溶剂厂绿皮书》发布会"上正式发布的《上海溶剂厂绿皮书》中我们看到,与大多数企业一样,上海溶剂厂既有她不平坦的历史,也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现正努力开拓新的前程.这里,我们刊登了《绿皮书》中的管理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利煌 《学理论》2010,(15):267-268
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给广东高校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赋予高校更高的使命。对于广东高校的"两课"教师而言,也应当把《纲要》的相关内容融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去,使学生了解《纲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投身到《纲要》的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31)
马克思的拜物教范畴既有拜物教的宽泛内涵,又有特定关联域或语境下比喻意义上的内涵。马克思认为,人们在社会协作、分工关系中生产出的产品或物,却变成了独立于这一社会关系之外的异己存在。对这一异化存在的迷恋和崇拜就是典型的拜物教。它从商品拜物教经货币拜物教发展到资本拜物教。基于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本文提炼出拜物教在一个社会中是否存在的三个标准(称为"拜物教判明法"):第一,实行商品经济;第二,经济上存在着剥削;第三,不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阶级垄断了行政权力且拥有对社会财富进行分配的权力,并实际占有财富。马克思的这一拜物教批判理论,对于今天商品经济日益发展,企业、工厂日渐增多的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