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系统探讨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等等辩证范畴。本文拟探讨他对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关系的阐述。他在批判地继承和总结古希腊其他哲学家的必然性、偶然性思想的基础上,对此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哲学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思想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神话。辩证法的奠基人赫拉克利特首次提出了“必然性”范畴。巴门尼德把必然性说成是支配一切的女神的别名。恩培多克勒在《论自然》中同时提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这对范畴。德谟克利特只强调必然性,否定偶然性,认为偶然性是人们的主观虚构。苏格拉底及其学…  相似文献   

2.
哲学界“两类偶然性”的提法是不妥当的 ,其关键问题是把事件或现象所在的不同系统和过程混淆了。该文通过例举、分析现代科学上的一些新成果证明 :世界上无论是看起来多么“纯偶然”的现象 ,其内部无不包含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学的发展,愈益突出了偶然性和必然性问题在人类思维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科学上的每一成功和进步几乎都是在发现事物的偶然状态和偶然事变、进而探求隐藏其中的必然性和规律性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科学研究和科学创造活动与揭示各领域事物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这一联系方式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这向我们提出了在哲学思维层面上加深和拓宽偶然性和必然性问题研究的任务。在这方面,黑格尔的思想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重新回顾一下黑格尔关于偶然性  相似文献   

4.
偶然性和必然性是一对比较复杂的范畴,特别是对偶然性的理解,历来分歧颇多。笔者认为,我们现在的一些教科书、辞书和有关文章对偶然性的阐述并没有完全正确地反映出其本质特点,也不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现将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观点加以分析探讨,以求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正确。一、关于偶然性的含义、地位与作用在表述偶然性的含义时,有些观点往往片面强调偶然性的不确定性,否认它的确定性。例如,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的  相似文献   

5.
一种意见认为,纯粹偶然性是存在的。偶然性可分为两类:即内部偶然性和外部偶然性。内部偶然性是属于事物内部范围的,离必然性较近,是必然性的最完备的表现形态。内部偶然性的基础是  相似文献   

6.
“偶然”非偶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必然性与偶然性是唯物辩证法中的一对范畴。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偶然”非偶然。科学家的任务,就是透过偶然性的表面现象,找出隐藏在其背后的必然性。很多科学发现正是通过偶然所触发的灵感而完成的,例如,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测定王冠含金量的方法,从而发明了流体静力学;牛顿通过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代数学中的四元素是英国数学家哈密顿在和妻子散步时发现的;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椅子上小憩时发现了苯环结构,等等。但是,这些偶然发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有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历史时期,一批批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们的“上”,既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也有很大的机遇性和偶然性。说其具有必然性,是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大批优秀的中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正是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说其具有机遇性和偶然性,是因为在跨世纪的一代人  相似文献   

8.
曹岚 《探索》2000,2(2):66-68
本文以必然性和偶然性为契入点,通过重新认识必然性和偶然性,克服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误读,并从此视角入手探究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应有主义。  相似文献   

9.
“情感交流原则”是指通过感情交流触发人们的积极情感的体验,唤起人的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促使人的相互信赖,彼此尊重的心理基础上,将正确的认识转化为自觉行为的教育原则。第一,有利于消除思想教育的心理屏障。心理屏障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一种客观现象、它是指:教育的信息被信息过滤系统中的情感过滤系统所控制时,从而使教育效能减效或失效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0.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是当代哲学具有重大争议的问题,机械决定论否认偶然性的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偶然性具有内在根据,否认偶然性对事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非决定论否认必然性的客观存在,夸大偶然性的作用,否定必然性的作用。现代科学的成果证明了必然性与偶然性在客观存在基础上的相互依存关系,对事物发展作用的相互制约关系,在产生的根据上的内在与外在相互统一关系,应以可能域与概率性作为认识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的逻辑支点。只有用发展了的辩证决定论才能对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作出真实和合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人肉搜索”是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信息的一种机制,它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种活动.它的出现满足了社会大众的某些需求。“人肉搜索”具有跨时空、多向交互、信息更新迅速、参与自由广泛等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获取与方法的运用产生了许多启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合理借鉴“人肉搜索”的优势,同时规避其不规范因素,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与时效性。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国古代思想中“身体”的研究是当下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本文主要考察荀子思想中对于“身体”的认识。荀子思想中的“身体”不等于当下语义环境中所理解的“肉体”,它在实质上应该是一种“身体系统”或“身体结构”,它主要由形体之身、心神之身和血气之身三个层面构成。对于“身体”的这种理解还反映在荀子对于“性一潮”、对于“化性起伪”等思想的表述中。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具体反映,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必然出路,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它遵循着理性原则、满意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并有其特有的操作步骤。它能够很好地实现行动与研究即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词典》对“偶然性”的释解:偶然性和事物发展过程的本质没有直接关系,但它的后面常常隐藏着必然性。贪官们的东窗事发似乎都源自种种偶然和意外,事实上表面看似偶然之中早已隐藏着某种“必然”。请看贪官现形记。其一,手机响出的贪官。广西财政厅原厅长余国信接到中央纪委电话,为调查成克杰一案找他谈话。谈话中,余厅长包里手机多次响起,他都紧张不安地瞧着手提包不敢接电话。办案人员让他打开公文包拿手机接电话,尴尬的场面出现了:包里装着60多万元人民币的存折、两个金块、纯金手镯、金戒指、钻石链坠等样样俱全,还…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它回答"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什么"这一涉及学科有无独立性的重大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三种解答方案。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作为系统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功能以及它与社会系统中其他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以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社会系统及社会系统其他要素之间关系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6.
周伟 《新湘评论》2005,(3):61-61
(一)网络心理对现有教育理念主导地位的挑战。学校教育、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会环境从各个方面构成了影响学生思想成长的空间。过去,学校教育在以上各方面占主导地位,而在今天信息网络普及的社会条件下,学校教育的这种主导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是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淹没”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从而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身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唯物史观基础 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理论都是时代精神的反映,与时代同步并推动时代的发展。目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充分体现了这种与时俱进的历史性内涵,唯物史观是其理论基础。“与时”和“俱进”鲜明地反映出了唯物史观的方法论特色,是它的题中应  相似文献   

18.
浅议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是按照某一道理(思想、意志、规范、准则、制度)去管人理事,而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解决“道理”的。针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不大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认为生产管理是硬的,政治工作是空的,精神文明是软的,以及思想玫治工作与经济技术工作“两张皮”现象,我们认为在实践中应确立“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这是因为,管理工作首先是对人的管理,它既包含着对人的生产活动的协调和控制,同时又包含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教育和引导,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纳入企业管理中,与企业生产管理互补,才能有所作为。一、思想政治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政治模式的优劣决定着本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一个国家的政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且具有历史必然性,是历史的抉择。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模式总体上来说是一种“人治”的社会,而现代中国则更注重“法”的规范和强制作用,力图建立一个“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20.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直到我国改革开放后才有所开展。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我国的开展具有偶然性,但在实际上,必然性在强烈地发挥着作用。《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的出版在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我国引发了一场历时多年、扩展到海峡对岸的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讨论和论战。因此,系统翻译西方马克思主义原著,彻底弄清楚它的性质,分析它的哲学基础、全面揭示其基本理论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