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某是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人,今年45岁,在福建打工的他一直未婚。2013年5月,他突然接到梁平老乡齐某的电话,说想给他介绍个女朋友。在电话中,齐某说她的这个朋友名叫“小英”。今年43岁,老公出车祸去世了,“小英”自己带着一个孩子过。相貌不错。而且勤劳贤惠,很适合过日子。唐某一听,高兴地满口答应了。  相似文献   

2.
蓝小西 《台声》2013,(5):78-79
据台湾媒体报道,2013年4月13日深夜,原台湾政坛风云人物、前国民党副主席林洋港因病在台中去世,享年86岁。 林洋港生于1927年,是台湾南投县人,祖籍福建漳州,是台湾知名人士、政治家。他毕业于台湾大学政治系,曾任台北市长、台湾省主席、“内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司法院长”、国民党副主席等职。  相似文献   

3.
张浚生1936年生于福建长汀,195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并留校任教,1985~1998年历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副社长,是香港回归中国历程中一位重要见证者。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发言人期间,深受香港媒体“追捧”,其聪敏温善和机智对答给港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被称为“微笑外交家”,脸上有“50年不变的笑容”。  相似文献   

4.
《福建乡土》2010,(2):F0003-F0003
林昌年,福建平和县人.1980年毕业于福建师大美术系国画专业,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福建美术家协会会员、周碧初画院院长。  相似文献   

5.
今年9月26日是于光远先生逝世一周年.于光远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经济学家,他在政治理论、经济研究方面的成果有目共睹,他一生写了近百本书,约两千多万字.于老也是党内为数甚少的有科学专业学历的前辈,他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当年物理系招生28人,后逐步淘汰到毕业时只剩10人.这10人中有在科学界大名鼎鼎的钱三强、王大珩、何泽慧等人.抗日战争的爆发,使于光远放弃了做物理学家的梦想,成为了一个“死不悔改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6.
提起海林公司,真可称得上是一个 奇迹,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以产品种类全、科技含量高、国内市场适应性强的优势一跃成为空调温控行业的“骄子”。而李海清先生,正是这一新秀的缔造者。在金秋丰收的季节,我们采访了北京海林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海清先生。 李海清先生几年来的创业道路,可以概括为“艰难曲折,但充满活力”。他毕业于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电子工程专业,1995年,刚刚毕业的李海清不满足于传统的研究工作,毅然“下海”,开始了将知识与市场相结合的尝试,并立志走中国高科技创业之路。 创业之初,他与朋友一起尝试仪…  相似文献   

7.
法国巴黎的华人中,有一位年届95岁高龄的老先生,身体还很硬朗,眼不花,耳不聋,步履也很稳健。人们都尊称他为“薛老师”。他便是薛理茂先生,字世祺。薛老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后任教普宁第二师范学校。1938年,为躲避战乱,薛先生偕全家赴越南,曾在当地的多所华侨学校任生物教师。后又辗转到老挝,在万象的寮都公校担任校长。1980年随儿子迁居法国。  相似文献   

8.
廖清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儿科营养学和血液学专家、华西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因他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铁营养缺乏症的防治工作,因此誉满杏林,被国内同行称之为“铁老板”。“高中毕业时,我本立志报考祖国急需的地质专业。但当时农村缺医少药的严酷现实使我改变了主意,我要学医,要以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为父老乡亲们解除疾苦。”廖清奎满脸笑容地对笔者讲起他与医学之缘份。1955年,他考上了四川医学院(现华西医科大学)。1960年毕业后留校工作,1964年考上中山医学院(现中山医科大学)儿科血液学专业研究生。学成后,他带着导师“正正派派做人,踏实创新…  相似文献   

9.
踏浪     
阿山是我军校的同学,我常常这样叫他。 在我的眼里,阿山是一个感情比较脆弱的人。有一次他跟我说起自己的身世,说着说着差点儿落下泪来。毕业前,我们到省城去实习,阿山悄悄地告诉我说,驻省城的一家大单位看中了他。我知道他很想回省城,然而,分配时,阿山出人意料地被分到了海岛。那几天,我和他散步时从不唠分配的话题,我怕自己一不小心会把他脸上的愁云扯成雨。阿山却很坚定地说:“海岛就海岛,怕啥!”  相似文献   

10.
《浙江人事》2007,(11):28-28
袁亚平,1986年毕业于浙江林学院经济林专业,2003年被省政府授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称号。现为衢江区副区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相似文献   

11.
刘羽,2003年毕业于湖北理工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同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现服务于重庆开县汉丰镇政府。“我过得很充实,体验了两种职业,参加了两次救灾。”说起这些,刘羽微微一笑。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坛上,柯仲平是一位有特色、有建树的诗人。他早期的诗歌,是革命的“喇叭”,吹奏着向旧世界猛烈攻击的进军号;抗战以来,他遵照毛泽东同志“和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的教导,用诗歌“为劳动人民唱出最强音”。他一生的创作活动,与人民血肉相连,与革命鱼水难分。特别是在探讨诗歌如何为工农群众服务、推动诗歌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诗人作出的努力,是值得我们总结、借鉴的。  相似文献   

13.
最近,拥有连续三年带兵经验、被大家称为“条令通”的济南军区某炮兵旅新兵团一连中士宋汉诚遇到了一件“挠头事”:班里分来两名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新兵.分别是毕业于河南省司法警官学院法律专业的小康和毕业于河北大学法律系的小刘.他们俩一谈起法律就滔滔不绝,对战友们有问必答,被大家誉为“法律通”。  相似文献   

14.
齐国强不是那种锋芒外露的人。新相知也好,旧相识也罢,他给人的感觉和印象总是那么实在、稳重、谦虚、不紧不慢,不愠不火,很平常,很随和,很容易接近,敏于行而讷于言。平静刻在脸上,热情写在心里。保持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他在鞍山南人事局副局长、局长这把椅子上,一坐就是十几年。“其实如果继续搞科研,我肯定能获得吉利,而目不止一个。”齐国强说。他1968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现为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高分子专业,先是在鞍钢烧结总厂当工人,后来到冶金部鞍山焦耐设讨研究院搞科研,从27岁到42岁这段人生的黄金时期,他一亘…  相似文献   

15.
公务员所在的机关也是一座“围城”。城外许多人想挤进去,但城里也有人想走出来。最近,有一位“80后”公务员写了一篇文章,自述了自己辞去市级机关公务员职务的原委,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且来听听这位“80后”公务员的自述。他高考时从浙东山村进上海读大学,读书时一直担任学生干部,读研时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学生。硕士毕业后顺利进入市级机关做公务员。在机关工作7年,他的感受是“碌碌无为过7年,都不知道留下了什么”。收入7年没涨,职级7年没变,能力是“听话加写报告”,社会关系是“领导加同事”。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父亲,一个在北京做保安的父亲。因为儿子有一个做保安的父亲,所以他见到他父亲的时间还不如他每天早晨喝牛奶的时间多。因为“非典”的缘故,今年六月份的休假泡汤了。儿子在电话里说:“我想你。”一下子把我激动得眼泪汪汪。等我回过神,才有点明白,我想儿子是真的,儿子想我,怕是“别有用心”。儿子是很现实的,在他的眼里只有一个叫“叔叔”的爸爸对他不错。“叔叔”每年的六月份到家里一次,会给他带好吃的好玩的。叫“叔叔”的爸爸会抱着他出去玩儿,而且肯为他花钱。更重要的是,当妈妈向他动手挥舞鸡毛掸子的时候,这个人会很及时地…  相似文献   

17.
李剑(化名),男,30岁,高中毕业后顺利考入一家警察专科学校的管理专业,在校期间品学兼优,毕业后,分配到市公安局。工作中的李剑同样出色,因此工作5年后,担任了领导,开始接触管理工作。随着工作的推进,李剑感到自己开始厌烦目前的工作,他不希望自己“沦陷”于一份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里,他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求学图变之路。短短几  相似文献   

18.
长征中的朝鲜籍红军将领毕士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泽庆 《黄埔》2007,(1):16-17
毕士悌,曾用名金勋、毕斯蒂、毕士梯、杨林等,1898年出生于朝鲜平安北道。年轻时曾在朝鲜秘密从事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民族解放运动。后因遭通缉,于1919年春秘密来到中国,侨居于中国吉林省珠河(今黑龙江省尚志)县,继续从事反日活动。1920年底,毕士悌来到上海。在上海,他听到了云南陆军讲武堂的一些消息后,决定报考该校。次年6月,他来到昆明,以“华侨”身份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学堂第16期,学习炮科专业。1924年初,毕士悌以术科和学科均列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从该校毕业。校方原想留他在校任教,可毕士悌却将目光投向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广州,因为那里有国共两党许多著名的领袖人物及为中国革命培养军队骨干的黄埔军校。  相似文献   

19.
为穷所困,贵在困中觉醒、困中奋进。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的市场意识还很朦胧,单枪匹马独闯市场者,被称为“敢吃螃蟹”的人。1982年,16岁高中毕业的贾鸿昌,因几分之差,高考落榜。想复读,家中连36元的学费都拿不起。为了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渴求,他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考完了河南函授大学的全部课程,同时还参加了河南农业大学培训班的学习。为了家中有经济来源,1985年年初,他进荥阳县卷闸门厂当了一名工人,由于勤学好问,工作积极,半年后,当上了车间主任。之后他和另外两人被派往广州学习装饰技术。从广州学成归来后,他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冲动。于…  相似文献   

20.
林文松 《黄埔》2013,(1):51-52
林潞生,字云逵,1907年4月6日出生,原籍福建晋江专署(今泉州市)。林潞生热爱祖国,青少年时眼看祖国被帝国主义侵略,深感痛心,他想国家要强盛,首先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他发奋学习,在莆田哲理中学读书时,成绩名列前茅。1926年高中毕业,因家庭经济困难,没钱上大学,便先后在晋江专署德化县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