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真学习江泽民的治史思想,对于推动中外历史的学习与研究,对于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学习,对指导和推动我们的事业,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江泽民同志在探索和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将之提升到事关治党治国的高度,其治史思想大致可概括成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壹 治身与治心并重 “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在养生问题上,曾国藩有这样一句经典的总结。他力图做到身心并治、口体兼防,要旨是养生以治心为主,以不药二字为准。他曾在家书中指出了具体的治心与治身之法。  相似文献   

3.
不管刘群意图如何,只要他演说的蓝图能够实现,真能让石岭村人致富,享受发展成果,那么“富翁治村”的试验就值得肯定。先富阶层融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就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周琼 《思想战线》2001,27(5):128-132
在自然经济时代,农业作为"本业"历受统治阶级的青睐,从而产生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农业思想.云南地处边疆、民族众多,历代官员在治滇过程中都形成了各不同的农业思想.其中,在清代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的云贵总督高其倬治滇的农业思想,尤其具有代表性.这不仅是整个封建社会重农意识在他身上的体现,也是云南农业生产极端落后且急需发展的状况在其思想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社区自治与他治的分野与协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治理涉及多个治理主体。依据治理主体及治理的内容不同,可以将社区治理分为社区自治和社区他治。社区自治与社区他治在社区治理中有各自的运用领域。为实现善治需要加强社区自治与社区他治的协力,协力的方式主要为行政授权、行政委托、行政合同。我国社区治理的方向应是社区自治为主,社区他治为辅。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大局,与时俱进,励精图治,以深邃的战略眼光、卓越的政治智慧、坚毅的历史担当,系统总结"一国两制"实践规律,提出治港治澳新方略,为港澳继续保持繁荣稳定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行了历史性、战略性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的法德并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治国理政的辩证方略,是我党为民执政的重要价值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性选择。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努力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8.
该书封底文字之一:陈弱水教授研究唐史已超过二十年。他从思想史出发,然后逐步延伸至社会史、文化史和政治史,功力之深,至堪钦佩。本书是他多年来精治唐代妇女史的一大集结:上卷论妇女与本家的关系,上起隋世,下迄五代,是一篇宏观的通论,为有唐一代的妇女生活勾画出一幅生动的历史图像;  相似文献   

9.
陈济棠治粤     
肖自力 《同舟共进》2014,(11):18-20
1980年,邓小平在接见陈济棠之子陈树柏时说:令尊治粤八年,确有建树,有些老一辈的广东人还怀念他。 民国时期,治粤者历有多人,而以陈济棠最有名。自邓小平1980年9月10日接见其子陈树柏并称赞陈济棠“治粤八年,确有建树,有些老一辈的广东人还怀念他”之后,陈济棠名气就更大了。  相似文献   

10.
俞国行 《人大研究》2004,21(4):38-40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对依法治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深化对依法治省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认识,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一、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和实践意义文明,一般被认为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相对于政治蒙昧、政治落后甚至政治反动而表现出的一种政治的发展、变化和进步状态,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集中体现与重要标志。”[1] 它作为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1.
实行依法治国,必须从严治吏;而从严治吏,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须完善治吏的法律法规。一是机构设置法制化。进行机构改革,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坚持从严治吏、发展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邓小平同志说:"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如果不搞这场革命,让党和国家的组织继续目前这样机构臃肿重叠,职责不清,许多人不称职、不负责,工作缺乏精力、知识和效率的状况,这是不可能得到人民赞同的,包括我  相似文献   

12.
中央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而以史为镜,重温先哲智慧,对于做好“治治病”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所谓政府职能转变,就是为实现政府转型而改变政府职能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政府转型,就是从投资型政府、管制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强化市场型政府。治政与政府转型当前,中国政府提出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来打造服务型政府具有特别的意义。它实际上体现了一种“治政”的努力。长期以来,人们关注“政治”两个字,通常在“政治”上做文章,把主要的思考和制度与政策的设计重点放在了如何治理黎民百姓和社会上,政府管理的重点也是如何“防民”、“治民”,而很少关注“治政”两个字。“治政”就是把政府及其官员当作管制的对象,限制政府和官员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治边方略,包括中原王朝的治边方略、边疆王朝与边疆政权的治边方略,是历代王朝及政权在边疆治理方面,经过长期的实践而形成的基本谋略与传统。古代治边方略是历史经验的结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影响十分深远。在中原王朝的治边方略中,较为重要的是经营边疆与应对外邦的方略、地缘政治方略、博弈谋胜方略。论内容充实及完善的程度,中原王朝的治边方略领先于边疆王朝与边疆政权。另一方面,中原王朝与后者的治边方略,又存在相互影响、彼此借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中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自古以来,历代医家对“治未病”思想多有阐发,尤以孙思邈贡献显著,他把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和“已病”三个层次,强调“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老子》中两处“圣人之治”的明确主张谈起,分列“表相”及“根本”的双重诠释逻辑,深入分析《老子》文本中的“圣人之治”政治观,逐层呈现《老子》立意于根本道论之上的政治理想.以体、相、用为线索,分析“圣人之治”政治现的“体”——“圣人之治”根本逻辑的核心在“民”;讨论圣人辅民治政之“相”——“无为”、“贵柔”、“防微杜渐”等等;最后达到“圣人之治”双重逻辑下的任运之“用”——因任“自然”.  相似文献   

17.
讲政治是我们的治省之本中共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江泽民同志关于讲政治的重要讲话精神,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而且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学习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联系实际回顾山西近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到:讲政治是治省之本。一、坚定不移地同以江泽民同志...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从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不断开拓前进 ,作用不断增强的实践出发 ,论证了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 ,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促进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人民政协在依法治国、治省中的四大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城镇化的治理模式是一种政策之治,具体表现为"以物为本"的城镇化治理理念、政府主导的城镇化治理体制和运动式的城镇化治理方式。"政策之治"城镇化有着深刻的形成机理:计划经济体制的制度起点与路径依赖是历史症结;压力型体制下政治锦标赛与地方政府行为异化是制度根源;政府"经济人"动机和治理资源匮乏的现实掣肘是理性选择。随着"政策之治"城镇化的弊端日益凸显,法治化城镇化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然而,当前法治化城镇化建设面临着法治理念不足、法制体系不完善、执法体系不严、法治监督缺失等现实障碍,需要从理念、立法、执法、监督四个层面进行整体构建。  相似文献   

20.
魏徵是开创"贞观之治"的重要功臣之一,成就了一代明君唐太宗。他主持编纂的《群书治要》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中收入《墨子治要》,体现出魏徵择取诸子各家之长而力图融为一体的多元化思想。《墨子治要》分别从亲贤远佞、遵循法度、忧国忧民、节制有度、尊贤重能、勤政爱民、顺行道义等方面给唐代统治者提供施政参考,其节选《墨子》篇章文字的过程,实质上是有目的地重新阐释墨子的治世观,即从君王的角度将其上升至专为王治的新高度。与此同时,魏徵在朝政上对唐太宗的献策谏言主要从隋末"丧乱"到唐初"天下大治"展开,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制和礼仪各方面,其中于治国方略、君臣民关系、用人之道等几方面中体现出来的墨学观尤为珍贵,可见"贞观之治"中,墨学的身影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