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鑫  张欣 《创造》2024,(2):10-12
<正>《2024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强调,2024年全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点工作是“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在新的一年里,云南省要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必须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必须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保护为先、治污为重、  相似文献   

2.
《人大论坛》2014,(5):14-16
作为含义深广的概念,生态文明的亮点在黔中大地数不胜数。贵州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正"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成为近年来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2014年3月,重庆市的全国政协委员在十二届全国政协会议上联名提交集体提案呼吁,将重庆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纳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由国务院决定选择100个代表性的地区开展该示范区建设,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地处三峡库区、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因此,若将"两区"地区纳入国家首批国家生态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5,(10)
<正>近年来,高淳把"生态立区"上升到区域发展战略,把"生态领军城市"作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高淳的重要目标,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三区同创"为抓手,全力推动高淳生态文明建设从"高原"走向"高峰"。  相似文献   

5.
<正>丽政办发〔2015〕6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浙江丽水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市级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5年5月12日(此件公开发布)《浙江丽水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市级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发改委等6部门《关于印发杭州市、丽水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6.
《今日浙江》2023,(15):6-6
浙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近日,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的决定》。《决定》对未来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引领性意义的重点事项提出明确要求,主要是“五个先行示范”,即推动生态环境全域提升、生态经济绿色低碳、生态生活共富和美、生态制度系统完备和生态文化繁荣发展先行示范。  相似文献   

7.
《时代主人》2015,(2):32-33
(2015年1月31日江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我省又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为举全省之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切实落实好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批复的《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巩固提升我省的生态环境优势,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特作出如下决议:一、确保实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江西最突出的优势和最大的财富。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青海省民政工作会议,提出了民政工作要为加快推进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三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全面打造民生改善升级版的宏伟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任务,各级民政部门要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为基础,进一步改进工作作  相似文献   

9.
《今日浙江》2010,(7):23-24
丽水市将围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形成,着力推进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资产化等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绿色生态屏障”功能,建成生态产业创新发展、生态环境和谐优美、生态文明发扬光大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为全省乃至全国山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0.
刘志彪  章寿荣 《群众》2013,(6):11-13
国家发改委颁布的《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明确提出了苏南区域现代化的目标是“着力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将苏南地区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  相似文献   

11.
《今日浙江》2023,(15):28-29
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生态文明建设要先行示范”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的重要使命。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为新起点,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了《“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提出,未来,海南将着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同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到,要将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下称"乐城先行区")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3.
正宁政发[2020] 37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和《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宁党发[2020]17号)有关要求,按照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  相似文献   

14.
东方亮 《群众》2014,(9):20-21
<正>作为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和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镇江拥有先行先试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也担负着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重大使命。近年来,镇江坚持"生态立市",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积极创新作为,加快建设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特别是,镇江以战略思维大力推进低碳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初步形成了具有示范价值的实践经验。低碳行动推进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5.
晏利扬 《今日浙江》2014,(11):50-51
正太湖之滨,青山苍翠,草木葱茏,碧水萦绕,白鹭翩翩。这片江南清丽之地,今年5月30日获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试点。湖州市目前正以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引领,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目标,高标准、高要求推进  相似文献   

16.
于浩  曾蔚 《中国人大》2014,(16):39-40
在7月召开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上,中央确认把目前全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永久落户贵州。8月4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公告,贵州成为5个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之一,再次表明中央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成绩的肯定和未来的期望。  相似文献   

17.
依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依山面海,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一,水资源丰沛,海域面积广阔,生态环境良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独特优势。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持续推进,部分地区出现了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在推进“两个先行区”建设的实践中,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依法履职,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平俭 《江西政报》2008,(18):46-48
2007年,国家开始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利用江西生态良好和鄱阳湖淡水资源的优势,做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科学决策。并提出了把鄱阳湖区建设成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改革开放前沿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带动区的战略定位。可以说,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结合我省省情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必然要求,是争取江西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有利地位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9.
<正>黔府发[2015]35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生态文明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在贵州考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战略大局,切实做好造林绿化工作,力争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0%,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20.
正国发[201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福建省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较好。为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增强引领示范效应,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福建省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生态文化建设为支撑,以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途径,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着力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成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二)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