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虎妞是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中一位独特的女性形象。关于她的是非种种,学术界已有多种论述。笔者拟以情爱为切入点,通过对虎妞自身,虎妞与父亲,虎妞与祥子三个方面的分析,探讨虎妞情爱生活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2.
祥子悲剧的产生是建立在父权缺失的基础之上的。从祥子对"钱"、"身体"以及拉车行当的价值判断的角度研究祥子的精神流变,能够挖掘出其精神悲剧背后的深层原因。一方面,在城乡文明冲突的特殊背景下,在祥子由一个"入城农民"到城市底层市民的转变过程中,父权缺失让祥子失去了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这与他对钱、权的依靠一起促成了祥子在市民化过程中个人奋斗的生存悲剧和精神悲剧。另一方面,父权的缺失为祥子提供了建构自我的自由空间,祥子最终走出自我封闭的状态,接受城市底层群体文化的影响。祥子的失败也揭示了当时社会革命艰难的现实。  相似文献   

3.
悲剧美大致包括文学叙事中对人的不幸遭遇、悲剧主人公的抗争行为、否定性的结局以及潜在的精神超越这四个基本要素的审美描述。《苔丝》是英国小说家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在哈代的生花妙笔下,主人公苔丝丰满的悲情人物形象得以完美刻画,小说独特的悲剧美也得以全景呈现。  相似文献   

4.
《骆驼祥子》是老舍创作的社会批判意识较为显著的一部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侵蚀。本文选取伊文。金的译本RickshawBoy进行分析。该译本产生于不同于当时中国的意识形态和时代背景之下,其结局的改写尤其引人注目。从翻译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该译本中出现这样的改写现象源自一定的语篇意图。在翻译的过程中。既会体现作者的语篇意图,也会体现不同译者的语篇意图。本文通过运用语篇意图的理论来分析这个英译本中结尾的改写现象。  相似文献   

5.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女主人公爱米丽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悲剧人物。从父权制度、清教思想、南方妇道观等几个方面,可以解读爱米丽人生过程中由女儿到女人再到情人,并最终由一个传统和社会的受害者演变成为害人者的多重形象。  相似文献   

6.
随着出租车司机罢运、过劳死等事件频现报端,以及"新骆驼祥子"、"车份儿钱"等新词汇迅速传播,城市出租车已经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社会焦点。这些新闻事件与新兴词汇所共同指向的,正是政府对出租车行业的管制政策。有学者将国内许多城市的出租车管制政策概括为准入歧视、总量控制与租价管制三项,其中只允许企业而不允许个人获得经营权的准入歧视政策是其关键。这三项政策的实施效果,直接关系我国出租车行业的运行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7.
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参观,常务副馆长舒乙接待了我们。舒乙对我们很热情,像老朋友。其实本来就是老朋友,追溯起来要老到1917年,要老到舒乙的父亲老舍先生中学时代的一组诗文。这组诗文是描写金顶山的,有七律三首、古体诗一首,记载了老舍先生1917年两次到石景山的情景。所以,舒乙对我们石景山人格外热情和我们对他一见如故,都是有缘由的。《老舍和石景山》是舒乙回忆父亲的一篇文章。开头写道:“说起老舍和石景山,头一个想到的,不用说,当然是磨石口,因为《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是由磨石口逃回北平的,牵着三匹不大体面的骆驼。祥子的故事仿佛是由磨石口‘流’出来的。所以,石景山的人会很自豪地对你说,祥子是打我们这儿走出来的。”按石景山人的说法是,“你就骄傲去吧”。当初,祥子在磨石口(现名“模式口”)山上拾到三匹骆驼,尔后便靠此营生,也算是从石景山捡了个饭碗。小说《骆驼祥子》中,老舍先生提到20多处石景山和海淀的地名,记载的方位、地势、距离都十分准确。老舍先生对石景山一带  相似文献   

8.
舒乙 《北京观察》2009,(1):60-61
报刊上曾有过报道,说老舍先生说过,北京最美的街是“景山前街至文津街“。 我认为此话可靠。原因是老舍先生曾把这段路写进《骆驼祥子》里,作为小说人物活动的地理背景,在第九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二难结构的视角,通过对作品中主人公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结局的二难状态的分析,把与《静静的顿河》有关的热点问题:主人公的定位,悲剧的成因,悲剧的意义作了简略的概括。旨在尝试用二难结构分析文学作品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小说《新安家族》塑造了胡东阳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他充满仙风道骨,他对事态的发展有着某种直觉,这个人物形象也是作者对理想人物形象的寄托。  相似文献   

11.
悲剧是悲剧人物所遭遇的悲剧,因此,悲剧人物问题在古今中外的悲剧理论和悲剧创作中都是中心课题。那么,什么样的人物才能作为悲剧艺术中的悲剧人物呢?这也是目前讨论中碰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陈瘦竹同志在《论悲剧精神》这篇文章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2.
汉、壮、侗民族孟姜女故事比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姜女故事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传说之一。它讲述的是一个在封建时代里劳动人民勇敢追求忠贞不渝的爱情,强烈反抗和控诉以秦始皇为代表的残酷暴政的悲剧故事。两千多年以来,孟姜女故事以其人物形象的生动鲜明,故事情节的曲折感人和深刻浓郁的悲剧色彩而深受我国劳动人民所喜爱,不仅在汉族广大地区流传,同时也在少数民族人民中间引起共鸣而得到传承。分布在我国西南部的壮族、侗族,就流传着关于孟姜女的故事。作为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之间文化上的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和相互交流,这本身就是一种必然的发  相似文献   

13.
王亚芳 《理论月刊》2005,(3):122-123
在《无名的裘德》中,作者着力塑造了悲剧性主人公裘德的形象。除了通过事件来烘托出裘德的悲剧性命运外,作者从两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一方面是通过裘德一生事业和婚姻的追求轨迹的循环,暗示了裘德的悲剧;另一方面,通过塑造另外三个人物形象在不同侧面增强了裘德命运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08,(7):38-41
这是灾难之后让我们无法割舍和忘却的一个特殊群体。一场惨烈无奈的悲剧,留给他们的不仅是失去家园的痛苦,还有肢体残缺的噩梦。生活要继续,他们的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惟有爱能让他们变得开朗,变得坚韧,变得自信……惟愿天地之爱能陪伴他们终生。不离不弃,应该是我们对他们一辈子的承诺。  相似文献   

15.
吴童 《求索》2010,(7):184-186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是一个缺乏悲剧精神的民族,因而也缺乏纯正的悲剧传统。然而,事实上,在我国的太古神话中,悲剧性神话却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与古希腊神话一样,中国同样不乏悲剧传统和悲剧精神,反抗神祗的悲剧就是中希神话注重表现的一个共同内容。本文考辨了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悲剧特征及其底蕴,分析了两者不同的悲剧意识与悲剧特征。研究认为,中希悲剧神话分别代表了西方的海上诸文明的聚合形式和东方的内陆诸文明聚合形式,这两种聚合的作用表现出的重伦理与重哲理之别,必定消解古希腊式悲剧在汉语世界出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高岩 《求索》2014,(5):138-142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及《麦克白》在题材、主题、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在悲剧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中,莎士比亚更是既注重展示人物的外部冲突,又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冲突,在这两种冲突中完整地深刻地揭示人物性格。他巧妙地把人物性格中存在着看似矛盾的特质协调地联结在一起,让它们在不同的情势下交替出现,达到内在和谐与外在整一的艺术高度,从而凸现出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白志坚 《前沿》2008,(1):229-231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贯注了作家老舍对社会、人生、生命的理性的思考,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即样子的生存、人格、婚姻理想的失败来分析老舍笔下的车夫形象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作为其南方文学的代表力作,塑造了一个饱受南方传统习俗和父权主义摧残的典型南方受害妇女形象.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来探究女主人公爱米丽人性扭曲、心理畸变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金锁记》中的女性形象是一个人性异化的悲剧,也是一个历史的悲剧。本文分析了主人公曹七巧在男权社会、封建宗法制度的层层重压下,由被食到食人,成为新旧交替时代、男权社会的殉葬品的全过程,并剖析了产生悲剧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对庞统其人着墨不多,然而,其人物形象却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庞统可谓奇才。天文地理、星象历法、用兵布阵,无所不晓,无所不精,但他持才傲物,心胸狭小的弱点却构成了他人生悲剧的致命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