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政治文明导向作用的制度载体,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明建设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确立、发展和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政治意识文明要求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政治制度文明要求加强多党合作的制度化建设,政治行为文明要求加强执政党、参政党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党内民主建设的关系体现在:政治文明的主要表现是制度文明,政治文明的核心或载体是制度建设;政治制度建设的核心是政党制度建设,对执政党的研究应该把政党制度研究放在首要的地位;共产党处于多党合作的核心地位,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规范化制度化关键在共产党,强大的、具有民主精神的执政党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的政党监督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互相监督主要是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监督.搞好政党监督不仅是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也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方面和重要条件.在当前执政党和国家面临日益繁重的改革和建设、反腐和倡廉、反"西化"和"分化"任务的情况下,在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推进执政党建设的过程中,政党合作和政党监督的现实意义就更加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进行理论发现和理论创新的无产阶级政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处阶段、发展方式、建设主体、发展目标等进行深刻思考和艰辛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发现。这些理论发现是无产阶级执政党思想宝库中的瑰宝,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政党形象指政党的属性、政党符号、党员队伍及政治参与能力给党内外公众留下的相对稳定的综合感知和整体印象.良好的政党形象在党内、国内甚至国际范围对执政党都发挥着积极意义:良好的政党形象有利于执政党自身的发展,良好的政党形象可以为执政党提供安定有序的执政环境,良好的政党形象有助于提高执政党的外交地位.世界多国的执政党在进行自身建设的过程中都越来越重视形象问题,即建设良好的政党形象日益受到各执政党的重视.有效宣扬扩大民众代表性的执政理念,精心设计具有感召力的政党符号,充分发挥政党领导人的招牌作用,努力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是塑造和保持良好政党形象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执政党功能的有效发挥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竞作为执政党,应扩大政党的社会基础,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政党中来;应推进政党改革;应加强政党民主建设;应建立恰当的利益沟通和表达机制等,有效发挥政党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要义在于按规律办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把党的自身建设、党的领导、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从执政实践角度全面把握执政党建设所面临的内外关系与内外矛盾,从政党自身建设规律、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相统一的角度来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正确处理党的建设“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关系.要立足于执政逻辑、执政环境、执政使命,正确认识中外政党执政规律、执政党建设规律、党的建设科学化与西方政党现代化的共性与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推进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必然要求积极推进和实现执政党的法治化,建设法治政党。中国共产党由革命政党经制度政党迈向法治政党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9.
王寿林 《新视野》2004,(4):31-3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赖于我国政党制度优势资源的充分发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以实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法律化,本身就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重点是强化对执政党的监督。强化对执政党的监督,其基本前提是加强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0.
执政党是相对于非执政党而言的,在西方多党制国家,执政党是与在野党相对应的.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体制.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有其本质特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我们必须以执政党的本质特征为依据,牢牢把握执政规律,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建设成为一个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执政党.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党制度是和谐的政党制度,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政治保障。当前中国政党制度存在诸多的不和谐,因此,必须从改善执政党的领导、加强各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完善中国政党制度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组织功能等方面加强政党制度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与政党意识形态的关系,执政党意识形态的调整与先进文化的选择发展,是政治学问题,也是文化学问题。文化选择是与经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党意识形态总是以各种方式影响或主导着文化发展的方向。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党意识形态影响并主导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适时调整政党意识形态,始终保持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时代性、先进性和强大的政治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李慧娟 《实践》2003,(7):27-2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三个文明则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新概括.三个文明与“三个代表“具有内在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把竞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既是对党的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在改革开放新的执政条件下党建目标的科学定位.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涵至少应该包括先进性政党、服务型政党、学习型豉竞、创新型政党、和谐型政竞、康洁型政党.如此.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对竞的新期待.  相似文献   

15.
执政党权威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对于发挥后发展优势、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社会转型期,我党执政的政治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党软实力的作用凸显。新时期,执政党权威建设,应该重点从意识形态、民主法制、反腐倡廉、党员素质等软实力方面入手巩固政党权威。  相似文献   

16.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在执掌国家政权和实现政治目标过程中起指导作用的观念体系.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已经从一个夺取政权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政权的政党,从搞计划经济的党,成为发展市场经济的政党,从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的党,成为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政党.与之相适应,执政党要进行自我改革,实现自我转型,把党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党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是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但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时代背景与政治任务不同,对党建目标的定位与表述也有所不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展现了不同时期的党建主题、党建目标、党建侧重点的历史轨迹与发展变化.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目标的新概括、新定位,标志着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与建设目标的认识到达新的历史高度.新时期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是切实解决党建突出问题的目标指向与根本路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8.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一个鲜明特色,建设学习型政党,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重视学习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又是对这一传统的时代弘扬和升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团队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9.
刘立岩 《世纪桥》2010,(3):6-6,11
我国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所以必须把我们的执政党建设成为学习型的政党。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建设学习型政党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我国的理论基础,它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反复证明适用于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政治文明是指人类在政治领域所创造的文明成果的总和,主要体现为政党文明、政府文明和公民文明。一、政党的文明建设政党文明主要指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文明建设,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执政能力的提升。50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已经有了较强的执政能力和治国能力。但是,世界风云突变,时代前进步伐加快,执政党还要适应时局的变化,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治国本领。我们还必须看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但不是所有党组织和党员都已经有很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