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主席今年8月在会见6位国际著名科学家时指出,在二十一世纪,科技伦理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学伦理,是二十一世纪人们应该注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如何把握"科学伦理"?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探析。"科学伦理"的要旨包括科学伦理学的基点、科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科学伦理学的理论核心、科学伦理学的目的与归缩等四个方面。(一)科学伦理学的基点:科学的道德意义  相似文献   

2.
乔耀章 《新视野》2003,(6):79-79
行政伦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专门研究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伦理关系,并根据这一专门研究对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与公共管理者的职业道德规范作出规定。在中国,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是近几年的事情,从文献检索来看,在1995年以前,还未见这方面的文章。但是,近几年来,行政伦理问题却成了一个极热门的话题,先后已有几种教材出版,有着很大的反响。作为研究性的著作,张康之教授的《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寻找》)可能还是第一部。对于中国的行政伦理学研究来说,《寻找》一书不仅是一部行政伦理学的著作,而且,…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门科学,经济伦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兴起的。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经济问题是从属于伦理道德问题的,其特征是以道德来规范和约束人的经济行为;在近代,西方出现了经济独立化和道德中立化的分离倾向;而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学与伦理学相结合的呼声日益迭起,并形成一种趋势,导致了经济伦理学的诞生。经济伦理学研究的致思取向主要有两种:一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经济发展中的伦理问题;二是从伦理学视角探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道德问题。近期出版的《经济伦理研究》(王锐生、程广云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  相似文献   

4.
"伦理的终结"与"道德的解放"——后现代伦理的宗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东亮 《探索》2006,(4):172-175
后现代伦理是一种对待现代伦理的态度,以及力图超越现代伦理的一种努力;它批判现代伦理学的规范主义或规则主义倾向,要求终结"伦理的暴政",还原"道德的本相",使道德审美化,建构一个"审美化"的道德世界.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伦理学会、河北省伦理学会举办、河北师大承办的第十次全国伦理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伦理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 2000年10月23日~26日在石家庄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17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90多篇。会议的主题是:世纪之交我国伦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一、我国伦理学研究20年回眸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十分丰富的伦理思想,但把伦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的事,它的真正发展则在改革开放以后。1980年6…  相似文献   

6.
新兴的学科:公共管理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但公共管理伦理学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公共管理是人类社会治理的一种新形式,包含人类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伦理关系。公共管理伦理学正是适应这种新型伦理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公共管理伦理学研究的出发点依然是人们之闸的利益关系,但与一般伦理学所探讨的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不同,它的研究对象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闻的关系。通过对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解决公共管理中各种矛盾的伦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什幺要研究科学哲学(一)什么是科学哲学?科学哲学是哲学的一门学科,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科学哲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为一门学科的。因为那时,第一,科学哲学不仅有了代表性的学术专著,而且有了教学用的教科书、选读;第二,科学哲学已经形成了一套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的经济性、共同性、渐进性从不同维度促生了共同富裕的伦理精神。道德是经济关系的反映,共同富裕最基本的是经济富裕,共同富裕的经济性揭示了道德深厚的物质基础。关切人是伦理学的基本使命,共同富裕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关心每一个人,而且在精神生活上尊重每一个人,共同富裕的共同性关切了每一个个体的价值尊严。渐进性共同富裕具有的民族必然性进一步激发了共同富裕的民族进取精神。加强对共同富裕伦理精神的探讨,理论上对于深化共同富裕的价值合理性研究,实践上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实现美好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系统科学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几十年来,系统科学不仅在理论上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在实践中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现就系统科学的社会功能作一粗略的探讨。一、系统科学的性质研究系统科学的社会功能,必须首先弄清系统科学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志峰 《世纪桥》2007,(1):12-13
当前国内学术界马克思主义研究阵营日趋式微,亦有许多学者质疑马克思主义是否是一门真正的政治学科。因此,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科学的解读并定位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定位、马克思主义的建构和马克思主义的善待四个方面进行严谨的论证后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政治学而且还是一门政治科学。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现正指导并将长期指导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张星昭 《求实》2004,19(10):44-47
在当代社会 ,由于科学技术的负效应导致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诸多伦理关注 ,由此引发对于科学精神的理解不断深化。首先在外延上是从求真拓展为臻善 ,外延上的拓展必然导致科学精神内涵的深化。从功能上看 ,科学精神对于科学和社会活动具有伦理规范作用 ,伦理上的规范使得科学精神具有其道德价值。由此使得对于科学精神在伦理视野中的探讨同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命伦理学:一门新学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命伦理学的产生生命伦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美国随后在欧洲产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最有生命力的交叉学科。生命伦理学的生命主要指人类生命,但有时也涉及到动物生命和植物生命以至生态,而伦理学是对人类行为的规范性研究,因此,可以将生命伦理学界定为运用伦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跨学科跨文化的情境中,对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的伦理学方面,包括决定、行动、政策、法律,进行的系统研究。生命伦理学产生后不仅获得迅速发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受到医学家、生物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宗教界人士…  相似文献   

13.
经济与伦理的关系问题是经济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维度.在历史向度上,经济与伦理的分与合;在逻辑向度上,理性行为的悖论与超越;在实践向度上,市场经济以及市场契约的共同意志向伦理的"普遍意志"的进路都说明:经济与伦理的关系的真理是保持适度张力的相与.这一认识对于目前尚不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将市场经济的契约的"共同性"提升为伦理学意义的"普遍性"(精神),使得市场经济的伦理本性体现出"自在自为"的现实性,是市场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根本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与创新,而且表明了我们党对自身建设的新认识、新觉醒、新境界、新升华,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高度自觉和政治成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立论基础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是一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它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生态伦理学是一门具有生命力的新兴学科,它不仅致力于世界性生态危机的根源之反思、出路之谋略,而且致力于人类文明形态转型之探索。它不仅切合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路,而且切合了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核心。它不仅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理想提供理论支撑,而且为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GDP、文明消费等概念和社会实践提供学科支撑。  相似文献   

16.
发展哲学是一种关于"现实的人"生命活动与存在本质的世界观,以人的价值扩展作为核心范畴的人学与社会历史哲学。人的价值扩充,既基于人的内在本质的外在化诉求,又基于不同主体生存态势、发展潜能的比较思维与比较伦理。在推进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相当程度上发展动力的产生与发展道路的选择都基于比较思维与比较伦理。所以,构建和研究比较伦理视野下的发展哲学实为科学发展所必需。  相似文献   

17.
自然是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的重要维度并需澄清其在伦理政治领域的多重含义。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德性可谓人之自然功能的实现,德性生活是一种内在化的生活。在精神生活日趋多元化、碎片化的当下,精神世界塑造、道德生活重建似乎亟待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来推进:自然不仅为德性塑造提供起点和终点,更亟需在道德生活中提倡一种"自然的方式"、一种内在化的德性、一种伴随着德性选择活动而自然流露的道德情操,能够"见孺子入井"而自有"恻隐",能够"自然而然"地向善为善。  相似文献   

18.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建学科的建设.党建学科是研究党的建设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党建学科的功能在于为党的建设提供科学、系统、规范的理论支撑,为党的各级领导部门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它要解决的是"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建学科的建设,首先应该正确地认识党建学科的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19.
陈平 《唯实》2007,(1):26-28
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生态恶化、安乐死、核战争、克隆人等一系列超出人类经验范围的“二难选择”问题,同时也成就了当代中国社会应用伦理学研究的勃兴。“什么是应用伦理学”这一问题,既是当代应用伦理学构建的基础,也是目前中国伦理学界争议最多的课题。对这一问题的澄清不仅是出于理论建构的需要,更是中国社会伦理道德建设不可避免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20.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问题,为了更好地解答这一问题,需要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进行深入的哲学思考。所谓哲学思考乃是根本性和根源性的思考,并且这一思考应是马克思式的,即要具有批判性、反思性和自我革命的特质。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是源与流的关系,只有真正回到马克思,激活源头活水,才能源远流长。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只有发展和创新才是现实出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仅要真学、真懂马克思主义,而且要真心认同(真信)和努力践行(真用)马克思主义,既要进行"有学理深度"的研究,也要进行"有原则高度"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