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史纵横》2014,(7):1-1
正新华网北京6月6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6日下午在北京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共同的根让我们情深意长,共同的魂让我们心心相印,共同的梦让我们同心同德,我们一定能够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4,(8)
<正>7月18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来我区调研。他在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俞正声在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张裔炯和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自治区主席巴特尔的分别陪同下,先后来到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走进企业园区、高等院校、牧民新村,深入库布其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我国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云南各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团结平等繁荣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根本道路。"中国梦"不仅是云南各民族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也是实现云南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实践》2021,(9)
正中央民族工作会议8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5.
中央     
正重点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央民族工作会议8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4,(9)
<正>7月18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我区调研,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俞正声强调,要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各项政策,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加大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力度,强化政策支持。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努  相似文献   

7.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汶川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我省各族干部群众共同承担灾区同胞的伤痛。在各个捐助现场,党政干部、普通百姓、企事业单位,甚至那些呀呀学语的孩童,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相似文献   

8.
杨伟智 《前线》2013,(7):35-36
中国梦是国家之梦、民族之梦、个人之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它反映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愿,正在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大共识,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正能量。  相似文献   

9.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的事业必然要求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有力地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我国新世纪的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尤其需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理想、矢志不渝、注重道德、崇尚自由的民族,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伟大的民族精…  相似文献   

10.
黄健 《当代贵州》2008,(11):57-57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汶川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我省各族干部群众共同承担灾区同胞的伤痛。在各个捐助现场,党政干部、普通百姓、企事业单位,甚至那些呀呀学语的孩童,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相似文献   

11.
正黔南州民族宗教工作始终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加快全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全面小康,绝不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要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  相似文献   

12.
正伟大的历史,由人民共同书写;伟大的时代,是人民共同创造;伟大的梦想,靠人民共同完成。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全面部署了新时代新征程的大政方针,以对人民的一往深情、对国家的坚定信心、对未来的高远擘画,唤起亿万人民共同奋斗、共圆梦想的豪迈激情,宣示了一个人民政党、一位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文化,并形成了同呼吸、共命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中,我们既要承认各民族的文化的多元性,同时更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以此来达到各民族的相互尊重、彼此团结、共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定要积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认真处理好民族和宗教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在文化领域里的渗透活动,实现各民族的大团结,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促进新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时话     
《红岩春秋》2014,(7):4-4
<正>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6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我们一定能够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新篇章。(据新华网)  相似文献   

15.
《党的建设》2021,(9):13-15
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16.
许志功 《前线》2013,(12):76-80
共同的思想基础,是维系和支撑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魂。没有了这个魂,党就要瓦解、国家就要分裂、民族就要解体,人民就要遭殃。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我们党和人民紧密团结,形成了共同的思想基础。这种共同的思想基础,概括地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中,最关键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相似文献   

17.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追求的共同理想、确立的共同价值、形成的共同思维方式和共同品格,它是民族意识的最高形式,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作为一种内在的凝聚力,是推动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特质的凝聚和表现。中国各民族在长期共同创造中华的伟业中,共同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表现为各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祖国统一的团结互助精神、自强不息、共同发展的精神。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给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增添了新的内容,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推动力。只有既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整体对民族成员的吸引力、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整体的向心力、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这三股力量,又妥善协调好社会各层面、各个体民族和中华民族整体这三类主体的凝聚力,并将民族的共同心理、自我意识和民族精神这三种促成群体凝聚力的观念形态统一起来,才能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7,(6)
<正>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事实证明,没有各民族团结奋斗,就没有国家发展、稳定、安全;没有国家发展、稳定、安全,也就没有各民族繁荣发展,我们要旗帜鲜明地维护一统、增进共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