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历史任务。而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目标、重要的动力和途径。本文认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最主要的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坚定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生态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琼 《社会主义研究》2006,37(1):103-105
建设和谐社会,培养生态道德,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系统中诸多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要素之间和谐共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卢春华 《新东方》2008,(9):25-27
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经济之路。发展生态经济要培育和发展生态产业,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绿色GDP与领导政绩挂钩,倡导绿色消费,发展绿色产业。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中 ,中国共产党基于对国内经济建设和国际经济发展诸多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不断提升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与自然关系之间冲突和协调的矛盾运动的理论认识 ,把环境保护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过程中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理念 ,这是我们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新成果 ,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规律的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离不开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一起抓,这是我党执政理念的一个创新。鉴于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经验教训,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四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思维,将生态文明与其他“三个文明”相提并论,并成为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一、生态文明的特征及其应处的位置生态文明,指的是人类对其赖以生存和发展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优化。空气、气候、山川、河流、森林、草地、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从时间维度上看,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人类重要实践活动有其历史必然性,对社会时间具有直接作用,能够推进社会空间的拓展;从空间维度上看,同样有其现实必要性,能够推动构建新的社会空间结构,促进社会时间的延长。社会时空基于其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下实现相互转换,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各级政府推动,也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当务之急,是要在各级政府与广大公众中树立强烈的和谐意识。对于各级政府来讲:和谐意味着稳定。各级政府必须牢固树立起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积极探索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新路子,大力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意味着统筹。各级政府必须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善于统筹解决经济和社会之间、各个区域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经济发展与  相似文献   

8.
徐艳芳 《传承》2010,(36):44-45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生态问题日益突显,生态文明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在中国,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和谐社会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党的十七大审时度势地将生态文明提高到了战略高度。经济是基础,科技是关键,法律是依据,制度是保障。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从多方面入手,大力发展经济,促进科技进步,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运用经济、法律、制度等各种手段,将解决生态问题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10.
网络文明是现代科技和网络时代的产物。当人类经历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而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文明就成为大家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着眼于互联网的合理使用和有效开发,立足于网络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文明进步,高度重视网络文明,积极应对网络时代各种挑战,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网络文明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就已经在城市家庭普及,其发展速度之快、使用范围之广令人叹为观止。如今,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在,人们对互联网的适应与附庸并存。人们对信息技术的高度赞同,对虚拟生活的痴心崇拜,对自由开放的不懈追求,却造成了对价值理性和道德精神的忽略,并不断地影响甚至吞噬着美德修养、崇高理想和精神健康。  相似文献   

12.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并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步骤,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制定和实施物权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权制度,对于坚持和完善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贵州省重要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党中央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具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4.
宁健 《桂海论丛》2006,22(6):14-16
思想观念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式、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需要以人为本观念、包容观念、共赢观念、协调观念、整合观念的支撑和引领,才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李学勇 《群众》2011,(12):26-29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更为高级的文明形态,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组织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为抓手,加快向优化环境促进发展转型,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6.
林建 《今日中国论坛》2013,(Z1):26-27,34
本文从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出发,指出目前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从生态伦理建设、生态经济建设以及生态治理建设三个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组织开展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的理论武装活动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今年贯穿林区宣传工作的一条主线,更是理论武装工作的主线和重中之重。上半年,在理论武装工作中我们重点组织开展了“学习十七大精神,推动林区改革发展新跨越”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集中在4-6月开展,分三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18.
树立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扬弃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把握人与自然关系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从哲学的角度看生态问题,其本质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历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最初的感性和谐阶段、现在的关系紧张阶段以及未来的达致和解、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阶段。其中,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不同程度地表现为正相关与负相关两个方面。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这是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迎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必备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20.
王白娇  谢南丰 《新东方》2007,(12):36-38
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的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新亮点。"生态文明"的理念被写进党的行动纲领,这在我们党是第一次。党中央在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生态文明的提出使我们党的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理念得到进一步升华。这四个文明不仅表明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更成体系,更加完善,同时也表明我们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