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求是》2015,(7)
<正>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民生是老百姓的生计,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民生解决好了,人民群众就安宁、幸福,社会就会和谐,国家就会长治久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生也随之日益得到改善,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当前,我们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做好民生工作的任务仍很艰巨,还有众多的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2.
王少峰 《前线》2017,(8):92-94
<正>生活性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是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产业,也是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生活的民生产业,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关乎稳增长、扩内需、促就业、惠民生大局。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有效手段,也是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功能定位、做好首都"四个服务"应有之义。近年来,北京市西城区以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为出发点,以提高群众生活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脱贫攻坚连战连捷、全面小康建设的大力推进,贵州民生"短板"在不断补齐,一系列民生关切变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易感知、得实惠的民生福祉。而每年的"十件民生实事",备受关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贵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之所兴在顺民意。贵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治安等民生实事,切实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忧心事、揪心事,努力为老百姓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7,(10)
<正>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要通过各种制度安排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利益,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以来,作为总书记考察期间到过的地方,锡林郭勒盟牢记总书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嘱托,并把总书记的嘱托转化为砥砺奋进的强大动力,坚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贵州在农村公路、教育扶贫、培训就业、住房保障、环境治理等领域重点发力,群众关心的许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天下之重,民生为重;天下之大,民生为大。2019年,贵州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持续推进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饮水安全、农村环境治理等领域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年初,贵州省确定2019年度"1+7"民生工程和十件民生实事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贵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群众享有的收入更加稳定、就业更加充分、教育更加满意、医疗卫生服务更加优质、社会保障更加可靠、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脱贫攻坚关键之年的"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民生"答卷"硕果累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变得更加  相似文献   

7.
文化民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软实力",它不仅是幸福民生、健康民生,更是政治民生,是文化之本、民生之魂、和谐之基。云南文化民生改善的重要内容和举措是公共文化建设。只有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才能有效改善文化民生,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8.
《求是》2015,(7)
<正>"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要在解决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广西钦州市作为沿海港口工业城市,是后发地区。我们在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问题的一系列讲话中深刻认识到,改善和保障民生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努力办好教育这个民生之基。教育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9.
正今天的贵州,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发展为要,民生为本。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坚决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通过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中有了更多获得感。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作为"现实的人"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是以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为本,即以"民生"为本。民生主要包括经济民生、政治民生和文化民生三个方面。民生是具体的历史的,因而把握以人为本的具体内涵要从一定的历史境遇出发做具体分析。民生的根本是利益,因而以人为本的根本内涵说到底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要将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谋发展、促发展的要求与当下条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正>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就是让惠民举措落地实施,就是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不断改善民生,才是"不忘初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就是我们  相似文献   

12.
唐山市就业服务局党总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思想,始终把创建情系民生服务品牌,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四点一带"的发展战略、推进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人民群众幸福之都建设的具  相似文献   

13.
杨刚 《当代贵州》2020,(15):16-17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办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等民生实事,多年来贵州一以贯之。"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大,越要履行好政府保基本职责,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这是贵州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的郑重承诺。  相似文献   

14.
回首过去五年,贵州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短板加快补齐,全省人民收获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直是贵州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脱贫攻坚稳步推进,教育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回首过去五年,贵州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短板加快补齐,全省人民收获了更多的幸福  相似文献   

15.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大计,事关人民幸福安康。本文阐述了在新时代以人为本理念下改善民生问题要坚持大力发展民生经济,以高质量发展固民生之本;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以增进福祉创民生之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全民共享织民生安全之网;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以精准扶贫施民生之策;积极建设公共文化,以文化自信铸民生之魂五个方面,以此为当下改善民生问题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省司法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职能职责,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难点堵点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各项民生工作,以实际行动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时代之问,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7.
《求是》2015,(7)
<正>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着力推动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立国之道,惟在富民。民之疾苦,国之要事。我们要竭尽全力,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8.
<正>衡量民生幸福的终极尺度,就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快乐安康。快乐安康的生活需要物质条件的丰盈,更需要精神家园的守护和建设。精神家园是人民群众精神生命的安顿栖息之所,只有让精神有了家园,灵魂才能有所安顿,民生才会真正幸福。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和守护精神家园,从根本上说要靠文化建设。文化的功用突出表现在"化人"、"育人",即通过一定的教育引领和精  相似文献   

19.
《江淮》2010,(2)
<正>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20.
正民生领域事关群众的衣食住行和安危冷暖,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时刻关注群众需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多做为民利民惠民的实事好事,扎实推进一个又一个民生工程。就东北地区而言,就是"要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确保按时完成脱贫任务,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