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网络安全是信息时代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制定国家网络安全战略、构建国家网络安全体系,需要妥善处理网络管理和网络发展、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网络法律和网络伦理、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四对关系。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北约在不断扩大的同时,多次提出"战略新概念",追求地域扩张和功能深化,寻求在两个维度上实现发展与转型。自2002年布拉格峰会上首次将合作保障网络空间安全列入北约政治议程以来,网络空间安全已经成为北约功能拓展的一个主要方向。网络安全战略基于北约对网络攻击破坏力和网络空间公共性的考虑,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政策网络,然而由于各国对未来形势判断不一,这一战略尚未完全定型。理解和分析北约网络安全战略需要理清虚与实、公与私、攻与防、近与远四组关系——它们分别涉及北约确立网络安全战略的原因、战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战略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的总体特点,贯穿了北约网络战略发展的始终。作为北约核心成员,美国在北约打造网络战略的整个过程中将扮演关键角色。正因如此,网络安全作为美国与欧洲共同关注的前沿问题,也将为掌握美欧关系动态打开一扇窗口。及时了解北约这一战略及发展方向,对于中国认识北约、理解跨大西洋(美欧)关系、制定本国网络战略和维护网络安全都应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2002年国际地缘战略形势的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恐怖与反恐怖斗争牵动下 ,国际社会有关地缘政治的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 ,并对各大国地缘战略产生了直接影响。 2 0 0 2年 ,美欧俄日等大国普遍调整其地缘战略 ,大国地缘战略从竞争意识、方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也为之一变 ,世界稳定性增大 ,中国的地缘战略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战略机遇期"的命题包含了三大内涵,即中国具有大国理念、大国目标以及对中国所处战略环境有总体乐观的积极判断."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抓住"战略机遇期",就要解决好保障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同步发展、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的比例关系、台湾问题等以及促进世界和平、繁荣与进步.  相似文献   

5.
2008年9月从美国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政治产生了五方面的深远影响,一是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二是大国竞争与合作交织发展,大国关系复杂重组,国际机制变革加快,三是区域一体化明显提速,世界地缘战略重心加快东移亚洲,四是发展模式更趋多样化,五是中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崛起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形成的网络强国战略形成于党的十八以来我国发展和治理互联网实践过程,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成熟。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思想对五个方面内容作了明确:网信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网络强国建设的原则要求、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国际主张、做好网信工作的基本方法。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战略思想,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领导、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筑牢网络安全屏障、抓住信息化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
《外交评论》2015,(5):117-138
科学准确地评估网络安全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是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和战略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学术界并没有形成共识,而是出现了日益明显的争论与分歧。本文梳理了国际关系视阈下网络安全的三种理论视角,并分别归纳为网络安全威胁忧虑论、网络安全效用怀疑论和网络安全话语建构论。在分析不同视角的基本逻辑与核心主张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这场论争对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启示和意义。正确理解网络技术发展的国际安全意义将是有效指导政策与战略设计的基本前提,也是网络安全领域知识生产和积累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融入全球体系的过程中其身份仍然是一个欧亚地区性大国,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开展越来越表明中国的战略重心聚焦于欧亚大陆,这为构建中国外交的欧亚战略提供了契机。中国构建自身的欧亚战略具有多方面的因素,涵盖地缘政治、经济发展、国家安全、文化传播、大国责任以及战略时机层面。如何构建这种欧亚战略也需考虑兼具系统的战略体系和清晰的战略布局,同时保持战略灵活性以避免与他国战略对抗。"一带一路"战略又与中国的欧亚战略之间具有重要关系,前者推动着欧亚战略构建,并成为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又应共同归属于总体的"和平发展"战略,将会长期指导中国外交实践。  相似文献   

9.
《外交评论》2017,(4):32-58
中东22国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一带一路"也给中国与中东关系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更广阔的前景。中国中东战略的特色是软实力、轻足迹,积极进取的经济战略、谨慎保守的政治战略、尚未成型的军事战略,是大国中东战略的新尝试,同"一带一路"的核心精神相吻合。中国同中东的政治关系迎来契机和机遇,双方相向而行,合作意愿非常高。同时,中国同中东的经济合作却处于困难时期,具体项目的落实非常困难。在机遇与挑战的交叉影响下,中国中东战略容易形成政治与经济、战略与战术之间的错位、脱节。中国同中东的关系,战略上要乐观,战术上要谨慎,既要防止坐失良机,也要警惕冒进,重点是防冒进。  相似文献   

10.
当今美国网络空间战略在全方位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基础上,更注重积极抢占国际网络空间控制权。以新媒体为代表的"网络外交"成为美国实现政治目标的新手段。美国企图以"互联网自由"为旗帜,为其主导网络空间鸣锣开道。由于美国在相当程度上掌握着网络技术的制高点,控制着网络的连接权、话语权,因此在网络空间具有先天优势。当前,在对华网络战略方面,美国也已经由单纯的"网络渗透"转向利用网络空间的主导权和垄断网络资源的优势,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网络"侵略"、颠覆和破坏,给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中国应高度重视美国网络空间战略的动向和变化,妥谋对策。  相似文献   

11.
傅小强 《外交评论》2011,28(5):28-38
中南亚是一个主要为中国学界使用的东方地缘概念,指与我国新疆相邻的中亚五国、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印度对中南亚有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感受和地缘认知。印度的中南亚战略有现实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方面的考虑,并以阿富汗为地区枢纽。印度的中南亚战略深受其战略文化的影响,也与印度的大国战略密切相关,是印度争取成为世界一流大国的重要一环。在中南亚,印度与美国协调多竞争少,有谋求亚洲均势和平衡中国的战略考虑。  相似文献   

12.
从大国战略态势、大国关系新变化、国际安全环境、中国对外战略等四个方面综合分析2006—2007年的国际战略形势。其中,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因霸权扩张过度,身陷中东尤其是伊拉克困境,其国际战略处境趋于被动。其他大国抓紧调整各自对外战略、加快自我发展。大国关系与国际安全环境均有新变化、更趋复杂。中国对外战略更为系统,中国外交整体推进、成效卓著。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网络安全问题突显并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特别是在数字化推动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今天,人们犹如新生婴儿一般缺乏防范保护能力,众多传统行业正面临着网络安全的威胁和挑战。网络智能数字化和系统设施更易遭到网络的攻击和破坏,如在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中都有网络黑产侵蚀的身影。尤其是以黑帐号、"杀猪盘"、"薅羊毛"、钓鱼诱骗、数据窃取、信息贩卖、木马病毒等形式的网络黑产违法犯罪行为呈不断上升趋势。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互联网大国,防范与治理网络黑产犯罪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经济外交是日本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强项,政府开发援助(ODA)是日本外交传递价值观和实施外交政策的载体与积极手段,是其外交战略的重要支柱.随着国际环境与国内条件的变化,日本外交目标与战略视野逐步超出亚洲地区而扩至全球,日本ODA的核心理念也发生转变,战略援助成分增加,作为综合安保的手段,与国家利益、外交战略直接挂钩.日本对非援助外交经历了从重亚轻非到经援铺路、政经并举挺进非洲的演变过程,具有保持与国际援助潮流同步、牵制中国对非外交、保障能源资源供给战略安全、谋求实现“入常”政治大国梦等方面的政策意义,是考察日本外交战略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期间中国国家安全环境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的历史关键期,中国国家安全面临四大机遇和五方面的挑战,其中挑战尤显紧迫、棘手、严峻与突出.对此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首先要牢固树立"大安全"观,明确国家安全战略主要任务;其次应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开展大国多极外交,确保中国的战略安全;第三要分片经营、稳打稳扎,以区域经济合作、反恐防扩散等维护中国的"大周边"安全;第四应明确将反独反民分与反恐防扩散列为"十一·五"期间中国国家安全的两大主要战略任务;第五需努力确保中国的能源与经济安全,尽早防范对外开放风险;第六是保障中国海外人员与机构安全,有效维护国内社会政治稳定.总之,应标本兼治,着眼长远与根本.  相似文献   

16.
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关两国政府基于国际情势变迁而形成的基本共识,主要内核是合作、包容和创新;中美走新型大国关系的道路具有理论与现实的依据和基础,符合双方国家利益;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关键是要有效抑制冲突,基本路径在于双方观念重构、加强互动、扩大合作、构筑机制。中关新型大国关系之路可能面临美国对华战略定位变动、中国的核心利益受挑战程度,以及美国被第三方绑架程度等不确定性因素的挑战,两国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进行应对与克服。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互联网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但网络安全重大事故依然频发,聚焦数字经济的网络犯罪产业化态势并没有被遏制,网络攻击、网络勒索、电信诈骗等网络犯罪活动持续升级,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工业系统的攻击更加智能、隐匿且影响巨大,用户个人信息、企业商业秘密,甚至政府和政党的政治机密遭到大规模泄漏,围绕大选等重大政治事件的黑客攻击成为国家间意识形态战略博弈的新形式。通过对我国当前网络安全状况的研究,深入分析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认为解决网络安全威胁必须以技术手段为主,全社会齐抓共管,多管齐下,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8.
沈逸 《外交评论》2010,27(2):38-47
自布什政府第二任期以来,以“黑客袭击”与“信息自由流动”为标签的网络安全政策,逐渐成为美国战略框架中的新问题。在奥巴马政府任期内,随着美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调整,所谓应对来自“中国黑客威胁”日益影响中美战略互信。美国信息安全战略的调整、“谷歌退出中国事件”以及国务卿希拉里推进“互联网自由”的讲话,都表明网络安全关系正在成为影响中美战略关系框架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以相互尊重、协商合作、互利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大国关系开始逐步取代以敌我分明、对抗冲突、零和博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关系。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就开始阐释并践行这一新型关系,使之成为指导中国外交的重要战略之一,并取得良好的成效。对比新旧大国关系的内涵和特征,剖析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时代条件和现实意义,分析中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胡欣  谷蕾 《外交评论》2023,(6):131-154+169
世界已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政治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调整变革。面对大变局的历史走势,美国意图以冷战时期的联合阵线推行大国博弈和战略竞争,重拾政治战作为大战略的重要手段。现代政治战不仅延续了意识形态争控、非战争冲突较量等传统模式,还结合时代之变、科技之变,综合运用舆论战、认知战、混合战等冲突形态,将西方的体系化霸权优势转化为全域政治战攻势,并在俄乌冲突中验证了其战法及效果。本文旨在分析研究政治战在美西方的历史传承和当代演变,呈现当前大国博弈在政治领域的复杂对抗态势,审视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中的政治战风险,为加强我国国家安全尤其是政治安全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