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玛纳斯》史诗的哲学思想具有时代性的内容、历时性的本质和民族性的形式。本文主要对时代性与民族性进行价值评价,认为其始终保持对时代的积极一致性和反思,并其来源于民族不同的生活条件与经历,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相似文献   

2.
正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用集体的力量构织出来的一幅绚丽多彩的宏伟画卷,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英雄人物传记,而是运用藏族的语言艺术集体创作的一部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在藏族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而来的,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它容纳了历代民间说唱  相似文献   

3.
德国47.你知道世界名著《尼伯龙根之歌》吗?答:《尼伯龙根之歌》是德国最早的英雄史诗,中世纪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作者不详。全诗九千五百多行,分上下两部。上部名《西格夫里特之死》,下部名《克里姆西尔特的复仇》。史诗反映了十二世纪封建社会盛期人们的思想感情和习俗风尚。歌颂了胸怀坦荡,见义勇为的英雄,也暴露了封建社会的丑恶,统治阶级的争权夺利。  相似文献   

4.
《亚鲁王》是继藏族史诗、蒙族史诗和汉族史诗搜集整理完成之后,又一部横空出世的民族长篇英雄史诗。所传唱的是西部方言区苗人的迁徙与创世的历史,清晰地呈现出苗族这一古老民族由来与变迁的全过程,活生生见证了中华民族在上古时代相互融合的曲折进程。  相似文献   

5.
在没有文字之前,藏民族用集体记忆传承的方式,记载并传递着古代藏民族各种文化信息。藏族英雄史诗《岭·格萨尔王传》(以下简称《格萨尔》)便是藏民族创造力和集体记忆相互作用的最好例证。史诗在青藏高原雪域大地上流传了1000多年,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广泛地从神话、故事、传说、谚语中汲取知识养分,使史诗内容不断充实,成为卷帙浩繁、结构宏伟的巨著。,全诗达200多部(含异文本)、共约100万行,已经整理出来约30多部,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12,(7):64-65
《亚鲁王》是继藏族史诗、蒙族史诗和汉族史诗搜集整理完成之后,又一部横空出世的民族长篇英雄史诗。所传唱的是西部方言区苗人的迁徙与创世的历史,清晰地呈现出苗族这一古老民族由来与变迁的全过程,活生生见证了中华民族在上古时代相互融合的曲折进程。本书开篇宏大,具有创世意味。史诗历史信息密集,大量有待破解的文化信号更显示出它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10,(1):52-52
<正>《沃野耕耘:贵州民族文化遗产研究》吴正光著文苑出版社2009-101963年,吴正光大学毕业,自此竭力于贵州文物和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工作,四十余年来脚步几乎踏遍贵州每一个角落,曾推动发起全省文物普查活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4,(6)
<正>蒙古族四胡在蒙古语中被称为"侯勒"、"胡兀尔"或是"胡尔",早在元代就出现于科尔沁草原,并广为流传,是蒙古族历史上古老并具代表性的民间传统乐器之一,主要用来为科尔沁民族说唱艺术乌力格尔与好来宝进行伴奏。这种四弦乐器,形制独特,音色深沉浑厚,富有草原韵味。据考证,蒙古四胡广泛用于演奏宫廷音乐、祭祀音乐和军乐,曾一度风靡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的科尔沁部蒙古族人口集中地区。在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四胡的传承地科尔沁草原上,有很多蒙古四胡的传奇故事和传  相似文献   

9.
<正>《亚鲁王》这样一部史诗为何时至今日才被学界发现?在西方,英雄史诗早已成为图书馆、博物馆之藏品,民间传承彻底消失了。在我国"三大史诗"流传地以及有史诗流传的广大疆域,也因为有印刷版和各种手抄本而"有本可依",在搜集的问题上似无大碍。但2009年才进入文化人视野的《亚鲁王》,却是全凭东郎(歌师)用苗语口耳相传,民间没有任何抄本记录,同时它又是一部在葬礼上主导仪式的唱诵,不能创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17,(4)
<正>《伊玛堪》是黑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伊玛堪作为一种讲唱文学,是赫哲族的原生态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原始社会学史,是这个民族的宗教信仰史、文明发生学史,需作多学科的研究考察方可窥其大概。讲唱文学样式是一个民族文学的原生态。《诗经》《楚辞》虽已不是讲唱文学样式,但仍保留某些痕迹,如诵唱、韵律等。中国最初的原生态文学本是诗乐舞结合一体的,即人们所谓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11.
玛纳斯奇是《玛纳斯》史诗的传承人。玛纳斯奇通过《玛纳斯》事业,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同时也使《玛纳斯》成为了柯尔克孜人的民族精神。玛纳斯奇拥有三大巧能:一是玛纳斯奇拥有"额尔奇irqi"般的巧能;二是玛纳斯奇拥有"阿肯akin"般的巧能;三是玛纳斯奇拥有不断走向更高"认识境界"的巧能。一代一代的玛纳斯奇在传承前辈玛纳斯奇演唱传统的同时,根据各自的才能即兴创作能力对史诗进行加工雕琢,使其更加完美,正因为如此,《玛纳斯》才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2.
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同样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我国广大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或许其中某些成分今天正在丧失或者已经丧失了实用价值,但毕竟它们曾在一定历史时段,在民众生活中占据过相当的地位。当然,以今天的观点来看,并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具体事象都闪烁着有益的、健康的、科学的光芒,但谁也不能否认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无穷智慧的结晶和丰富创造力的体现。依靠口耳相传世代承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流域民族的英雄史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任远 《奋斗》2005,(10):53-54
以赫哲族的伊玛堪、鄂伦春族的莫苏昆和达斡尔族的乌钦为代表的黑龙江流域三小民族英雄史诗,可以与中国著名的三大民族史诗——格萨尔(藏)江格尔(蒙)玛纳斯(柯尔克孜)相媲美。它们是渔猎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三小民族的文化遗产,是黑龙江流域的文明象征,它会告诉你原始民族的古老历史和英雄神话,会带领你走进那个英雄时代的神秘世界。  相似文献   

14.
简介才旦卓玛(1937年—),出生于西藏日喀则,著名藏族女高音歌唱家。196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历任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演出团团长、西藏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副会长等职。她曾参加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并演唱了《翻身农奴把歌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北京的金山上》等歌曲。  相似文献   

15.
王琳 《当代贵州》2020,(1):54-55
非遗保护,贵州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02年,贵州就出台了《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2012年,《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发布;2013年,《多彩贵州·侗族大歌传承保护发展行动计划》实施;2014年,《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2014—2020年)》印发,明确省级财政在原有基础上每年增加非遗保护经费1000万元,并要求各市(州)、贵安新区及各县(市、区)也要建立非遗保护发展专项资金。  相似文献   

16.
正《亚鲁王书系》将平面、单线条的《亚鲁王》史诗认知,提升为立体的、多维度的"亚鲁文化"活体释读,勾勒出色彩斑斓的苗族"亚鲁文化"图景,并建构起一个"亚鲁文化"的研究模型。2014年1月,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在京揭晓。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亚鲁王书系》荣获此次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这一荣誉,是对贵州文化部门、社科部门、出版单位以及民间学术力量共同构建的史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保护新范式的充分肯定。在2013年12月,《亚鲁王书系》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19,(19)
正"赫哲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特别是渔猎技能高超、图案艺术精美、伊玛堪说唱很有韵味。"2016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看望赫哲族群众,参观了赫哲族民俗展,观看了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赫哲族伊玛堪说唱教学,称赞"伊玛堪说唱很有韵味"。这句赞扬让赫哲人对赫哲文化的传承更有信心了。为了让民族文化迸发新活力,村里扩办了伊玛堪传习所,开办了赫哲手工艺品培训,赫哲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如今的同江已成为全国赫哲文化  相似文献   

18.
正屯上村"刻道"这根古老、神秘的苗族歌棒,多采用枫木、梨木或竹制作,一般以圆型和方型为主,三面刻有符号,每面均为九格,共计二十七格,每格以横、竖、叉等简略符号,组成苗族《刻道大歌》各段的主要内容。"刻道",是苗族古老的刻木记事的文字符号,它忠实地记录了古代苗族"姑亲舅霸"的历史轨迹,是一部记载苗族古代社会的婚姻史诗。坐落于大山深处的施秉县屯上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刻道》的申报地。近年来,屯上村重视培养"刻道"传承人,建设"刻道"文化项  相似文献   

19.
“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这是2009年10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第四次会议,对《侗族大歌》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总体评语。红色侗都的每一寸土地都铺满了音乐,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2月1日,欧盟各机构领导人在葡萄牙首都盟斯本举行仪式.庆祝《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仪式在里斯本大都会交响乐团演奏的欧盟盟歌——《欢乐颂》中拉开序幕,东道国葡萄牙总统滞尔瓦、欧盟轮值主席国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欧洲议会议长布泽克、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新当选的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等人相继发表讲话,祝贺《里斯本条约》历经坎坷终于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