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定青 《学习导报》2013,(14):30-30
人们常常把腐败定位在不廉政上,认为只有权力寻租、贪污受贿才是腐败。其实,不勤政也是一种腐败,外在表现是在其位不谋其政,拖拉懒散、得过且过:思想根源是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造成的后果是割裂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影响了党的事业,削弱了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2.
不勤政也是腐败过河卒古人云:为官之本在于廉,为政之要在于勤。群众不需要不办事的"父母官"──引题廉政与勤政,二者是辩证的统一体,缺一不可。不廉政是腐败,不勤政也是一种腐败。《陕西政协报》曾登过一首打油诗:干活的总有干不完的活,不干活的总是没有活儿干;...  相似文献   

3.
宛诗平 《奋斗》2014,(1):61-61
正封建时代的庸官俗吏们有一个很现实的目的———"千里来做官为了吃和穿",他们奉行的是"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所以,这些人把官位越大看作为己谋私的权力越大,把职务越高看成能为自己捞取的好处越多。一句话,说穿了他们把当官的"好处"看成的就是以权谋私。虽然古人也说"民以食为天",但是作为共产党人,应当追求的是更高的思想境界,口腹之欲作为人之天性,只要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就行,要求过高,甚至暴殄天物,铺张浪费,讲究潇洒和排场,却不顾民心民力,就会背离  相似文献   

4.
“隐性腐败”是相对于显性腐败而言的。近年来,随着反腐倡廉力度的逐年加大,一些贪官已从赤裸裸的权钱交易,逐渐转向隐蔽性较强的信息贿赂、期权贿赂等隐性腐败行为。随着官员腐败行为渐渐从“地上”转为“地下”、由直接转为间接、由“现货”转为“期权”,“隐性腐败”便成为时下腐败行为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5.
《党的建设》2011,(5):63-63
《学习时报》目前刊登张铁的文章指出,腐败行为本身,大多直接损害到群众的利益。受贿一类的腐败行为,背后往往有“权钱交易”,而交易成本,必然不会是交易者埋单。于是,有了偷工减料的“楼倒倒”、“桥歪歪”,有了监管失察的“毒奶粉”、“地沟油”,有了屡禁不止的“择校费”、“赞助费”。而贪污渎职一类的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10,(10):61-62
<正>姜洁在8月3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随着腐败行为的日益隐蔽化,目前反腐败工作已经不再限于对赤裸裸的权钱交易的查处,中国反腐工作进入了查处"隐性腐败"的"深水区"。  相似文献   

7.
张璐 《党员文摘》2023,(16):24-25
纪检监察机关近期发布的通报显示,随着行贿手段花样翻新,一些行贿人将贿赂行为冠以人情往来之名,搞明礼暗贿形礼实贿礼贿不分。变味的人情往来,大开权钱交易之门,污染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必须进行有力整治。  相似文献   

8.
财产申报制度作为一项反腐利器,是许多国家杜绝和惩治公职人员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的一种常用手段。目前,全世界有97个国家和地区将“官员财产申报制”入法。深入分析借鉴国外财产申报制度实施的特点和做法,对推动中国财产申报制度的实施具有较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10.
腐败在本质上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的矛盾与经济运作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剖析腐败产生的根源,除了从道德、法律、历史等方面进行外,还必须利用利益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腐败是大敌     
曾侃 《学习导报》2010,(18):11-12
腐败是人民的大敌,是党的大敌,也是国家的大敌。反复发生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发生的问题要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只有从制度上构建遏制腐败蔓延的堤防,才能有效防治腐败。腐败是祸事前因,幸福是勤廉后果。阳光下的权力,是腐败的克星;暗箱中的权力,是犯罪的温床。  相似文献   

12.
腐败是大敌     
曾侃 《新湘评论》2010,(18):11-12
腐败是人民的大敌,是党的大敌,也是国家的大敌。反复发生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发生的问题要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只有从制度上构建遏制腐败蔓延的堤防,才能有效防治腐败。腐败是祸事前因,幸福是勤廉后果。阳光下的权力,是腐败的克星;暗箱中的权力,是犯罪的温床。  相似文献   

13.
“德不胜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这句古话的意思是说,身居高位的人若没有相应的道德和才能,其下场一定是可悲的。笔者最近读报,看到一篇发人深省的追踪随访文章。文章说巴西有一个名叫马丁斯的医生,他分别对被控有贪污受贿行为的583名官员和清正廉洁的583名官员做了长达10年追踪随访,发现贪污受贿的官员有60%患病和死亡,清正廉洁的官员仅有16%患病和死亡。腐败官员死亡的病因大多是癌症和心脏病。其中有16名福利局贪官,死亡年龄只有41岁。因此,马丁斯医生分析得出了“腐败短命论”的结论。解读…  相似文献   

14.
张旭东 《党课》2007,(4):74-77
什么是腐败?简言之,腐败就是用公权谋取个人、家庭或小集团的私利。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机关干部迫于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不敢公开再搞贪污受贿等腐败,却涌起一股暗流,流行起新的潜规则,即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从表面看是人情往来,其实是权钱交易、彼此心照不宣。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非典型性腐败”。值得警惕的是,这种“非典型性腐败”正在演化成为公开的腐败,而且越来越肆无忌惮,如果我们不加大力度予以惩治,那么其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这绝非耸人听闻。  相似文献   

15.
汪文涛  吴静  王潇潇 《先锋队》2011,(11):55-57
有这样一种腐败类型——主人公大都是处于权力末端的“小人物”,职务不算高,权力不算大,但是他们凭借手中的“小小”的权力,在几个月、三五年甚至十余年的时间里,几十次甚至成百上千次持续地贪污受贿,我们称之为蚁贪,即“蚂蚁搬家式腐败”。这是一种“庸常的罪恶”。  相似文献   

16.
颜武 《先锋队》2011,(20):46-48
俄罗斯如今仍是一个存在严重腐败的国家。2008年,透明国际清廉指数排行榜上俄罗斯在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147位;2010年,又从2009年的146位下滑到154位。媒体称,俄罗斯是20国集团成员中最腐败的经济体,也是欧洲最腐败的国家,在金砖四国中的腐败程度也首屈一指。俄罗斯律师协会今年年初公布的报告显示,俄罗斯每年腐败经  相似文献   

17.
郭庆晨 《党课》2012,(13):76-77
官场的腐败有多种表现,其中之一就是官员出行(出巡)时大肆张扬,地方官员借迎送上司之机大搞迎送、大摆宴席,造成铺张浪费。不过,自古以来,国人就对官场上的这种行为憎恶不已,而对低调出行、不事张扬的做法赞扬有加。  相似文献   

18.
曹林 《廉政瞭望》2013,(21):51-51
腐败在我们的语境里其实是一个很“宽容”的词,似乎只有“把不该拿的钱往自己腰包里捞”,才叫腐败。其实严格来说,不仅权钱交易是一种腐败,任何背离了民本的权力承诺、“权不为民所用”的行为,都是权力的腐败。  相似文献   

19.
蒙曼 《廉政瞭望》2011,(22):57-57
隋文帝第一次实现了中国大范围内的多民族的统一,真正做到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夷夏。只要看看隋文帝这个第一家庭就明白了。杨坚是汉人。他的皇后独孤伽罗则是鲜卑化了的匈奴人,这两个人的结合,就叫人无分夷夏。  相似文献   

20.
贪官风险大 浪急常翻船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规范,贪官的腐败方式也存发生变化,从赤裸裸的权钱交易,逐渐转向信息贿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