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政治,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一大趋势。在台湾地区,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政治转型和政党政治的发展,女性在政治参与上的机会大大提高,活跃在各式政治舞台上的女性,正日益成为台湾政坛上引人注目的现象.比较分析两性在政治参与上的表现差异进而探讨其背后原因也成为当今学术界的一个新关注点。在当代世界范围内女性主义学术思潮的影响下,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女性参政进行了全面深刻的研究,本文拟以台湾的“立法委员”选举为例,对当前台湾地区女性参政中的资源因素做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历来有中国大陆因素、国际因素、台湾岛内因素及两岸关系自身发展因素四大层面,在不同的时期四大因素所发挥与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又各不相同。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台湾政治社会的剧烈演变,台湾政局因素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随着台湾政治社会的“本土化”、“民主化”的发展,台湾政局因素对两岸政治关系的影响至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杜强 《台湾研究》2005,(4):33-37
20世纪60年代后,台湾在“经济优先”政策主导下,短短二、三十年迅速实现工业化而成为新兴工业化地区,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但随之而来的是生态与环境的日益恶化。20世纪80年代初始,特别是中后期,台湾民众终因难以忍受累积环境恶化而不断地掀起抗争事件,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迅速成为台湾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迫使台湾当局正视环境危机,并制订环保法规政策,设立环保机构,从而催发了台湾环保产业的萌芽。台湾环保产业的发展走的是一条引进与本土化相结合的道路,自萌芽以来呈现稳定的成长态势,并形成自身的发展特点与优势。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  相似文献   

4.
台湾科学史学开创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在经历60年代中、晚期的一段短暂的低谷期之后,于70年代迎来新的发展转机。并逐渐走上正轨。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建制化的进行,台湾科学史学日趋成熟取得了繁荣发展。在这一进程中,台湾科学史学逐渐地形成了自身一些较为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张治江 《台湾研究》2008,(3):19-22,4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外有学者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政治角度或其他角度提出诸如“解构中国”、“认同危机”、“民族认同危机”、“文化认同危机”等理论与术语。与此相应的是,台湾学术界逐步开展“民族认同”与民族主义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随着1987年解除“戒严”,“党禁”、“报禁”的逐步开放,以及1991年终止“动员戡乱”时期,台湾的政治气氛日益松动活跃,  相似文献   

6.
当代台湾民众“国家认同”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民众在“国家认同”上,出现空前的混乱局面。当前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而这种多元化特征仍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国家认同”的分歧、对立甚至冲突构成当代台湾政治的最大特征,进而影响和决定台湾民众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政党认同和统“独’’认同。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社会的民主化发展取得了相当重要的成就,两次政党轮替已经使台湾民主逐步走向成熟。但是,台湾民主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台湾民主的“异化”现象更是备受关注。在台湾民主日益成熟且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深入理解台湾民主“异化”的原因,对于全面认识台湾民主政治,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运用政治营销的相关概念,以民进党的实力消长为例,尝试探讨台湾民主“异化”的原因,并从新的视角解析和理解台湾民主问题。  相似文献   

8.
沈鹏 《当代世界》2012,(9):32-35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两党在意识形态、宗教和价值观方面的冲突就不断上升,一些政治共识被打破,中间派的数量大大减少。这一持续了数十年的趋势在小布什总统的任期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因其在伊拉克战争和国家安全问题上的激进政策而加剧。2008年金融危机使美国社会和政治方面裂痕加速呈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末,台共为了反抗日本的殖民统治,曾经在台共政治大纲中提出了“台湾独立”、“建立台湾共和国”等斗争口号。然而,一些“台独”理论家却往往无视台共反日独立运动认同中国的祖国观念和目标取向.而将这一运动曲解为“台独”的前期历史,并把这些斗争的口号加以断章取义的篡改和歪曲,妄图以此为其分裂中国的罪恶图谋寻找历史根据,混淆视听,欺骗民众。为了澄清事实,笔者愿秉承以史为证的史学原则.征引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对台共纲领中的“台湾独立”的真实内涵作出科学的诠释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自由民主国家和开放社会传统上一直依赖经济、社会和政治权力这三者间微妙的平衡关系。但近20年来我们的精英已经无法维持这样的平衡,因为经济权力早已脱离政治权力实现全球化,而民主政治往往在脱离过程中严重受损。6月17日的希腊议会重新选举,不过是自1960年代以来困扰西方民主和开放社会的严重危机的最新症状而已。今天,西方自由民主国家都想拼命免却一场身份危机,结果却使这场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威胁到当前的社会契约,并有可能毁灭现有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1.
南书房     
《南风窗》2009,(16)
陈丹青、徐冰、阿城、李零、王安忆……本书30位作者,最重要的成长期,是70年代。他们从懵懵懂懂的少年时期就一步跨入一个罕有的历史夹缝当中,并且在沉重的社会政治挤压里生长,这一代人在走出70年代之后,不但长大成人,而且成为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中最有活力,最有能量,也是至今还引起很多争议,其走向和命运一直为人特别关注的知识群体。遗憾的是,中国知识精英往往用怀旧替代反思。  相似文献   

12.
曹小衡 《台湾研究》2006,(4):28-32,42
20世纪中叶后,台湾经济曾经以其高速的经济增长率、较低的失业率、合理的基尼系数和特有的经济发展机制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这一切似乎开始全面的逆转:经济增长连续多年位居东亚“四小”之末、失业率上升、分配差距拉大,并已引发社会不满。与此同时,在两岸政治关系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两岸经贸关系却成为维持台湾经济成长的关键和决定其在国际产业链中地位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近30余年来,台湾的政治、文化出现明显的本土化、台湾化趋势,如何理解这种趋势及其变化的底流成为两岸学术界共同面临的课题。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萧阿勤教授的新著《回归现实——台湾1970年代的战后世代与文化政治变迁》一书,是近年以来台湾出版的探讨这一时期台湾政治、文化变迁的重要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黎巴嫩真主党作为纯粹的武装组织,置身于国家的权力结构之外,一切活动以抵抗以色列为中心。1990年内战结束后,真主党顺应形势变化,参加议会选举,转型为国内政治舞台上的主流政党。它借助多种优势,赢得大量议席,扮演合法反对派的角色,成为了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2005年以来,由于叙利亚的撤军,真主党再次调整政策,开始全面参与国内政治。目前,随着其政治参与的深化和扩大化,真主党已成为黎巴嫩国内最强大的一支政治力量。真主党的政治参与进程清晰地反映了伊斯兰政党由激进到温和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初,台湾科学史学经历了低谷、转机和兴起这一重要的转折期。这一时期台湾科学史学无论从研究体制、研究成果以及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这一时期是台湾科学史学史上的一个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从这个阶段开始,台湾科学史学开始迈入正常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台湾主要社会意识与现实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郭明 《台湾研究》2006,(1):21-26
自台湾问题形成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的主要社会意识,在不同时期不同政治力量的牵引下出现了一些变化,在对岛内朝野之争和统独力量演变的同时,也对国家的统一产生一定影响。充分认识台湾内蕴理念的演变及其内涵,承认台湾民众中广泛存在的社会意识中的合理成份,认清不同时期的执政当局向社会灌输特定意识的意图,有利于掌握台湾社会的特征,有利于了解台湾同胞的“所思所想所要”,有利于缩短两岸在认知上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欧洲政治中,政党是连接国家与社会的桥梁,是欧洲代议制民主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核心政治力量.以议题竞争和选民动员为基础的政党政治,是欧洲民主政治最基本的标志.然而近30年来,欧洲传统民主国家的政党政治却陷入了危机.这种危机,不是暂时性或周期性的,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衰落.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有关政党危机的探讨就开始引起了欧洲学界的注意,各种经验性的研究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欧洲政党政治的生命力已陷入危机的事实,而从最新的研究成果看,欧洲政党的危机仍在持续深化.  相似文献   

18.
台湾中产阶级形成及发展趋向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产阶级的形成是世界各地现代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其所处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背景不同,中产阶级产生的条件和构成也不完全相同。台湾的中产阶级是台湾特有的政经背景的产物,随着台湾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它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钟明 《台湾研究》2000,(4):37-41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台湾大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信息产业(IT产业,亦称资讯产业)等高科技产业。从80年代的“策略性工业”到90年代的“十大新兴工业”,信息产业在经历20多年的持续发展后,终于成长、壮大起来。台湾信息产业的崛起不仅对台湾经济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而且还将对两岸经贸关系等方面的发展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陈星 《台湾研究》2010,(6):24-29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台湾取消党禁后,随着政治转型进程,台湾政党政治的结构演进也逐渐加速。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台湾实现了第二次政党轮替。学界多认为台湾的两党制已经基本成型。从形式上看确实如此。不过,台湾的两党制显然离稳定和均衡的两党制还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