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5年12月17日,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中国法学会青少年法律研究会共同举办的“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坛”在广州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青少年犯罪和青少年法律研究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齐聚羊城,围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路径与对策”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2.
2002年10月,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央综治办联合发文,制定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的实施意见。这项计划立足社区,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区力量资源,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加大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力度,重视做好流动青少年、闲散青少年的服务教育工作,重视做好问题青少年的教育挽救工作,防  相似文献   

3.
2012年12月16日,在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的指导下,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在北京举办了“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坛”。由于本次论坛恰逢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成立30周年,因此,“回顾与展望”成为了论坛的当然主题之一。论坛开幕式由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办公室主任、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长汪鸿雁主持,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名誉会长陈冀平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隋神,落实中央综治委《关于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于2004年11月29日在京启动。它由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制定,  相似文献   

5.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天,来自全国各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第一线的同志们与专家学者济济一堂,汇聚“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坛”,共同商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途径与对策,这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域的一项十分有意义的举措。在此,我向论坛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论坛的代表致以亲切的问候。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6,(5):F0004-F0004
“为了明天——全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行动”启动仪式于2006年1月19日在成都举行。这项工作是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做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动员社会力量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由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中央综治办、司法部、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开展的。  相似文献   

7.
信息窗     
“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正式启动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落实中央综治委《关于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于2004年11月29日在京启动。它由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制定,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文化部、国家工商总局、广播电影…  相似文献   

8.
设计《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剖析及防治对策跟踪表》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在我国也不例外,综合治理青少年犯罪是我国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国策。但如何认识青少年犯罪问题,如何促进社会各方面对失足少年切实有效地实施帮教,如果缺乏可以操作的制度,全社会的帮教协调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提出并设计实施“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剖析及防治对策跟踪表”即“一卡制”,就是想通过这张表卡使教育、挽救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工作成为看得见,抓得住的系统工作,成为司法一条龙,社会帮教一条龙,统一、结合、协调的规范操作的标准和纽带。在“跟踪表”中,我们将未成年…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仍呈上升势头,成为当前影响社会治安的一大顽症。但是,对在校学生与社会闲散青少年相比较分析显示,在校学生的违法犯罪率,近年来出现下降趋势,而社会闲散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则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上海市南市区有关部门统计,1997年处理的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占全部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的36.4%;1998年1-6月,同比又上升了5个百分点,仅次于外来流动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而1997年处理的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仅为7.5%;1998年上半年又降至5.2%。因此,加强社会闲散青少…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探讨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如何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出应有的贡献。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它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从而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进步文明的社会大环境。学校教育在德育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教育,有助于我们的下一代更加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全国法院第五次少年法庭工作会议2006年2月10日在广州市召开。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副主任、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顾秀莲指出,多年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实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其他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违法犯罪关乎青少年本人的成长、影响家庭的和睦与冗整、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需要我们群策群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预防、扼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本文在确定转型社会青少年违法犯罪分析的理论框架的前提下,对江苏省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推进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政策措施提供更有方向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伟民 《青少年与法》2008,(1):F0003-F0003
重庆市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常务理事陈和年、副秘书长黄之易于2007年12月26日至28日应邀参加了澳门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成立十周年暨“和谐社会与青少年违法犯罪防治”学术研讨会。来自大陆、港澳台及美国的青研会、司法机关,大专院校等相关社会团体的70余名领导、专家、学者、教授参加了会议。大会按照会议主题和四个子题:①和谐社会构建与青少年违法犯罪特征、类型,趋势与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非常关心。1979年党中央提出全党“必须高度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1985年党中央又指出“能否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共产主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民族兴衰的大事”,并为此向全党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通知》。  相似文献   

15.
正义网江西5月11日讯 江西乐安县检察院积极探索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规律,采取“教育、服务、管理、帮教、优化环境”等形式,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实行综合治理,努力预防和减少该县青少年违法犯罪,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9,(2):F0003-F0003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面总结广东省在青少年犯罪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和规律,有效提升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水平,2008年12月28日,由广东团省委、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综治委预防办主办,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佛山中院承办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和谐社会构建”主题论坛在佛山市隆重举行。省政协副主席陈蔚文,省高院常务副院长、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长陈华杰,团省委书记、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谭君铁,  相似文献   

17.
为加强保护流浪未成年人工作,进一步做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共青团中央于2006年1月20日在四川成都联合召开“为了明天——全国保护流浪未成年人工作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顾秀莲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8.
客观、全面、准确地研判青少年犯罪形势,是创新青少年社会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占整个刑事犯罪的比重基本上保持着下降的态势,青少年犯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新形势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面临着新问题。在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应注重早期教育,对未成年犯罪中占相当比例的轻微触法少年,尽可能采取非犯罪、非刑罚的处理措施,减少过度司法干预。在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工作中,应树立“以人为本”,“和谐为上”的理念,注意保护相关人群的隐私及注意一些相关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武汉市调查看中国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至今世界各国并无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灵丹妙药,因此,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对于世界各国具有重要的普遍意义。1995年10月,世界著名犯罪学家马汶·沃尔夫冈教授在北京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曾经说:“中国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并正在进行令人瞩目的社会变革,因而没有地方比在中国进行青少年犯罪研究更为重要(注1)。”本文视角是透过天津市同龄群青少年违法犯罪纵向跟踪调查,分析中国的青少年犯罪问题。 1990年5月,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同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时代风尚的本质要求,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全国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也是青少年工作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指导方针。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除国内外消极因素的影响和污染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因此,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