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防科工委丁衡高同志转钱学森同志: 首先,我向钱学森同志荣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表示热烈祝贺。新中国建立初期,学森同志和许许多多爱国知识分子一样,冲破重重阻挠,返回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为发展我国科学  相似文献   

2.
新书信息     
《小康》2019,(31)
正《走近钱学森》作者:叶永烈定价:68.00元天地出版社《走近钱学森》既是钱学森的个人传记,也为"两弹一星"群体画像,它是一部记录了共和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历程的史著,它充满了"知识就是力量"的昂扬格调以及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鼓励年轻人蓬勃向上,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我和我的祖国》作者:陈凯歌定价:98.00元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3.
我小心地打开柜子,拿出一封珍藏的信件,信封印着“中国人民解放车国防科工委”字样,左下角“钱学森”三个字的签名格外醒目,这是钱学森同志15年前给我的一封回信。再读此信,追思故人,钱老的音容笑貌与谆谆教诲,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4.
科坛三钱     
蔡恩泽 《政策》2003,(10):52-53
一提到"三钱"--这个最初由毛泽东同志喊出的"别号",人们便会肃然起敬地想到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和钱三强三人。三钱是中国科坛的杰出人物。为给祖国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他们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实力决定地位"的国际背景下,他们在给我们国家带来更多安全感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一个时代的自豪感。 钱学森是用美军战俘换回来的。美国人一时疏忽放走了他们曾经  相似文献   

5.
钱学森是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也是我国当代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从已有的相关著作、文章、报道可见,近年来学界对钱学森的生平事迹、钱学森的科学成就与学术思想、"钱学森之问"、钱学森精神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时事报告》2009,(12):73-76
国内 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逝世 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钱学森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相似文献   

7.
1956年10月6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任院长。但是,几年之后,钱学森却"降职"为五院副院长。这绝不是上级机关和领导对他不信任,或对他任院长期间的工作不满意。恰恰相反,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具体分管国防科技工作的聂荣臻元帅、陈赓大将等对他是充分信任的。让他担任"副院长",为了更好地发挥钱学森的  相似文献   

8.
2011年12月11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新落成的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正式对公众开放。15000余件展品,生动地勾勒出钱学森这位伟大科学家既质朴又传奇的一生和他崇高、丰盈的精神世界。从一份手稿起步的航天伟业在"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展区,钱学森回国后起草的第一份报  相似文献   

9.
博览文汇     
不要工具型人才温家宝去看钱学森,谈到科研创新。钱学森说:"你说的我都很赞成,但有一点,我们的大学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然后他说了句很含蓄的话:"应该让学科学的学点艺术。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应该有艺术素养。"其实也就是说,不要工具型人才。问题是——学点艺术是不是就能解决问题?工具是只会服从,而不会创新的。  相似文献   

10.
余玮 《传承》2008,(17):22-23
钱学森的大名以及他为新中国航天事业所做出的卓越功勋,可以说尽人皆知。但这位科学巨匠和妻子长达60年的相濡以沫,以及妻子心目中的另一个侧面的"钱学森"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1.
关于“知识经济”应是“科技经济”的通信[编者按]顾孟潮同志给编辑部来信并附上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一封信,钱学森同志看了发表在1998年第5期《民主与科学》的“民主·科学·知识经济”一文后,在给作者顾孟潮的信中提出了对“知识经济”一词的不同看法,认为“知...  相似文献   

12.
钱学森重视读书,认为读书是做好科研的基础。他从知识体系自身要求出发,认为读书要注重博览,读书要沟通理工,实现理工文的融合。钱学森虽是理工科出身,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和马克思主义原著也深有研究。钱氏认为这对其价值观选择和科研工作都有深刻影响。同时要求读书"无止境",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钱学森注重品德修养,注重民族气节与个人操守,将全部精力奉献给了中国科技事业,实现了"三不朽"的价值追求。钱学森的读书与科研经验对于后学者有深刻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从毛泽东同志"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论断,到邓小平同志"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深情表白;从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胡锦涛同志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心系人民,无不展示着领袖的人民情怀。  相似文献   

14.
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与21世纪中国教育事业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2月11日,是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九十华诞。本刊特刊登钱学敏同志的文章,介绍钱老关于21世纪中国教育事业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钱学森回国受阻震惊新中国钱学森1935年赴美国留学, 10年后,他成为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因发表"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的理论而誉满全球。这位加州理工学院的大教授在二战期间,随其导  相似文献   

16.
<正>"大火无心云外流,望楼几见月当头。太平洋上风涛险,西子湖中景色幽。冲破藩篱归故国,参加规划献宏猷。从兹十二年间事,跨箭相期星际游。"——这是郭沫若在"十二年科学规划"会议上赠给钱学森的一首诗,道出了钱学森"冲破藩篱,回归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17.
思辩三题     
笔者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天,钱学森的一项科学研究终于成功了,他兴致勃勃地去向导师麻省理工学院的“超音时代之父”——冯&#183;卡门教授汇报.冯&#183;卡门教授听后当时也没弄明白,便不耐烦地打断了钱学森的话:“不!这是不可能的,是你把它弄错了!”钱学森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天天还没亮,门外便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开门一看,来人正是冯&#183;卡门教授。钱学森赶肾给恩师让座,可冯&#183;卡门却固执地站在门外,并郑重地向钱学森鞠了一躬,诚恳地说:“昨天晚上,我整整思索了一夜,终于得出结论,你的成果是正确的,我向你道歉。”钱学森感动得热泪盈眶。后来,冯&#183;卡门谈起此事,严肃地说:“我这是向真理低头,向科学鞠躬,而这是一个科学家最起码的道德。”  相似文献   

18.
<正>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还应该说,人之将去,其言也真;人之将逝,其言也勇。已经膝盖上被毛毯的钱学森老人,就曾经当面向总理提问:当今中国为什么老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实在是不给中国学官们面子。中国的学官们,也实在是觉得没面子。所以,由"我们先前……阔的多啦"外延而来的"我们其它……出的多啦",便成了中国一些学官们的抵挡钱学森之箭的盾牌。  相似文献   

19.
钱学森是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也是我国当代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从已有的相关著作、文章、报道可见,近年来学界对钱学森的生平事迹、钱学森的科学成就与学术思想、“钱学森之问”、钱学森精神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正>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航天精神是工匠精神在航天事业中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写照,是"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不竭动力源泉。我出生在一个航天家庭,懂事时经常听到的就是钱学森和梁思礼第一代航天奠基人,白手起家、自力更生,造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