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同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依靠和平发展;而中国梦的实现,又将进一步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推动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共同繁荣。和平发展道路既是中国内外发展战略的综合统一,又是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及和合思想的实践与传承。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2.
高峰岗 《春秋》2012,(3):47-51
我们正在进行着现代化的历程,我们的国家、社会日新月异.正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这历史与现代、发展与继承的交叉路口,我们不能不提及一个充满魅力而又让人感到沉重的话题——传统文化。如何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传承古代文明?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好的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如何既对得起子孙又无愧于祖先?需要我们认真的思...  相似文献   

3.
论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震 《理论月刊》2007,1(1):5-9
建设和谐社会,仅有经济发展还不够,必须有一种可以凝聚人民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一定的民族国家内部力量整合的必需的要素:民族精神不仅须臾不可缺少,而且其内在的性质也影响着一个民族现实的发展进程。民族精神首先具有明显的历史继承性。然而,历史是发展的,民族精神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仅具有历史继承性,而且具备时代性的民族精神,才能成为动员整个民族的积极的推动和凝聚力量。新民族精神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和特征,这种民族精神应该是理性自觉的、开放的、积极进取和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4.
王岩 《群众》2007,(5):38-4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对于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5.
常虹 《今日民族》2007,(7):52-53
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民族精神还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得以维系和凝聚的精神纽带。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发展过程的文化积淀。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任何学派所无法比拟的。研究儒学的价值观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我们建设先进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琢 《长白学刊》2005,(5):82-84
在抗日战争这场中国近百年来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提升与发扬.抗日战争中所展现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有着重要的推动与鼓舞作用.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文化心理基础;爱国报国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基本保证;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8.
刘素芬 《长白学刊》2007,(2):157-158
全球化作为不可阻挡的客观历史潮流在给人们带来机遇与财富的同时,也在影响和改变着世界历史、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全球化渡潮的冲击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必须更新观念,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9.
2012年6月11日《北京日报》刊登李慎明的文章,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精神生活的特质来界定,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文明和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同社会形态有不同的文化与文明,在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取不同社会文化形态中的精华组成了人类历史中的文明。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不同社会形态文化中的糟粕必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最终被人类新的进步文化所扬弃或者抛弃。  相似文献   

10.
郝丽 《新东方》2002,11(6):76-78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一论述揭示了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深刻把握这个关系 ,对于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提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一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古今中外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 ,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必须依靠一种高昂的民族精神。民族 ,是指具有…  相似文献   

11.
建设当代中国文化,必须实现发展价值观的转变,需要张扬一种人文理性精神,奠定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应当充分吸纳东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文化精神的合理性成分,着眼于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世界文明发展的趋势,建立一种更充满人道、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林坚 《探索与争鸣》2008,1(3):20-24
马克思的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主要有:文化不仅表示精神生活、知识、意识形态,也具有社会生活方式、文明形态的意义;唯物史观是研究文化问题的方法论基础;文化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人类文化产生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把自然史与人类史划分为两类文化;各民族社会有不同的文化、历史形态,随着普遍交往,正在形成一种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3.
晋国之脉     
晋文 《前进》2016,(3):46-50
山西是人类文明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诞生在山西南部的晋国,是山西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和华彩篇章。晋国,前后延续600余年,称霸中原一个半世纪,由立国之初的"方百里",发展成为囊括整个山西,并延展到河北、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几乎是中原地区从西周末期到春秋时期的唯一大国,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独特作用,是最值得我们山西人梳理、总结和传承的珍贵文化遗产。多少年来,一代代学人,对文献、考古和民间传说做了大量的整理、研究工作,但囿于确凿实证的缺乏,很多关键环节难以前后衔接,自圆其说。这些年,得益于考古发现的确凿证据,使得晋国的真实面貌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为整合考古成果,厘清晋国历史,重塑文化品牌,讲好山西故事,山西省文物局组织撰写了有关"晋国600年研究"的3篇文章:(一)晋国之脉:由西周叔虞封唐说起,纵谈了晋国从初创、崛起、争霸、衰落到消亡的历史过程,回答了纷争千年的晋国始封地问题,阐明了晋国在西周、春秋战国乃至整个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二)晋国之变:以唐国初建实施夏政戎索新政为始,重点介绍了晋国历史上献、文、悼等几代明君贤卿主导、厉行的变革创新,总结了晋国变革创新的鲜明特色、重大意义和历史经验,同时指出了晋国变革中的深刻教训。(三)晋国之风:从英雄神话的濡染,到唐风魏韵的滋润,从百家争鸣的砥砺,到百花齐放的繁荣,简括地陈述了晋国文化在发祥、承继、弘扬、发展华夏文明整体进程中的先天禀赋、直根地位、鲜明特色和引领作用。这组文章对我省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促进文化强省建设和"六大发展",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期刊发《晋国之脉》,《晋国之变》《晋国之风》将陆续刊发,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4.
李月英 《今日民族》2007,(11):42-47
纵观文化人类学发展历史,我们知道,文化人类学的原初阶段是以研究部落社会中的原始民族以及他们的文化现象为主旨的。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人类学发展出了自身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作为一门研究"人"的正式学科,文化人类学对整个人类文化的研究及其推进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作出了自己特有的贡献。然而,由于工业化、商品化、都市化、现代化等等的巨大冲击和影响,当今世界上,已几乎找不到未受到现代文明影响的"单纯"的人类群体了。  相似文献   

15.
廖艺萍 《前进》2005,(7):36-38
不论是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特性看,还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看,注重社会目标,讲究整体价值,追求共同的理想信念,始终是中华民族建设美好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与支柱。传统文化底蕴与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科学的理想信念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体系,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把自己的宣言写在旗帜上,作为一种理想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