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金 《长白学刊》2008,(4):135-138
消费文化经历的最深刻变化是从前现代形态到现代形态。现代性消费文化是指围绕着消费由资本为其奠定基础和方向、以文化形式显现出来的生存方式和行为原则。四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型塑了现代性消费文化:消费供给依靠市场,文化需要成为主导,时尚作为消费参照,消费风格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文化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手段,许多国家已经有了成功的实践。在一些国家,文化消费已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经过20年的培育,我国文化市场从小到大已略具规模,初步形成了包括演出市场、娱乐市场、美术市场、电影市场、音像市场、书报刊市场、文物  相似文献   

3.
新消费文化是我国迈向高品质生活阶段的必然结果,其包含了参与性的符号、感性化的价值、兴趣市场的共识。现阶段,新消费文化通过平台机制、关键意见消费者、圈层化聚集,促使Z世代形成玩家型消费态度、游戏化消费认知、激进式消费行为。由此,新消费文化也滋生出一系列新风险,具体表现为新体验诱发内心剧耗竭、新赛道催生创业高内卷、新领域带来监管新盲区。这亟待相关部门以“立规矩”“树信念”“建联结”等方式予以应对,优化新征程背景下具有战略意义的青年工作。  相似文献   

4.
夏宝君  陈培爱 《求索》2011,(6):249-251
宋代市民文化主要表现于以城市消费为中心的物质文化、以市民文化娱乐为代表的精神文化和具有商业精神的市民意识。文化市场的繁荣推动了市民文化传播的发展,文化消费也在这一过程中凸显诸多变迁:消费结构中的精神文化消费突出,文化消费主体从精英走向大众,文化消费实现世俗化,实现个人消费向公共消费的转变以及消费观念实现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大》2010,(3):23-23
“收藏业属于经营性文化产业,其根本任务是繁荣文化市场。建立全国收藏品交易中心,可以活跃文化市场,推动各种新的文化产业如拍卖、鉴定、中介等产业的发展,帮助减少城市的就业压力,拉动国内消费。”全国人大代表王建华这样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体系的转型换制,尚未成熟的文化市场带来了尚未定型的文化消费,有些地区城市文化消费发展势头甚猛,同时出现了一些狂势畸形的文化消费现象。概言之,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发育未定型阶段向逐渐个性化消费阶段转化。随着市场机制出现的激烈竞争,很多文化产品被视为商品文化产业逐步发展,文化消费成为生活消费的重要部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消费问题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谨 《前沿》2009,(7):161-166
文化消费不同于一般的物质商品消费,提高农村文化消费力,加强农村文化的硬软件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新型农民。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必要举措。本文以广州市为例,概括了新时期农村文化消费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形成农村文化消费特点的主要原因,进而探讨了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满足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论市民文化与文化消费──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观照张天佑把文化作为消费,从最宽泛的意义上来说,是在市民阶层出现以后的事。而市民阶层是随着商品市场的出现,从一般民众中分化出来的社会阶层,他们随着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便要求与之适应的文化以满足其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9.
今日大陆摊厅文化吴祖清“摊厅文化”是市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文化市场衍生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当代中国青年进行文化消费的重要场所和设施。从传统的新华书店到现在的地摊、书屋;从过去的影剧院到现代的镭射影厅、歌舞厅、卡拉OK屋、录像厅(室)等这些现代“摊...  相似文献   

10.
谢国庆 《群众》2023,(16):55-56
文化和旅游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南京市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的“战略支点”“创新引擎”和“门户枢纽”。从2016年成为国家首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到2020年成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再到2022年入选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工作督查激励地方名单,南京探索建立并推出了一整套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政策体系、工作机制和具体举措,形成了可持续、可推广、可借鉴的文化和旅游消费模式。文旅市场供需“双向奔赴”,不仅呈现持续强劲恢复势头,还爆发出强大的市场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11.
去年9月13日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指出“制定和完善文化中介机构管理办法,规范中介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可以看出,国家强调要不断进行文化中介组织的改革,表现出国家对文化中介组织发展的重视。文化中介组织不仅具有扩大文化商品和信息流通、引导文化消费、开发文化专业市场等市场功能,还具有促进文化事业体制转换、促进政府职能转换、加强政府和社会的沟通、改善地方政府间关系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刘冠君 《求索》2008,(2):112-114
消费社会中,审美时尚作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重要表现,已经不仅具体为一种事物的形态,而成为一种事物运作的普遍方式。在资本的整合下,审美经验的性质已经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审美曾经具有的启蒙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内涵已经变质。审美时尚紧紧与消费粘合在一起,作为消费社会的文化逻辑而存在。其运行机制大致经过了从时尚制造者经由文化媒介人实现大众传媒的推广,再通过市场最终推销给消费者的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13.
黄永林 《人民论坛》2022,(9):116-121
近些年,数字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引擎。数字经济时代的消费呈现出生产消费平台化、消费空间在线化、消费主体多元化、消费模式多样化、消费推送精准化、消费体验场景化的新特征。数字经济时代,进一步推动文化消费发展需要处理好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在线消费与在场消费、城市消费与乡村消费、公共供给与个性需求、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等方面的关系,通过正确的消费引导,促进消费升级,推进数字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海良 《前沿》2013,(16):82-84
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改革发展阶段,国家出台经济产业政策推动了企业营销模式的优化转变,也广泛带动了市场消费活动的全面开展。近年来各个行业营销方式有了显著的调整,商家在产品销售、价格定位、款式更新等方面均采取综合整顿方式,进一步刺激了社会群体的市场消费取向。面对市场经济的大环境趋势,国内市场也开始出现了盲目消费现象,各种不良消费心理误导了人们的市场购买行为,直接导致我国商品消费结构呈现失衡状态,这对经济事业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本次分析了社会群体消费存在的几种失衡现象,阐述其对企业营销方案造成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从企业营销、政府调控、消费计划等方面倡导理性消费活动。  相似文献   

15.
新国潮是在现代消费社会语境下诞生的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和时尚潮流文化的新文化现象,从最初的国潮演变为颇具普遍性的新国潮产业活动及社会文化症候。随着Z世代文化在当前社会诸多领域的影响力不断凸显,新国潮通过巧妙融入传统文化符号实现了较高的文化认同,呈现出从小众化向大众化的演变趋势,不仅丰富着社会文化的体验形态,也一定程度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当下年轻群体深入感知传统文化魅力提供了契机。新国潮文化通过特定的物质或精神产品载体实现着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然而,新国潮文化现象的持续,还需充分体察文化市场的消费需求,挖掘潜在空间与多元实现路径,提升新国潮相关产业的成熟度,以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从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区文化事业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文化市场步入依法管理轨道的标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化消费形式的多样化,我区的文化市场逐步走向兴旺和繁荣,其具体表现为:文化经营项目逐渐多样化。我区文化市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改变了过去仅限于电影、电视、话剧、歌舞、书摊、报摊这一类简单的市场状况,现已形成了包括演出及表演市场、娱乐市场、书报刊市场、音像市场、电影市场、文物市场、美术市场、文化艺术展览及培训、文化经纪活动等九大门类的文化市场。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晚期空前繁荣的美国文学市场上,大众媒介与消费文化深刻影响着作品的生成与传播。在出版业发展、阅读公众扩大、文学商品化和作家职业化的背景下,印刷品的大量流通展现出文本内容与媒介传播之间的张力,二者不断建构和瓦解具有批判功能的公共领域。该时期的文学杂志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借由大众媒介对公共性的操纵,在消费文化环境中构建起以文本为主导的文学公共领域。聚焦市场的作家则往往通过报纸辛迪加等媒介形式,以印刷品广泛传播的事件本身进入和重构公共领域。然而,文学杂志的转型与大众文学的全面兴起表明,十九世纪晚期文学市场的公共性主要来源于印刷品作为媒介的力量而非文本内部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唐代笔记小说流传着很多“胡商识宝”故事,这是唐人主要根据波斯胡商来华的一些线索进行异文化想象创造出来。宋代,阿拉伯蕃商代替了波斯胡商成为主要的中国经商者,中国海商主动开拓海外市场的“走出去”行动,进口商品从符号性消费的珠宝类奢侈品转化为实用性消费的香药类日用品,这些因素导致了“胡商识宝”故事逐渐淡出民间话语。此外,宋代具有海外民族志特色的笔记文集不断涌现,并通过雕版印刷机构和书籍销售市场平台等知识传播平台,使域外知识在大众范围内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扩散。人们对异文化从文化想象开始走向客观认知,“胡商识宝”之类故事失去了传播市场。  相似文献   

19.
农村文化市场建设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大平 《湖湘论坛》2005,18(2):77-78
农村文化市场是我国文化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市场存在发育不良 ,结构失衡 ,管理不善等问题。农村文化市场建设 ,必须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体制改革 ,调整农村文化市场结构 ,积极扶持文化精品进入农村文化市场 ,正确引导农村文化消费 ,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  相似文献   

20.
付茜茜 《理论月刊》2023,(5):105-115
智能技术在媒介文化生产领域的应用,不断重塑着媒介文化生产与传播形态,也给媒介消费文化带来新变,并体现着技术与文化之间的深刻关联。从文化理论、传播理论和技术哲学理论视角出发,探究智能媒介文化生产及其消费文化生成,可对智能媒介消费文化进行辩证省思。在技术的驱动下,智能媒介有着多元的文化生产潜能,智能媒介文化生产样态出现了多元与“伪自由”的悖论。基于技术与文化的互动关联,智能媒介语境下的消费文化创造着新的技术文化消费神话,能够实现高效的“符号互动”,并形成网络联动效应。然而,仍需警惕智能媒介文化生产及消费对人类心智与思维模式的负面影响,以及潜藏的工具理性与功利价值观对自由意志及反思能力的侵蚀等。总体而言,一方面应塑造整个社会对智能媒介文化生产与创造力的正面认知,另一方面也需要对智能媒介文化消费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持理性审慎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