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群众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是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并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坚持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和虚心向群众学习的群众观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党的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因此也就决定了我们党必然要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善于联…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来源于我们坚信它是科学的,能够成功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来源于我们坚信它来自于人民、为了人民,能够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来源于我们坚信它具有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王大高 《前进》2009,(4):20-2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实质要求是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以实现人的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圈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代表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能脱离以人为本这一核心要求。本文就如何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谈一点看法。一、坚持以人为本,彰显政绩评价的主体意识为谁创造政绩,这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前提问题。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  相似文献   

5.
孟一凡 《湖湘论坛》2005,18(2):19-20
以人为本的思想与执政为民的理念相互联系 ,以人为本的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执政为民的目的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必须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实惠 ,保持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6.
学习园地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是“以人为本”的基础;以人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人权,是“以人为本”的尺度;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是“以人为本”的保证。依靠人民群众,使最大多数的人成为社会发展成果的支配者…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不是对民本论和人本主义的简单重复。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所讲的人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人,是全体人民群众。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以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终极目标,而不仅仅是把人视为工具和手段。这种发展观包含着发展、联系,人的本质属性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丰富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8.
《政策瞭望》2008,(6):1-1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特色。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群众共享。这一切,绝不只是响亮的口号。尤其是当难以预料的灾难袭来时,这一核心理念就更是在危机中昭示着正确的航向。在汶川地震灾难发生后随即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会议上,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不是对民本论和人本主义的简单重复.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所讲的"人"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人,是全体人民群众.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以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终极目标,而不仅仅是把人视为工具和手段.这种发展观包含着发展、联系,人的本质属性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丰富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10.
王海昌 《岭南学刊》2005,2(1):46-49
在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演进中,以人为本是对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的扬弃,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以人为本与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个人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实践依归。  相似文献   

11.
一、必须认清企业自身的角色定位,明确构建和谐企业的意义在铁路跨越式发展中构建和谐企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由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交通工具,“人民铁路为人民”是铁路的服务宗旨,因此,铁路在跨…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不仅包含了发展“为了谁”的价值内涵,而且也包含了发展“依靠谁”的深刻内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人为本既强调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谋发展,又强调依靠最广大人民的力量谋发展,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始终把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最核心、最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关于祖国和平统一主张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体现,是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内涵的丰富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主体的唯物史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现阶段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人民共同的伟大事业,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和开创,体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贯彻到各项对台工作中去,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4.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的体现。我们党在自己奋斗发展的全部历史中,总是坚信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党的群众路线,正是基于这条基本原理,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群众路线,实质上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坚持我们党的宗旨和纲领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永恒主题."以人为本"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坚持以人为本的哲学沉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我们党在工作指导上从哲学理性走向实践理性的重要标志。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尤其要坚持维护人民群众权利、权益与发扬奉献精神的统一,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与开发人民群众潜能的统一,重视人民群众的理性世界与非理性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即以人民群众为本,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为根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和谐社会必然是公平、正义的社会,是法治的社会。民主法治既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刘希平 《今日浙江》2004,(12):20-21
什么样的政府群众最欢迎?坚持以人为本、一心为民的政府群众最欢迎。“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总结前人经验,吸取世界先进文化精萃,所提出的重要治国理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以此为本质和核心,进一步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利益、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当然,强调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发展为前提。发展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19.
向春玲 《人民论坛》2010,(7):182-183
新的历史时期,城镇化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区域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坚持以人为本,妥善解决城镇化过程中被拆迁群众的民生问题,让发展的成果由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是实现和谐拆迁、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观基础上的新的执政理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贯彻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