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梁栋 《唯实》2000,(3):21-23
科学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任务的前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提出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一、依据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为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提供了根本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  相似文献   

2.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是伴随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问题,邓小平作为我党第二代领导核心、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从我国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实践出发,成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这一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新贡献,成为我们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指针。  相似文献   

3.
社会基本矛盾这个概念是毛泽东提出来的。而这个基本思想和研究社会发展的方法是马克思的伟大贡献。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基本方而即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作了经典性的论述。马克思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的辩证运动规律,阐明了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毛泽东把马克思发现的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问题的理论,它成为今天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邓小平坚持继承了毛泽东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大大向前深化了一步,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篇章。邓小平对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新发展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生产力结构要素的重视与分析 邓小平总结了中国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明确指出,从1958年到1978年整个20年时间里,“农民和工人的收入增加很少,生活水平很低,生产力没有多大发展”。因此,他认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生产力并非就会自然而然地飞速发展,这期间需要建立和完善一种既适合生产力发展又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经济体制,否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的理论,纠正了毛泽东在这个基本理论问题上的失误,突出了生产力发展在基本矛盾运动中的决定性作用,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性质和特点,指明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途径.这就为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制定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为改革和发展作出了科学的部署;为进一步开拓全新的事业确立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大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矛盾原理出发,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根本任务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辩证法思想。作者认为,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制定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时,在处理国际国内重大事务时,都坚持照辩证法办事,堪称为我们党照辩证法办事的表率和大师。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和理论基础.探讨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上的理论得失,以及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新发展陈敬泰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67页)并对这些矛盾的性质、特点、解决方法等作了...  相似文献   

10.
社会基本矛盾论和社会主义改革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为把这一实践不断推向前进,迫切需要加强对改革的理论研究和理论指导。在社会主义改革的诸多理论问题中,居于首位的是改革的最深层次原因,也就是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只有从理论上搞清这个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改革。马克思主义认为,改?..  相似文献   

11.
社会基本矛盾论和社会主义改革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为把这一实践不断推向前进,迫切需要加强对改革的理论研究和理论指导。在社会主义改革的诸多理论问题中,居于首位的是改革最深层次原因,也就是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只有从理论上搞清这个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改革。马克思主义认为改革是与社会基本矛盾相联系的,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从本国国情出发,根据社会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这就是社会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三个新贡献庞元正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实事求是地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作深入具体的分析,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作出的第一个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推进。1956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重要讲话中,毛...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尤其是辩证矛盾的思想非常丰富 ,其中主要的矛盾范畴有 :绝对和相对 ,特征和本质 ,手段和目的 ,公平与效率 ,现象和本质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革命导师马克思创立的。这一理论从创立以来,在一百多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对待这一理论上,有过曲折,也有过发展。认真研究和总结这一过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十分丰富,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分为多层次。但主要的系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协调发展。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一对相互联系的社会基本矛盾,它们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体现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是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脱胎而来的,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分为多种层次。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要适应生产力多层次的状况。既要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又要适应落后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30年代国际上曾经有过一种观点,认为“政治上和道义上一致”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社会主义社会,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既有相适应的一面,又有相矛盾的一面,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73页)“这…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50年代中期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开始独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之路。他从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和论证入手,他围绕此点所作出的理论贡献,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一、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矛盾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结束,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后,我国还存不存在矛盾?当时国内外有许多人认为不存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邓小平同志坚持唯物辩证法思想,突破了以往描述社会主义特征的传统思路,直接从唯物辩证法的层面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19.
从五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20.
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认真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形成了系统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邓小平的主要理论贡献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