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犯罪侦查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在侦查过程中,由于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犯罪侦查中的失误,实质上是犯罪侦查主体在侦查意识和侦查行为方面,与侦查对象的实际情况的一种误差。这种现象的存在是侦查破案率不高、积案增多的重要原因。已经发生过的失误,是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的。应该从理论上进行总结。可是,长期以来,却忽视了从失误中总结出经验教训,这实在是一种损失。成功之经验和失误的教训是对孪生兄弟,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着犯罪侦查工作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犯罪时间伪装是一种典型的反侦查行为,具有隐蔽性、迷惑性、反常性和局限性。军队是高度集中统一的战斗集体,个人单独活动时间十分有限,利用犯罪时间排查嫌疑人一直是军队刑事侦查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犯罪技能的提高,军队刑事犯罪呈现出预谋化、智能化等新特点,犯罪计划严谨周密,手段花样翻新,对策大胆灵活,普遍采用伪装手法掩盖犯罪事实,企图干扰侦查视线,逃避法律制裁。识别犯罪时间伪装要综合运用科技手段,吃透现场,刻画犯罪路径。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犯罪动机的概念、分类及动机与现场的联系,侧重从命案现场勘查,尤其是法医学现场勘查角度分析犯罪行为人的常见动机,并列举了常见的犯罪动机的伪装现场,旨在为法医、侦查等技术人员重建命案现场和侦破案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犯罪现场反常情况是侦查初期开展侦查工作的一大障碍,但只要能找准其成因,据此展开侦查反而是侦查破案的一条捷径。其形成原因一般包括犯罪分子的伪装、偶然因素的介入、现场地理位置、环境因素、犯罪分子的犯罪目的或目标特殊、犯罪分子的附带作案心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侦查破案中,侦查人员根据现场勘查提供的诸多感性材料,正确地推断犯罪知情度,即犯罪分子对侵害对象(包括人和物)、作案现场和现场环境的知情程度,对准确地确定侦查范围至关重要。犯罪知情度包括知情程度、知情条件和知情范围等内容。侦查人员通过分析作案地点是否偏僻、侵犯目标和作案时间是否准确、作案手段是否凶狠、作案现场是否伪装、现场状态是否平静,以及综合其他有关信息,可以对犯罪知情度作出比较客观和符合逻辑的推断。  相似文献   

6.
电信诈骗犯罪案件具有涉及面广、组织集团化、手段多样性、手法智能性等特点,由此也给侦查破案带来许多困难。为及时有效地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侦查机关要认真分析其规律和难点,研究制定侦查对策,建立"落地侦查"破案机制,实施信息化侦查,完善侦查协作机制,综合采取各种侦查措施和形式,全面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侦查中,犯罪情报信息分析在具体个案中的实施各不相同,但其实施的步骤都应遵循一些共性的规律进行。信息化侦查中犯罪情报信息分析实施的五个主要步骤包括:对犯罪情报信息中侦查要素的发现与提取、信息化侦查途径的选择、情报信息要素的查证与扩展、查证结果的综合分析以及对工作目标的定位等环节。  相似文献   

8.
伪装历来是犯罪分子作案时常用的反侦查手段,侦查与反侦查、伪装与识别贯穿于刑事侦查工作的始终。犯罪分子伪装作案的目的在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以便逃避法律的惩罚,其伪装行为给侦查工作带来了众多障碍。刑事侦查部门在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及时、有效的识另ll作案人的各种伪装行为,揭露其真实面目是侦查破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反侦查行为是与侦查工作相对抗的行为 ,是当今刑事犯罪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反侦查的认识应从反侦查行为实施的主体、对抗的客体和行为特征等多方面来理解。对反侦查行为的研究应根据犯罪规律、侦查规律和反侦查意识来进行。对反侦查行为的研究应重点放在反侦查行为的发展变化规律、反侦查意识、反侦查行为的个案特点、反侦查行为的预测和反侦查行为人等方面。研究反侦查行为可以为制定犯罪对策和立法提供依据 ,可以为侦查技术指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犯罪人标记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标记行为是犯罪人为了满足某种心理上的需要或表达某种情感而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分析标记行为有助于确定案件性质、串并案件、提高犯罪心理画像的信度.在侦查实践中,应注意区分标记行为与犯罪手段、伪装行为和多余动作.  相似文献   

11.
黄波 《警察技术》2016,(5):79-81
网络犯罪侦查机制是实现新型犯罪侦查合理优化的内容通过描述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及分析国内外网络犯罪侦查的现状,结合网络犯罪实际提出了网络犯罪侦查机制的定义及本机制的要素组成,设计提出网络犯罪侦查机制的三维一体化模型,力图将信息资源数据侦查、数字技术侦查、网络轨迹侦查在三维空间中形成交汇与融合,为提高案件侦查效率和发挥工作效能提出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诱惑侦查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毒品犯罪、伪造和贩卖假币犯罪、假证件犯罪等所谓“无被害人之犯罪”和多样化的网络犯罪日益突出,诱惑侦查这一特殊的侦查措施越来越受到侦查机关的青睐。研究诱惑侦查的内涵,有必要对诱惑侦查行为的特征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以期达到准确甄别诱惑侦查与其他侦查措施不同的目的,进而准确把握诱惑侦查,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为侦查实务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规律,是事物本质之间的联系。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而规律也是多种多样的。犯罪侦查作为一个矛盾统一体,也有着多方面、多层次的规律,而学科的基本规律,是学科最基本的原理,是学科对象领域最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因而,犯罪侦查学基本规律的推演,必须在其最深的层次和最根本的角度上进行。从犯罪侦查的根本任务——查证案情、抓  相似文献   

14.
论侦查原理     
侦查原理是具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作为侦查规律之基础的规律。对侦查本质、特征和定义的概括、抽象、界定,是揭示侦查原理的重要领域和局面。侦查本质可提炼为:侦查主体范围决定于社会分工和国家意志相统一关系的状况;侦查对象是一种历史事件;侦查是一项特殊的证明活动;侦查活动的主要内容为侦查措施的运用。侦查特征表现在:侦查机关是刑事诉讼中犯罪证据的主要收集者;侦查活动表现为一系列专门措施的运作;部分侦查措施常采取于立案之前;科学技术在侦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侦查活动置于被监督状况下运行;侦查目的是收集证据,查清犯罪事实,缉获犯罪人。对侦查概念可从方法观、程序观、权力观、职责观、系统观、信息观等多角度进行定义。  相似文献   

15.
犯罪行为发生后,就会产生犯罪信息。犯罪信息的收集、分析、总结将会对刑事侦查工作起到重要作用。犯罪信息是侦查工作的向导,具有可传递性和可存储性。侦查机关要注意多渠道收集犯罪信息,并对收集的犯罪信息认真分析,鉴别真伪,防止虚假、错误的信息将侦查工作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犯罪的转型、现代犯罪的要求以及保障人权的理念,为侦查模式的转型提供了平台和契机。信息化背景下侦查模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侦查效率、侦查工作重点和证据收集规则为代表的侦查工作重心的转变,向"数据驱动侦查"、关联性、实时开放的侦查理念的转变,实现多元信息思维、"由人到案"侦查思维的转变,完善以犯罪信息收集机制、犯罪信息分析机制、犯罪信息验证机制、侦查预测机制为主体的侦查运行机制的转变。面对这些转变,侦查主体应该把握侦查模式转变过程中的机遇,迎接挑战,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把握侦查的主动性,实现侦查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7.
视频侦查技术是打击和防范犯罪的新手段,是案件侦查新方法,在案件侦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积极研究视频侦查和防范的特点和规律,为案件侦破和治安防范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现场勘查失误不但会使现场上的痕迹、物证被遗漏、灭失,导致犯罪信息获取匮乏,还可能将无关的痕迹、物品引入侦查工作,以致干扰、妨碍案件事实的认定,诱发冤案。因此,从侦查阶段现场勘查入手,提高勘查人员从现场挖掘有效犯罪信息的能力,提升对勘查中无关、虚假信息甄别、排除的水平,是降低现场勘查失误率,遏制冤案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在刑事案件的现场上,犯罪嫌疑人为隐瞒犯罪事实真相或转移侦查视线,常常故意制造种种假象来伪装现查,伪装现场的方式多种多样,刑事技术人员在现场勘查时,一定要注意和警惕犯罪嫌疑人故意伪装现场,这就要求刑事技术人员不仅要有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而且要有识别伪装现场的能力,如果刑事技术人员能熟悉犯罪嫌疑人伪装现场的各种方式,那么,在现场勘查中就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揭露伪装,从而为侦查破  相似文献   

20.
犯罪主体的犯罪活动是在特殊的情景中进行的,其心理活动也具有相应的独特性,因而,犯罪主体注意的指向性、集中性、如何分配、转移等基本特性也就表现得与众不同.在整个犯罪过程中,犯罪主体的注意始终处于高度指向、集中状态,注意中心集中指向于与犯罪有关的内容.对犯罪注意特性和规律的研究有助我们认识和把握犯罪主体的犯罪活动轨迹,从而有助于侦查机关的侦查和讯问,对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