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世界处于大变局之际,中国的国际问题亟需提升研究水平,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撑。而改进方法论是突破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塬状态",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的重要路径。针对目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领域存在的突出症结,走出思维误区、摆脱"伪命题"、树立复合性思维和实现"历史回归"应成为深化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方法论选项。  相似文献   

2.
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上同亚洲各国背道而驰并越来越远,是与美国在占领日本时期对日不认罪态度的纵容、旧金山和会至冷战期间对日本的庇护和扶植、冷战结束以来怂恿和帮助日本成为“正常国家”的政策分不开的。美国出于地缘战略的需要,其对日政策将是长期的,中日关系中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分歧也将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3.
对女权主义和平研究的几点初步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英桃 《国际观察》2005,52(2):21-29
女权主义和平研究是女权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别分析的特点。1976—1985年的“联合国妇女十年”以及联合国提高妇女地位的行动对女权主义和平研究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从和平的概念、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妇女、战争与和平的关系等方面来探讨女权主义和平研究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4.
2010年底起于突尼斯、2011年以来迅速扩散的北非、中东动荡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其发生的根源、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对中国的启示及中国的应对也是目前我国政界、学界集中探讨的热点问题。当前中东变局的深层根源是什么?骨牌效应会扩散到哪里?会不会改变中东政治力量对比甚至重塑中东战略格局?会不会影响全球战略态势?中东变局对中国的经济影响与战略影响如何?中国从中东变局的发生根源及其影响中可得到些什么启示?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于2011年3月10日举办了题为当前北非、中东变局及其影响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他们从不同角度就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将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中日钓鱼群岛争端分为两个阶段,即从行动对舆论到行动对行动、法律对法律,每个阶段都与能源关系密切。一方面,钓鱼群岛争端折射出在历史上中日之间存在着一条海洋不稳定线,但现实正赋予它以新的内涵。另一方面,以钓鱼群岛为核心,以中日关系为主轴,以美台参与为互动因素构成了复杂的东北亚政治力学图谱。  相似文献   

6.
9月10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和《国际问题研究》杂志编辑部共同举办了叙利亚形势及美国军事干预前景研讨会。阮宗泽副所长主持会议,外交部亚非司肖军正参赞作了形势报告。来自军事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  相似文献   

7.
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几点看法吕其昌SomeArgumentsontheUS'sChinaPolicy¥Abstract:Duringthe16yearssincetheestablishmentofdiplomaticrelationsbetweenC...  相似文献   

8.
对美国新经济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泡沫破灭导致新经济调整,也促使人们反思新经济。网络经济是新经济的主要内涵,但不是它的全部。新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信息技术(IT)革命创造的新技术经济体系下运行,其主要特征可概括为:以知识为基础,以IT产业为主导,以全球经济为导向。新经济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的统一体,前者为主导,后者则为依托。IT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改变传统的周期规律:扩张期大大拉长,经济运行轨迹背离“菲利普曲线”。随着IT革命的深化并向全球扩展,加之新旧产业的整合,新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日本幕末维新时期精英阶层的言论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近代日本对中国认识模式构筑于幕末维新时期;对西洋列强而言,清朝政府已病入膏肓,统治机构早已腐朽,而日本则视清朝为日本抵抗西洋列强威胁的天然屏障,急欲与清政府同盟合并;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形成了断然实行侵略中国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10.
2005年,美国学界、政界、媒体等纷纷就中国问题发表观点甚至展开辩论,掀起一股关注中国的热潮。辩论的焦点包括军事、经济、能源、投资、环境、外交、政治等问题,涉及中美关系的方方面面。本文试图透过这些现象,考察美国对华观念变化的蛛丝马迹,寻找影响美国判断的主要因素,并简要探讨这些辩论的特点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关于叶利钦时代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利钦时代是俄罗斯民族近300年历史中最暗淡的时期之一.俄罗斯走的是一条以政治为中心、政治改革优先的发展道路.这条发展道路是由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叶利钦是俄罗斯民族处于探索时期的总统,他的矛盾性实际表达了民族发展中的彷徨;从所持的立场和所选择的民族振兴道路来看,叶利钦是一个党派的总统;从所选择的改革方式和手段上看,叶利钦是一个"革命式"的总统;从领导和统治方式上看,叶利钦是一个大权独揽的总统.俄罗斯艰难的转轨进程表明俄罗斯的转轨道路是一条颠倒的发展道路,它是在不具备民主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先建立了民主制,再靠民主制去推动社会经济基础的建设.正是这种颠倒,决定了转轨道路的复杂性."民主式革命"内在的矛盾决定了叶利钦时代社会转轨实践的矛盾性;对于落后的、需要在经济上赶超的国家来说,要建立超常的经济发展环境,相对集权是必要的.俄罗斯的实例证明,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实行民主制,连正常的经济发展环境也难以形成.  相似文献   

12.
在我看来,美国研究同美国问题研究有某种微妙的区别.前者是把美国当作研究的对象国,涉及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它的内部特征和历史文化.美国研究的英文在美国是大写的A-merican Studies,其在美国学术界已经成为一门学科.后者则关注同美国相关的一些问题,更多反映动态和近期变化,其英文表述可以是issues rela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13.
<正>I.The Situation of China's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New Era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in China's overall diplomacy, the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aims at enhancing the friendship between peoples, and hence promoting state-to-state relations. As one of the most vibrant areas with full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China's overall diplomacy,  相似文献   

14.
根据王缉思教授的说法,美国问题研究与美国研究是两个范畴,前者指涉美研究,后者指对美国本身的研究.这是就研究的领域或内涵而言.而从研究的路径和主体看,还存在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之分.尽管二者相互依存,但客观的分野还是存在的.尤其在美国历史、文化、社会等领域,纯学术的研究居多,而一旦涉及美国政治、外交、军事、安全、经济、金融,学术与政策研究往往纠缠在一起,似乎偏政策研究更多一些.这里仅就美国问题的政策研究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马丽 《东南亚纵横》2011,(11):90-94
近年来,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关系经历了由热趋冷和由冷转暖的变化过程。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得到修复和改善,基本回归正常发展轨道并开始逐步回暖。本文在剖析两国关系冷暖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找寻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两国关系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The year 2006 saw enhanced political trust, even closer economic interdependency, and deepened strategic partnership between China and many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It is fair to say that Sino-Latin American relations have entered a new phase.  相似文献   

17.
研究美国须先学习美国,尤其要学习美国的战略研究.美国战略研究的方法和特点,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首先,学习美国战略研究的时间长度和空间宽度.大国战略研究的时效范围应在10年以上,空间范围应是洲际或全球的.例如,罗斯福总统在二战期间的1942年,请历史学家特纳用美国历史的地域理论来设计未来的联合国框架,其基本要点的有效性至今仍未过时.  相似文献   

18.
4月9日,由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主办、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与南京农业大学协办的“纪念新中国与非洲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暨迎接第三届“中非合作论坛学术研讨会”———“新时期非洲研究”在南京大学举行。在开幕式讲话中,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名誉会长洪银兴教授肯定了新的政策环境下非洲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强调整合跨学科资源,加大对非洲问题研究的力度。《北京周报》李建国副总编也认为非洲研究十分重要,提出对非洲研究要培养“非洲情结”。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张同铸教授则对南京大学的非洲研究寄予厚望,希望在…  相似文献   

19.
吴前进 《国际观察》2004,22(3):55-58
在西方学术界有关当代移民问题的研究中 ,跨国主义 (Trans -nationalism)理论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本文就全球化背景下 ,跨国主义在移民问题研究方面的运用作一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20.
The 6th ASEM (Asia-Europe Meeting) Summit was held in Helsinki on September 10-11, 2006, and attracted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partly because this year is its 10th annivers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