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中,越南的钉住美元的倾向最为明显。本文在回顾越南钉住汇率制实践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钉住美元制度的货币政策考量及汇率稳定机制。最后分析了越南钉住汇率制度在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及可能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改革:国际货币金融环境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容提要]国际货币金融环境对人民币汇率改革至关重要。国际货币体系自战后以来始终处于动荡之中,关键货币之间汇率冲突不断,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根源是美元危机。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十分脆弱,而流动资本加速扩大的“失控”趋势将对其形成进一步的冲击,其中,“美元圈”的金融风险尤为突出。在这种形势下,人民币汇率改革应把维护经济稳定增长作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陈人欢 《东南亚》2005,(4):28-32
2005年7月21日,马来西亚央行宣布,结束林吉特盯住美元的联系汇率机制(联汇制),取而代之为管理的浮动汇率,同时林吉特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进行浮动。本文从回顾亚洲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联汇制的变迁过程入手,对马来西亚调整汇率制度的原因及其对马来西亚国内经济的影响作初步探讨。一、亚洲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汇率制度的变动及其原因1.马来西亚汇率制度的变动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前,林吉特兑美元维持在2·5∶1左右。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林吉特汇率大幅度走低,至1998年1月7日狂跌至4·88林吉特兑1美元的最低水平。马来西亚政府为防止股市和汇…  相似文献   

4.
从战略高度把握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引发人们对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多种弊端的深刻反思,并积极探寻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长期保值、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改革现行货币体系是大势所趋,美元霸权由此受到空前挑战,人民币国际化适逢重大契机.  相似文献   

5.
全球金融危机下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当前的"美元体制"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具有可持续性.正是在布雷顿森林体制和"美元体制"下,东亚各经济体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美元体制"的主要受益者和支撑者,也自然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受害者.现阶段的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巴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东亚各经济体尚不具备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能力;同时,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应改变应对危机的实用主义哲学,以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目标进行更加长远的路径设计,在区域整体层面和局部层面两个层次上加快货币金融合作的深化发展.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将使中国在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中占据较为有利的地位,但其能否成功一方面取决于中国经济结构能否进行顺利的调整,使中国成为能够替代美国的区域内最终产品市场的提供者,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中日两国能否比较顺利地开展汇率政策的协调与合作.东亚地区复杂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背景等因素,决定了该地区难以出现"一家独大"式的货币合作模式.因此,中日两目的协调与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2009年人民币国际化启程以及2010年欧洲债务危机蔓延之后,学术界和政策界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竞争格局就一直争议不断.“多元论者”认为美元霸权正在走向衰落,国际货币体系正在走向一个多元竞争的格局;而“单极论者”认为美元的霸权地位没有动摇,其他货币仍然面临着各自结构性的和技术性的缺陷,难以在市场上发挥主要国际职能,国际货币体系仍是美元一家独大.本文通过对2007~ 2015年的相关基本数据进行分析,对上述争论进行回应,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讨论人民币崛起为一种主要国际货币所面临的各种内外挑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三元悖论”为基础,从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形成与管理、货币政策独立性三个方面对比了中印两国的汇率制度改革,为我国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我国三年来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国际环境相当复杂,并且具有巨大风险。人民币在不是国际货币的情况下,被国际舆论炒作为国际问题,完全超出我国国家基础和实力、金融地位与作用、货币价格与价值等基本点。目前,我应果断停止人民币升值,彻底打消人民币升值和随之可能到来的贬值预期,以稳定的人民币汇率作为稳定货币金融的出发点,作为控制热钱投机和通货膨胀的出发点和前提;立刻采取综合措施,强化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防止热钱大规模撤退和国内资本大规模外逃;在实施上述两项政策的前提下,调整宏观政策组合,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9.
美元的未来     
本文探讨了美元的国际地位。美元作为一国货币,其国际地位已经被很多观察家诟病。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可以被取代吗?欧元和近期的人民币已被视为可替代美元的选项。笔者认为,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基于金融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以及美元所具有的网络外部性,在未来二十年,这两种货币都难以取代美元,尽管欧元或人民币可能会越来越多地作为美元的补充来使用。之后,本文探讨了各国政府为取代美元而精心设计的举措——构建新型货币(主要为现有的特别提款权)的优势和短板.尽管这在技术上是可能的,至少对官方国际交易而言是可能的。但是本文指出此举的经济收益不高,而要实现这一变革,却要付出巨大的谈判努力。此外,要实现这一变革,还需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领域至关重要但却颇具争议的其他变革。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更加暴露了国际货币体系当中美元特里芬难题注定无解。在对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文献梳理和综述分析的基础上,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整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在全球的经济格局中超越发达国家整体水平之后,寻求解决和避免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在美元为单一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特里芬难题无解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一呼百应,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大势所趋,从人民币国际化来谋求以国际货币体系为代表的国际治理体系变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