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非公共运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有效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是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建设战略方针,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打造廉洁高效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工程的核心就是强化权力制约,确保权力沿着正确的轨道行使,确保人民的权力为人民服务。要完善权力授予机制,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法治机制,制衡机制,权力运行公开机制,权力与利益分离机制,问责和惩处机制。  相似文献   

2.
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非公共运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有效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是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建设战略方针,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打造廉洁高效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工程的核心就是强化权力制约,确保权力沿着正确的轨道行使,确保人民的权力为人民服务。要完善权力授予机制,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法治机制,制衡机制,权力运行公开机制,权力与利益分离机制,问责和惩处机制。  相似文献   

3.
公共权力异化的根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权力在行使的过程中会产生异化现象,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既有公共权力主体的趋利性,又有制度上的缺陷,更有公共权力制约机制的不完善。公共权力的异化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必须针对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强化道德自律机制,在公共权力内部实行合理分权与制衡等对公共权力异化加以遏制。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公务员报考“冷热”不均凸显我国行政权力约束机制疲软,这是造成公共权力腐败的罪魁祸首。为了构建一套完善的行政权力制约机制,需要从道德约束机制、制度约束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三个层面入手。三种制约机制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腐败产生的具体原因是新旧体制的转轨,市场机制不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及执行中存在问题;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强化对权力的制约,规范公共权力的运作是遏制腐败、加强廉政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腐败产生的根源及其遏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腐败产生的具体原因是新旧体制转轨,市场机制不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及执法中存在问题;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约。强化对权力的制约、规范公共权力的运作是遏制腐败、加强廉政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有必要建立完善的道德制约机制以规范公共权力的有序运行。用道德约束公共权力的运行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实现,即加强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自律、加强对公共管理者的伦理培训以及加强对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评议,以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  相似文献   

8.
腐败是公共权力主体利用职权,违背社会政治规范,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谋取私利的行为和现象。腐败并不在于公共权力本身,而在于公共权力主体的介入,在于公共权力的归属和运用背离了公共的性质。因此,规范公共权力运作对预防腐败至关重要,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防止公共权力运行的封闭化;二是避免公共权力行使的集权化;三是杜绝公共权力运用的私利化。  相似文献   

9.
公共权力腐败有其必然性,但腐败泛滥却仅仅具有可能性,腐败泛滥在于公共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只要能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就一定能够制止权力腐败的泛滥,使权力的负效应减少到最小,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要想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就必须采用以民主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法律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的四位一体的综合制约机制,其中以民主制约权力是制约权力的基础,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制约权力防止腐败的关键,以法制约权力是制约权力的基本措施,以德制约权力是制约权力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权力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其成因主要有三方面:权力专断为权力腐败洞开方便之门,权力监督机制不健全为权力腐败的滋生蔓延网开一面,权力行使者的意志薄弱是滋生腐败现象的内因。为了使权力健康地运行,避免权力腐败,必须从三方面努力建立强有力的权力制约机制:选好权力行使者,依靠道德和法制规范权力行为,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1.
行政权力运行机制是关于国家公共权力运作和行使的一套具体程序和基本制度安排。针对我国权力运行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张学旺 《工会论坛》2004,10(2):102-103
当权者权力观的扭曲 ,机制、体制、法规不完善 ,监督乏力 ,管理不到位 ,是公共权力变异的主要原因。确保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 ,必须改造主观世界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使当权者不想变异权力 ;健全完善权力制衡机制和制度 ,使当权者不能变异权力 ;加大对公权腐败问题的查处和打击力度 ,使当权者不敢变异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13.
建立健全军队领导干部权力行使监督制约机制,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应着力完善以权力制约权力机制、以权利制约权力机制和权力行使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改革总目标,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与人的障碍,必须深化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相关制度改革。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服务型政府;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体系,对腐败"零容忍",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科学有效地防范与严惩腐败。这三项制度在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方面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  相似文献   

15.
权力是指一国的统治权,即一国的统治者统治一切事物,征服所有妨碍“自我扩张”的东西的意志.它是一国政治、经济、文化、正常运行的工具.权力在社会主义国家是一种公共权力,这种公共权力的所有权和行使权必须分开,国家权力在法律上属于人民,国家权力的行使则由公民通过选举行为委托给他们选出的国家机关.作为国家权力行使者即领导人及其公职人员,他们是执行权力的少数代表者,他们拥有的权力是人民赋予和委托的.大至国家主席,小至县、乡长,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人民的公仆,他们应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但事实上,国家权力的行使.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权力的行使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制约.往往使公共权力与私利产生矛盾,从而导致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失衡.一个国家无论民主与法制怎样完善,社会怎样变革,都不等于人们的观念变革就随之跟上.社会民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民主的完善受国民综合素质的制约.但如果在权力行使的过程中,执掌权力的人民主意识不强,不能正确对待利益得失,不能正确行使公共权力.就会出现以权谋私,滥用权力,导致权力腐败.权力腐败对一国政治经济影响十分巨大.首先,造成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治活动不满,  相似文献   

16.
论行政职权的滥用与制约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其他的国家权力相比 ,行政权力具有自由裁量权、广泛性和强制性等特点 ,因而也最容易出现行政滥用职权、权力腐败、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现象。现阶段 ,行政滥用职权突出表现在行政审批、利用职权插手微观经济活动、搞地方保护主义等方面。制约、监督行政职权的行使 ,防范行政职权滥用应采用综合方略 ,结合深化行政权力体制改革 ,从科学设置行政职权、公共权力多元化、社会化入手 ,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强化监督机制 ,最终达到行政权力的规范运行和权力、权利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的监督者,其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但根据权力的监督与制衡理论,"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必须强化检察权的内部监督,以减少或杜绝检察机关内部的执法腐败现象。文章欲通过对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实践问题的深入分析,总结问题产生的原因,探求完善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合理样态,以进一步树立检察机关公正、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加强人员队伍廉政建设,从根本上惩治和预防内部腐败。  相似文献   

18.
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者在利己主义的动机和目的支配下,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背离公共权力的授权目标,违反公共权力的使用规范,牺牲公共利益来谋取少数人利益的行为.从根本上说,是公共权力的泛化、异化导致了腐败的产生.因此,治理腐败的关键在于有效的防止公共权力的泛化、异化.就我国而言,应从廉政教育、薪酬制度、监督机制、法治建设等四方面着手,使公共权力拥有者不想、不必、不能、不敢通过公共权力泛化去腐败,最终实现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9.
法治视阈下制度反腐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腐败在中国历来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从运动反腐到权力反腐,反腐措施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制度反腐,是用制度和法律的手段制约与监督权力的行使,以反对腐败的一种防治方法.为了保证制度反腐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从完善立法、透明执法以及齐备监督机制等三方面来做努力.  相似文献   

20.
权力是人民授予的,表现为一种信任、责任和奉献,然而权力本身又存在极强的扩张性、变异性和腐蚀性。没有约束的权力最容易导致腐败,必须建立科学的权力赋予、配置、分散机制,有效发挥现有监督主体的作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