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何平 《工会博览》2011,(4):173-173
本文从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着手,通过分析改革的背景和前提条件,以改革教学方法、考试内容、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学科渗透几方面改革的方法、途径未探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地理高考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改革模式,分为渐进性的改革方式、自主性的改革,并有强政府的政治保障.所谓渐进性的改革方式,就是以现有的条件为基础,并以现实的问题为导向,在现实的可能中不断试错探索的循序渐进式改革.所谓自主性的改革,就是改革的主动权掌握在改革的领导者--中国政府手中,政府能够顶住内部和外部一些不合理或不合时宜的压力,根据中国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具体情况与需要,自主地选择改革的方向、内容、步骤、方式、力度和时机等.所谓"强政府",就是在矛盾极为尖锐复杂的社会转型时期,能够有效维持社会秩序,应对国内外的各种挑战,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促进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的有较高治理能力的政府.这些特征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的具体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后,面对新时期中国社会结构性变化的"新现实",对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价值和理论构建提出新要求。从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和价值层面来看,一种"新改革观"正在形成。中国改革的未来战略蓝图日渐清晰,改革的理论表述和路径选择正在逐步从充满"改革激情"的老生常谈,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面对发展现实的操作化、具体化的"务实改革"转变,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新常态"的轮廓正在逐步显现。未来改革的走向和步伐"确定性"增强,改革与发展的价值预期正在形成高度共识。  相似文献   

4.
渐进式改革的张力——中国改革的特点、风险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改革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因为走了一条渐进式改革之路。这条道路具有先农村后城市、先试点后推广、先易后难、先做后说的四个特点,渐进式改革既形成了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又使无自生能力的企业在体制转型过程中继续得到保护不致崩溃。但这种改革也有不可忽视的阻力和潜在风险。因而中国改革的前景取决于改革动力和阻力之间的拉力,改革之路迂回曲折,但前景依旧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权力的优化配置,提高行政效率,激发地方活力,法国对地方治理结构进行了全面的改革。这次改革是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中央集权弊端日益显现导致的必然结果,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执政者的改革决心为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能。在改革过程中,法国重新作了区域划分,下放了部分中央权力,改革了公务员制度,完善了监督体制。法国的改革卓有成效,为其他国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这一次《南风窗》杂志的约稿题目很耐人寻味:寻找改革的动力。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改革发展到今天,已经深入到内核的坚硬部分,不论金融改革、国企改革还是农村改革、政府自身改革,突破都很不容易,许多人觉得“疲疲沓沓”。最近,宣传许久刚刚出台的农村费税改革遇到阻力,停住了脚步,更使一些人心头罩上了阴影。  相似文献   

7.
丁茂战 《南风窗》2008,(18):62-65
改革作为制度变迁,实质是对30年改革后的既得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会伤到既得利益集团,抓改革比促发展风险大、难度大,所以很多层面,都产生了对改革的畏难情绪。  相似文献   

8.
在上世纪末发端的中国社会大变革中,把改革和开放并提。改革是制度创新,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开放是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融为一体,建立开放型经济。改革和开放相互联系、相互推进。开放,引进来的市场经济的种种规范、制度、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不断地冲击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方方面面,加速了它的瓦解。开放是改革的催化剂, 开放推动了改革,加速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不断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种种规范、制度、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为开放创造了更好的环境。改革, 又进一步扩大了开放。然而,中国开放之路是非常曲折的。  相似文献   

9.
吴洪森 《南风窗》2008,(2):94-94
从1978年开始启动的经济体制改革到今年整整30年了。30年来的经济改革,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利"。利字当头的改革,最初在农村推行分田到户、包产到户,使农民、国家和城市居民三方得利,可谓皆大欢喜。随着改革推向城市经济,三方得利、皆大欢喜的局面就难以再现,从价格双轨制、企业承包制开始,到了股份制改造、地产改革等等。改革有逐渐  相似文献   

10.
各地工讯     
王福成 《工会博览》2004,(20):76-78
近日,海南省委书记、省长汪啸风强调,工人阶级要自觉地站在改革的最前列,积极投身于改革的伟大实践,要做支持、参与改革的模范。工人阶级要坚定不移地支持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和政策,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积极参与企业的  相似文献   

11.
杨震涛 《法制博览》2015,(6):288-289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世界各国纷纷对本国电力行业进行了大力的改革运动。在改革的过程中,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对改革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而目前对电力行业的改革研究,主要是从国家监管机制、行政体质、经营模式等角度出发,而法学视角的研究及成果却不多见。本文深入研究电力行业改革,分析发达国家依法治理电力行业,推动行业改革所取得的经验成果,最终提出完善我国电力行业法律法规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共产党主动开启了包括国会选举和人民议会选举在内的越南代表机关选举改革。经过30年的不懈实践,越南代表机关选举改革取得了较大成绩,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越南代表机关选举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酝酿阶段(1986—1990年);整体推进、重点攻关,以建立代表机关选举制度的基本架构为中心的全面改革阶段(1991—1996年);以完善竞选活动、专职代表和选举培训为基本内容的制度深化阶段(1997年至今)。越南代表机关选举改革的基本经验是:坚持立足国情与借鉴世界成功经验相结合的改革原则、实行循序渐进的改革策略和遵循自上而下且持续推进的改革方式。越南代表机关选举改革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候选人确定程序过于严格;政府对自己推荐的候选人给予特殊照顾;专职、女性代表比例仍然偏低,等等。回顾越南代表机关选举改革的历程、总结其经验、反思其问题,对推进中国人大选举改革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认真分析中国政府推行决策与执行职能相对分离的改革需要什么条件、现阶段这些条件发育程度如何,对选择改革时机和策略、制定改革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西方推进这项改革所具备的条件,进而在注意中西各自特殊性的基础上,从行政系统内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得出普遍性的结论,然后对中国的具体情况加以审视,分析中国改革的实际条件及其特殊性,无疑会对中国的改革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改革再出发     
赵义 《南风窗》2012,(24):42-43
今天改革的再出发,起点就是建立体制改革协调机制,即对改革本身进行一次改革,挽回改革本身的信誉和公信力。在改革所涉利益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这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和最近几次党代会一样,改革同样是十八大政治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之一。执政党的十八大之所以举世瞩目,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人们希冀借此观察中国未来改革的走势。众所周知,因为社会利益、价值观的多元化,以及既得利益问题,中国的改革事业的确遭遇到了比较复杂的情况。其中,有的改革迟迟没有进展,引起了社会的不满;有的改革在方向上  相似文献   

15.
大部制改革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对接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部制改革启动了新一轮的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而食品全监管部门的改革是大部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此次改革对于食品产前、产中、产后的市场调节、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的职责重新分工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剖析大部制改革的背景、分析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职能变迁以及影响中央与地方对接的因素,提出了大部制背景下地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对接策略。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月1日开始,"红绿联盟"政府开始实施包括劳动力市场改革、医疗保险改革、失业金保险改革等一系列削减社会福利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触动了社会福利国家的一些根本特性,在社民党内部及全德国都引起了强烈反响.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了毋庸置疑的成绩,也暴露出在通盘考虑和系统性方面的某些薄弱环节.改革政策所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则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微天下     
《南风窗》2011,(17):19
@马光远:改革还有没有可能凝聚共识?30年前的改革者很多沦为了既得利益者,成为被改革的对象,千方百计阻挠改革的进程;真正希冀改革者却不具有改革的主导权;改革的裂痕远大于共识。中国社会正式进入了奥尔森所说的"分利社会",利益集团只掠夺、分配财富,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有制衡利益集团的力量出现。  相似文献   

18.
加强顶层设计,为改革建“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表明,对改革的整体设计不足,已经使当前改革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在强调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时,提出了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理念。"顶层设计"这个概念,强烈表达了整体地、全方位地推进政治、经济、文  相似文献   

19.
反对国企市场化改革的,既有部分国资系统人士,也有反对任何市场化改革道路的人士,前者是不真诚的,后者是不自觉的. 一项改革建言引起轩然大波,至今余波未平.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联合编制的报告《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下称"报告"),系统研究了中国未来18年的改革和发展问题.而其中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论点,最受关注,饱受批评,中文版的正式文本至今仍未发布.在改革呼声日渐高涨的背景下,"报告"竟有如此命运,说明改革之路确实不平坦.  相似文献   

20.
@微天下     
《南风窗》2011,(17):19-19
@马光远:改革还有没有可能凝聚共识?30年前的改革者很多沦为了既得利益者,成为被改革的对象,千方百计阻挠改革的进程;真正希冀改革者却不具有改革的主导权;改革的裂痕远大于共识。中国社会正式进入了奥尔森所说的"分利社会",利益集团只掠夺、分配财富,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有制衡利益集团的力量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