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9年6月,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研究室与监狱》的随感录,文中称:“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实验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如其所言,陈独秀一生先后五次被捕入狱,累计监押时间达五年之久,可谓过足了“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五次被捕,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陈独秀一生丰富的斗争经历.  相似文献   

2.
1919年陈独秀被捕,陈的潜意识里有“坐牢情结”,因为在他看来,仗剑拯民于水火,就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有一件事让陈独秀颇感意外。当时自陈入狱后,各阶层各行各业营救陈独秀成为全国性的浪潮。有两个人也站出来,让陈独秀没有想到。这两个人是反对白话文的桐城派古文家马通伯、姚叔节,两人均思想守旧,当初恨不得刨陈的祖坟,而此刻却为他说话。认为陈“所著言论或不无迂直之处。然其学问人品亦尚为士林所推许”。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生于1879年,卒于1942年。在他坎坷的一生中,曾屡遭反动当局的通缉与迫害,前后五次被捕入狱。这五次被捕均发生在他一生中几个重要的时期,其前因后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陈独秀一生中几个重要时期的斗争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大革命的历史上,都留下了深刻的足迹,被称为“思想界的明星”、“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陈独秀一生中,曾屡遭旧政府的通缉与追捕,先后五次被捕入狱,监押时间累计达五年以上。他以不屈的精神,坦然面对反动当局阴森的牢狱,充分体现出一名政治家和革命者的风骨。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党在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他青年时期曾留学日本 ,接受明治维新的教育 ,并积极参加爱国活动 ;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为《新青年》) ,宣传革命思想 ,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他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毛泽东称“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他在 192 0年发起组织共产主义小组 ,在党的“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在党的“二大”和“三大”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和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在党的“四大”和“五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 ,192 7…  相似文献   

6.
论陈独秀五四时期的革命活动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陈独秀五四时期的革命活动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魏磊陈独秀是我党历史上颇为复杂的一个人物,他在五四时期的革命活动,曾启迪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对此,毛泽东曾说:“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那个时...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是一位永远的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志士。他58岁那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当局在他坚持抗争和多方压力之下,被迫把他从南京老虎桥监狱释放出来。陈独秀走出监狱后,记者第一次采访他时,问道:“陈先生今后要专做文化运动,不做政治运动了,是不是呢?”陈独秀回答说:“不对!不  相似文献   

8.
细节一:一大中就有所谓“左”和“右”两种倾向吗?濮清泉是陈独秀的表弟,因参加托派组织曾和陈独秀等人一同被关押在南京老虎桥监狱,在狱中,陈独秀经常和他谈起自己的经历。这些谈话给濮清泉留下很深的印象。1980年,濮清泉发表长文《我所知道的陈独秀》,披露了陈独秀许多鲜为人知的经历和见解,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在这篇文章中,濮清泉谈到陈独秀对党的一大的评价,“他说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就有‘左’和‘右’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共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一生中屡遭反动当局的通缉与追捕,其中被捕入狱即达五次,被监押时间总计达五年以上。然而,他的“龙性”至死张扬。“要枪决,就快点罢!”早在1900年,陈独秀在杭州求是学院读书时,即因反清言论而为当地警察所追捕,不得不逃往南京。不久他返回家乡安庆  相似文献   

10.
《北京支部生活》2013,(7):20-31
1887年12月,俄国喀山大学一位入学不久的17岁学生因带头闹学潮被捕。在被送往监狱的途中,押解他的警察局长讥讽这位青年:“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起来造反?要知道你的面前是一堵墙,你不是在用脑袋往墙上撞吗?”青年用冷冷的语言反击道:“是一堵墙,不过是一堵朽墙,只要一推就倒的,我们要从上面跨越过去!”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1879——1942)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书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在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上被撤销总书记职务。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 1932年10月15日下午7时,陈独秀由于内奸告密,于上海被捕。他不久即被押解到南京军政部军法司,随即移送江苏地方法院看守所拘押。国民党南京政府控诉陈独秀“危害民国”、“叛国”等罪。江苏高等法院于1933年4月14日、15日、22日三次公开审讯陈独秀案。此案在当时,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密切注意,附近人士都纷纷赶往旁听。据当时  相似文献   

12.
传奇革命生涯概述
  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1905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他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其中一次,日本特务断定他是“头目”。一连数日大动酷刑:皮鞭、老虎凳、灌马尿、压杠子、上大挂。杨靖宇多次昏死过去,但仍然坚守党的机密。敌人无奈把他投入了水牢,以共产党嫌疑罪,判处一年半徒刑,关入辽宁第一监狱。杨靖宇曾对人说,我上过两个大学,一个是“社会大学”,一个是“监狱大学”。他在4年多的白区工作中,5次被捕坐牢,经受了严峻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从而在政治上更加成熟,更加坚强起来。  相似文献   

13.
1940年国民党在泰和县马家洲松山村设立了一所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秘密监狱——“江西省青年留训所”,即马家洲集中营。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领导人廖承志,1942年5月底不幸被捕后,被秘密囚禁在这里。  相似文献   

14.
肖伊绯 《党史博采》2022,(11):62-66
<正>1921-1922年:陈独秀在上海两次被捕之概况应当说,五四运动之后不久,发生的陈独秀多次被捕入狱事件,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乃是有着独特意义的历史事件。当时,已成为各种新思潮的试验场之中国,传统与旧的社会架构、思想潮流乃至政治、文化现状各个层面,均受到普遍的质疑和冲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派知识分子及其追随者,高擎“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两面大旗,大张旗鼓之际,势必遭到社会保守势力的忌惮与反击,两股势力的对抗与纷争,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5.
1920年2月,陈独秀由北京到达上海,上海学生联合会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大会。在欢迎的学生中,有一个叫金家凤的青年,对陈独秀极为仰慕。金家凤从小就比较激进。1916年从角直小学(今为叶圣陶小学)毕业后,被父亲送到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学习。1919年4月,他和同学侯绍裘、王振球、沈昌等人因制造炸弹谋炸淞沪护军使何丰林而被捕。这是他第一次入狱,时年16岁。  相似文献   

16.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接受斯诺访问时,曾谈道:“《撕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相似文献   

17.
正1932年10月15日,上海租界中外警察发布了一则令国民党当局"欢欣鼓舞"的特大新闻——他们抓获了住在岳州路永兴里11号的中共大头目陈独秀。虽然此时陈独秀已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另成托派",但还是让蒋介石高兴万分,立即电令上海市长吴铁城将陈独秀押往南京。之后,陈独秀开始了漫长的监狱生活。从被捕的1932年10月15日至1937年8月23日出狱,陈独秀在狱中度过了1771天。在失去自由的日子里,陈独秀经历了一生中最为艰难的岁月。  相似文献   

18.
刘艳 《唯实》2014,(2):84-86
<正>早在青年时期,陈独秀对中国的社会现状就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在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后,他对基本国情的把握趋于正确。然而,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在对中国社会性质及其发展阶段、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判断上却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一、晚年陈独秀认为中国的社会是一个"初期资本主义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曾两次回忆自己青年时期读《共产党宣言》的情况.根据推测,在1919年12月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前,他应该已经接触过北京有关报刊上所刊登的《宣言》译文;根据有关回忆,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后,应该读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翻译的油印本《宣言》和《国民》杂志刊载、李泽彰翻译的《马克思和昂格斯共产党宣言》两种版本;1920年5月,毛泽东到上海拜访陈独秀时,很可能通过陈独秀阅读了陈望道翻译的正在核校过程中的《宣言》全译本.陈译本《宣言》正式出版后,毛泽东曾多次认真研读,受到深刻影响,以致毛泽东在日后的回忆中均强调自己青年时期所读的是陈译本《宣言》.  相似文献   

20.
五四建党时期,社会上曾流传过这样一首诗:“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如今,“两巨人”之一的“孤松”——李大钊同志已被公认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而另一位“巨人”陈独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如何,目前还有些争论。笔者认为,陈独秀在建党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堪称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较早接受马克思主义众所周知,在中国最早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一批革命的知识分子,而陈独秀正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