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年米花香     
<正>岁月的那头,村子旧得像一张发黄的纸,疏疏落落地铺开。村庄的房舍仿若随意落地的一块粗布,丝毫见不到刻意的装点和粉饰。乡亲们忙完了农活,乡村的冬天安静而悠闲,惯常的冬日里,时有外乡人来到村子,高昂着嗓门,四处吆喝几声:"炸爆米花喽......"霎时荒芜的园子里长出了花朵,孩子们寡淡的眼帘有了生机,紫芽姜般  相似文献   

2.
'六和敬'分为'事和'与'理和'。'事和'即身和敬、口和敬、意和敬、戒和敬、见和敬、利和敬;'理和'即证择灭;'事和'的目的在于达到'理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六和敬'是佛教依据戒律思想而形成的僧制原则,体现了僧团的运作精神,对当今的和谐社会构建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小康》2021,(23)
正学习是为了走出大山,也是为了回报大山。贵州青年张凌带领乡亲们深耕"甜蜜事业",并且下定决心要以"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把绿水青山保护得更好。1985年出生的张凌,最怕冰凌。年初,一场冰雹,打掉挂了果的猕猴桃。山里长大的张凌,头一回望着大山犯愁。他担忧的,不是自家一亩三分地,而是乡亲们的致富路。张凌所在的箐口村,地属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猫场镇。大山深处,村民的经济来源,一度只有种地和外出务工两条路。20世纪80年代,村里还流传着"箐口生得毒,吃水当吃肉。男人不在家,  相似文献   

4.
张鲁宁  韩启群 《前沿》2011,(20):185-187
本文主要借用雷蒙德.威廉姆斯的空间文化批评理论,尤其是"情感结构"和"边界空间"等概念解读福克纳后期重要作品《村子》,透视小说中折射的20世纪上半叶美国南方社会转型期的特定文化形态。《村子》里关于老法国人湾的地理想象不但勾勒了一个处于变迁过程中物质的、地理的"边界空间",同时也呈现了新旧冲突融合过程中充满价值矛盾的精神生活的文化空间,这种富有张力的文化空间形成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情感结构"。  相似文献   

5.
新事篇     
不修坟 不立碑 捐款修窖惠乡邻 近日,嵩县籍台胞乔长兴先生携夫人回乡探亲旅游,受 到家乡群众和县委统战部的盛情款待。乔先生看到,乡亲们 的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可山区部分群众的吃水问题仍没有 得到解决。特别是看到乡亲们准备修建集雨水窖而缺乏资金 时,他毅然将准备为祖上修坟、立碑的1200元钱捐献给缺水 严重的何村乡安岭村,帮助该村修建集雨水窖。在他的带动 下,日前又有5名回乡观光探亲的台、侨胞为饭坡乡寺沟村 捐款3000元修建集雨水窖工程,此工程可解决60余户的人 畜吃水问题。他们的义举在家乡传开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 好评。 (嵩县县委统战部)  相似文献   

6.
王佳 《半月谈》2005,(8):60-61
邹乃杰在乡政府里表现突出.好像没有什么工作是他不能干的.于是同事们戏称他为“万能工”。不知道被谁传出去了。以后乡亲们干脆都不叫他名字了。而是亲切地称呼他“万能工”。  相似文献   

7.
孙水波 《台声》2014,(6):42-42
<正>近来,台湾岛内政坛与社会现象让许多乡亲"愤怒",但是在海外打拚的乡亲们更多地则是"忧心"。一个社会可以发出各种反对声音,但不表示这种声音就正确。台当局选择息事宁人也间接造成了另一种不公平,那些没上街的人,无故成了受害者,他们是否也应该走上街头抗议?"核四"不转、公帑流失、电费上涨、  相似文献   

8.
《时事报告》2011,(4):72-73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然而,很快又有中央负责人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给党和国家的未来蒙上了阴影。  相似文献   

9.
王守金  林雪 《公民导刊》2016,(12):33-34
正深秋时节,铜梁区小林镇庆云村村民周兴伦指着漫山的李子树,兴奋地对笔者说:"别看这李子树现在不起眼,到了来年初夏,可就变成乡亲们的‘摇钱树'啦!当然,这多亏人大代表帮我们修通了环山路,不然这些李子只有烂在地里。"今年,庆云村环山公路终于修通了,小林镇党委政府成功举办了以"铜梁砂糖李·荷李在一起"为主题的采摘季活动,上百万斤砂糖李通过游客自采  相似文献   

10.
张树勋 《政策》2006,(4):27-28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在中部崛起的重要时期。为了深入宣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动员和激励全省干部群众为实现我省"十一五"宏伟目标而奋斗,本刊从本期起,特辟"落实科学发展观·展望湖北'十一五'"子栏目,请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撰文,具体阐述如何实施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陆续介绍"十一五"我省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石化、食品、纺织等6个销售收入力争过千亿元的支柱产业,以及公路和航运、铁路、电力等3个投资将超千亿元的重点行业的情况,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1.
对中印关系的现实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印同为新兴发展中大国,面临着相同的任务和挑战,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负有重要的历史责任。因此,建设超越意识形态的、促进共同发展的'中印大同',有其现实基础和意义。中印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之上,求同存异、相互合作,不断寻求发展中的共性和利益交叉点。  相似文献   

12.
佚名 《现代领导》2014,(6):44-45
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粟裕虽然上了“黑名单”,但这位开国大将却没有受到冲击。在庐山会议上他“一声不吭”,在江青面前他“装聋作哑”,这是他的机智沉着。人们更想知道的是:是谁保护了他?他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与林彪、“四人帮”集团又是如何相处的?毛主席说“粟裕有战功”1958年军队发生了一次反对教条主义的运动。粟裕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撤掉了总参谋长的职务。此后他被调到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这实际上是个闲职,也就是没有了在军事第一线工作的权利。到了“文革”中,在有些人看来他不过是一只“死老虎”,斗争的锋芒主要不是针对他了。更重要的是,毛主席说“粟裕有战功”。  相似文献   

13.
吴白丁 《创造》2007,(4):134-134
大概是由于地缘的便利,就云南人来说,这几年,无论公费自费,到越南游历过一趟的人甚多. 去了,回来后,大约又有泾渭分明的评点.诸如对于越南大小城市里政府办公楼宇的简朴矮小,就有迥然不同的感慨:"怎么政府办公楼建得这样简单寒碜,太影响形象了"--这更可能是作为咱们政府官员的访客略带些揶揄的看法;"我们天天在叫要建设'小政府',越南人倒做到了前头,政府楼这么简朴,老百姓的负担一定不会太重"--这大概是作为一般老百姓的游客的观感.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06,(4):67-67
[早请示、晚汇报]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或工作、学习前集体站在毛主席像前,先三鞠躬,手握《毛主席语录》贴着心窝,再呼喊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敬祝林副主席身体永远健康,边喊边把《毛主席语录》有节奏地挥向头顶前.  相似文献   

15.
正依靠全民动员、网络化管理、群防群治,这是"平安建设"和谐社会的"三部曲"。灵山县今年第一季度的社会公众安全感排名由全区第110位提升到第61位,结束了多年排名靠后的历史。全民动员除毒害"乡亲们,快来帮忙,把这个逆子绑了送派出所。"这是那隆镇塘表村的村支书韦良宗含泪嘶哑的叫声。自从在外打工的儿子染上了毒瘾后,韦良宗每天都愁苦万分。因为吸毒的人一旦毒瘾犯了,为了弄到毒品或毒资,就会铤而走险违法犯罪。在那隆镇派出所  相似文献   

16.
1950年我调到毛主席身边做警卫工作,从副中队长、中队长到副大队长……整整27年,尤其最后10年,我没有离开毛主席一步。我的具体工作是:带好毛主席身边的警卫中队,在毛主席住地值班,随毛主席巡视。我遇到许多困难,不时有某种委曲或种种意想不到的危险,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九一三”事件。  相似文献   

17.
感谢‘温暖工程',感谢县统战部门对我们这些农民工的帮助,让我们学到了一技之长,有了用武之地!"采访回乡探亲的上海西圣宇服饰有限公司柘城籍工人张霞时,这是她向笔者说出的一番心里话.张霞说到的"温暖工程"是河南省柘城县委统战部实施的一系列惠民工程、民心工程中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族民间习俗,常常有扮哑巴角色的活动。比如宋代中原市井傩戏中就有“粉墨其面”的哑巴出现;白族“田家乐”演出中,哑子、哑妹(又称来兴、来妹)是必不可少的角色。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公郎镇盖瓦洒的彝族村寨中,240多年来也一直流传着一种古老神奇的舞蹈——“哑巴舞”,又称“跳哑巴”、“哑巴会”。这舞每年只跳一次,时间为农历二月初八,原来舞者是全部裸体的,近年来才开始着裤。舞者身上涂有油彩图案,戴着面具,舞时大家都不能出声,更不能张灯照明,故名为“哑巴舞”。相传多年前,离盖瓦洒不远的一个村子叫阿须落,村中庙内供…  相似文献   

19.
吕波 《当代广西》2006,(2):46-46
有女莫嫁大岭山,吃水也要打算盘; 出门三步山坡陡,红薯玉米度三餐。这就是邹存亮的家乡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村大岭山屯20年前的真实写照, 山多地少,土地贫瘠,乡亲们只能在石缝里栽种红薯、玉米和高粱等山地杂粮充饥,喝的是石坑里的积水,连下山读书的几岁娃仔,也要在放学时从一公里外的山脚顺带两桶水上山,生活异常艰辛。为了吃水方便,父辈们在上世纪60 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陆续搬下山脚的柏木坪。生存环境的初步改善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到来,也让他们吃上了白花花的米饭,喝上了清洁的井水。但是离走向富裕,奔向小康还是很远啊!  相似文献   

20.
当你看到这篇拙著的标题时,你千万别误会,为什么又用起有点像“文革”时代的语言。其实这是一家报纸半个版面的广告,题目是“热点追踪,××市人民热爱毛主席,人人争抢毛主席黄金书”。上了点年纪的同志都知道,对四十岁左右的同志有必要提一下,在那个特殊的“文革”年代,女儿出嫁用毛主席著作当嫁妆;亲朋好友来往时,送毛主席语录;单位领导在看望下属时,送毛主席选集。那时报刊杂志发表我的拙著时,已不给稿费了,而是寄给我一本毛主席著作的单行本,正因为如此,我才感觉到“人人争抢毛主席黄金书”这句话特像“文革”时代的语言。就是这家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