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马振宏 《理论月刊》2006,(6):112-114
现象学的主体间性理论是关注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交往的理论。用该理论来检验文学活动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读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它消解了作者与世界、作者与作品、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立关系,使它们之间出现了融通。  相似文献   

2.
乡梦不曾休     
作品是作者的孩子。她,带着血肉,附着灵魂,映射着作者的心灵轨迹。举凡作者的人生底蕴、襟怀、面目,均可一览无余。作品之外,似乎别无可说了。但以之付梓,犹如嫁女出门,娘亲总不免情怀依依,软语温存,叮咛几句。何况,这次印行的是英文版,无异于远嫁天涯,面对的都是陌生的面孔,全新的阅读视域、读者群体。彼此一切,知之甚少,有必要作出一点交代。  相似文献   

3.
阐释学的文本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云 《求索》2010,(6):119-121
阐释学是探求意义理解和解释的科学。本文以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理论为基础,从视域融合、理解的历史性,读者以文本为媒介与作者进行的对话等不同角度来审视文本解读过程中的实质,旨在为阐释学的文本解读提供全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4.
谢谢一直以来热心关注支持《人民论坛》的作者、读者朋友们,你们的支持是杂志不断进步的动力。从2007年开始“,三人行—读者·作者·编者”栏目将架起读者、作者与编者发表见解、相互沟通的桥梁。去年年底,本刊编辑部收到许多读者和作者寄来的新年寄语,其中既有著名专家学者、也有党政官员和普通读者,这些寄语“既有充分赞许,更有建设性建议,催人奋进,令人感动。这是给予我们的巨大前行动力和宝贵精神财富。”在新年第一期中,我们摘取了部分寄语,与广大作者与读者共勉。欢迎读者、作者朋友们对我们每期刊发的文章发表评论和投稿,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栏目邮箱:rmlt@people.com.cn电话010-65363748  相似文献   

5.
读者编者     
办刊物离不开编者、读者、作者之间的密切合作。本刊自创办以来,一直注意密切这三者的联系、沟通与协作。从本期开始,我们推出《读者·作者·编者》专栏,为的是为相互交流、共同切磋提供一个园地。可以谈想法、写观感、提建议;也可以通过我们连通读者与作者。大家集思广益,才能把刊物办得更好。 欢迎您来信来稿。谢谢! 来稿请寄:北京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杂志社《读者·作者·编者》专栏。 邮编:100733  相似文献   

6.
哲学解释学提出了理解的条件性、历史性等主张,认为理解活动总是处于一定历史境域下的本文与读者相互视域融合的过程,理解按其本性乃是一种效果历史事件。哲学解释学还提出了其他丰富的解释学元理论问题,如理解的语言性、辩证法及评判理解有效性的标准,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对于文学文本的阅读与研究都有着直接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读者和作者是刊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刊自创办以来,就把热心为读者和作者服务,加强与读者和作者的联系沟通作为我们每个编辑的首要职责。广大的读者和作者身处军队政治工作实践和研究的第一线,是本刊的立刊之基,力量之源,20多年来,正是由于有许许多多工作在政治工作第一线的读者和作者积极投稿、订刊、用刊,向我们提建议、出主意,慷慨给予厚爱、支持与鼓励,才使刊物有了不断前进和发展的生命力,值此,我们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感谢!新年开篇之际,为了进一步提高刊物的质量,特将2008年用稿的有关问题敬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周文娟 《求索》2022,(1):73-80
文学接受理论又称之为"接受美学",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诞生迄今已经半个多世纪。然而在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中,由于对"期待视野"研究尚欠深入,因此还未能将其研究范式有效地建立起来。实际上,"期待视域"是基于读者先验结构与文本体验建构互动生成的阅读"召唤结构"。"期待视域"基于"图文缝合"运行机制的结构图式,弥合了当下与过去之间的历史间距,将读者带入一种特定的情感态度中,为实现文学接受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审美方向和主客体融合的交流平台。"期待视域"效应取决于结构图式定位的准确程度,在于"期待视域"结构图式与"图文缝合"运行机制的有机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9.
读者编者     
王建平同志: 您好! 上期杂志《读者·作者·编者》专栏,我们选登了您的来信,感谢您对《人民论坛》的关爱。您给我们提出的建议,今后我们在工作中将逐步加以改进。同时,我们也看到自身工作中的不足。 办刊物离不开作者、编者、读者之间的密切合作。我们从上期推出《读者·作者·编者》专栏,为的就是相互交流、共同切磋,把刊物办得更好。希望您再给我们多提意见,也希望您来稿。谢谢!  相似文献   

10.
《就业与保障》2013,(11):42-42
《就业与保障》杂志自2004年改刊以来,已经走过了不寻常的10周年,受到不少热心作者、热情读者的支持与喜爱,出现了很多关心爱护我们的人们。我们杂志的内容有充分展现我国社会保障事业蓬勃发展的佳作:有真实纪录大众关注、关心的民生热点的优秀作品;还有许多为大家解答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相关案例等等。为了庆祝《就业与保障》杂志改刊10周年,我刊决定向关注我们的热心读者、优秀作者征稿庆祝,目的是寻找我们杂志社历年来的优秀作者与热心读者并与大家分享我们的喜悦。  相似文献   

11.
多维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琴 《湖湘论坛》2013,(5):33-41
思考马克思主义如何发展、中华文化如何复兴,便不能不思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讨论这个问题需采取恰当的视域。以往,思考和处理该问题曾有三种不同的视域,即:比较学视域、意识形态视域和民族化视域。这三种视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问题上三种不同的思考角度和处理方式。今天,我们应该采取“综合创新”的策略,确立一种综合的全面的视野,既以创新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也以现代的进步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使二者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综合的整体,最终实现重建民族精神家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广大妇联干部的积极参与、热情支持下,本栏顺利地走过了一年的路程,得到了作者、读者的欢迎和厚爱.成为各级妇联干部相互交流、倾诉的一块园地。我们欣然看到,不论职位高低,不论文笔优劣,从全国妇联的部长到各级妇联主席以至村妇代会的主任,我们的妇女工作者不甘于只做读者,她们纷纷拿起笔,加入了作者的行列。在众多的来稿中.我们收到一将退休妇干写来的稿件.并附有一封情真意切的来信。她在信中说:“你们开辟的这个栏目,让妇联干部在辛勤工作的同时,也能敞开心扉倾诉一下内心的酸甜苦辣,让社会更加了解她们.理解她们。虽…  相似文献   

13.
李鹏飞 《求索》2012,(12):194-196
当代数字技术与新媒体技术为叙事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并由此形成了新的超文本叙事形态。传统叙事是由角色、情节、结尾构成的封闭式系统,作品单向地由作者流向读者。而超文本叙事是由作品、作者、读者、媒体构成的开放式系统。在作者层面,作者身兼编程者、管理者、叙述者的多重身份,负责建构系统规则,与读者共同设定话题与语境,在话题与语境中完成情节设定与角色建构,引导读者阅读、阐释或共同完成作品。在阅读层面,读者享受着前所未有的阅读乐趣,传统叙事中的由作者前定的"情节"转向为由读者主导的"进程",读者的行动推动叙事进程,读者的选择最终导致意义的产生,结局成为个人化的呈现。  相似文献   

14.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生与演进同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同向同行、共生并重。从历史逻辑看,人类文明新形态中生态文明的出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现实要求与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要求。在宏观视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内部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社会文明多维度构成均内含着生态文明意蕴:共同富裕与生态发展相互耦合形成了物质文明新形态;以人为本与生态发展相互关联创生了政治文明新形态;科学理论与传统文化相互衔接凸显着精神文明新形态;社会治理与生态发展相互协调昭示着社会文明新形态。与此同时,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摒弃“资本生态逻辑”的发展样态、超越“生态帝国主义”的价值理念、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未来取向,具有宏阔的全球视野与发展旨趣。  相似文献   

15.
学术期刊是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学术传播体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学术传播的一个基本特征,读者与作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互动关系。读者与作者的互动水平由读者、作者和编辑各自承担责任的能力和程度决定。作者要树立读者意识,提供创新性、可读性论文,回应读者的互动要求;读者要提高互动意识和能力,参与学术争鸣,写作时规范引用行为;编辑则应树立读者本位观,提高刊物质量,采取技术措施,促进读者与作者的互动。  相似文献   

16.
常健 《人民论坛》2020,(26):25-27
领导干部偏见产生于其视域的有限性,克服偏见需要通过视域的拓展。视域拓展要求领导干部对自身视域的有限性有清醒和具体的认识,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来突破视域的局限。随着当代社会的急剧变化,领导干部迫切需要突破视域局限,包括从纵向的"信息统控"拓展到横向的信息相互制约,从压制型的"冲突消解"拓展到利用冲突正面功能的冲突管理,从具有确定性的"问题解决"拓展到与风险共存的风险管理,从突破制度阻碍的"创新拓展"到"戴着镣铐跳舞"的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7.
冯永朝 《前沿》2009,(6):181-183
“新写实小说”是新时期小说创作的重要潮流之一,它的“新”主要是在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比照中凸现出来的。在取材上,传统现实主义注重写重大事件,塑造英雄人物。而新写实小说注重写凡常生活,刻画平凡人物;在叙述态度、结构方式上,前者注重主观情感介入,采用的是全知全能的情节结构方式,追求情节的戏剧化,后者则主张主观情感的逃避,采取了生活流式的结构方式,追求情节的生活化;在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上,前者的作者凌驾于众人之上,充当读者的导师,后者则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两者是平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简论巴赫金的读者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赫金的读者理论是其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巴赫金论述的众多领域的对话关系中,关于作品与读者之间对话关系论述的是极其重要的,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读者是作品审美价值得以体现的必要中介,作品和读者的对话是不同"视域"的对话交流,又是一个理解的历史过程,也是作家与社会思潮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谢志辉 《求索》2014,(7):59-62
哲学阐释学认为翻译就是阐释,译者就是阐释者,在阐释过程中阐释者必然会表现出主体性。从理解的历史性来看,绝对客观的原文意义是不存在的,阐释者的历史处境和原文作者不同,他会对原文作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阐释,体现出其创造性。阐释也是视域融合的过程,阐释者和原文两种视域存在无法消除的差别,两者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全新的视域,完成阐释和理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阐释者和原作者地位同等重要,渗透着阐释者的主观意识。  相似文献   

20.
《重庆行政》2010,(1):F0003-F0003
为方便作者投稿,加强与作者、读者的交流,《重庆行政》开通了网上投稿系统,网址为www.cjon.cn(中文域名:中国期刊在线),从2005年11月1日起,广大作者可以登陆该网站进行投稿,并可以通过该网站对自己稿件的录用状态进行查询。具体投稿方法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