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7年夏,杨成武陪同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一次,毛泽东说:“文化大革命”搞了一年多了,不能再搞了。明年春天一定要结束,然后解脱老干部,接着开“九大”,许多老干部都要当代表,贺龙、邓小平、乌兰夫等人要当中央委员。说着.转向杨成武:“你把这些话报告给总理。”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要解放干部,先党外,后党内从1974年底开始,特赦战犯的消息渐渐传开,人们从斗争形势逐步趋缓看到了希望.党内外反映强烈,战犯都要放了,革命几十年的老干部就更要释放.毛泽东胸有成竹,说:先党外,后党内.他指示解放干部,让华国锋、纪登奎、汪东兴、吴德4个人负责.他批评专案组,说:"搞了这么多年,不能结束,好像你们不搞出几个反革命就没有成绩!"解放干部深得人心.这是华国锋任副总理后做的第二件事.  相似文献   

3.
杨成武心急火燎地赶回上海,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向毛泽东汇报了“王关戚”的种种劣行。毛泽东听完,说:“知道了。你先回去休息,我考虑考虑,看看材料。” 两天后,杨成武被毛泽东的秘书请了去。毛泽东正在看书,见杨成武进屋来,放下线装书,说:“我考虑好了。你回去告诉总理,‘王关戚’破坏文化大革命,不是好人。你单独当面向总理报告,把他们抓起来。要总理负责  相似文献   

4.
杨成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他和杨勇、杨得志被毛泽东风趣地称为"三杨(羊)开泰".杨勇、杨得志已先杨成武而去.1955年首次授衔时健在的上将如今已经寥寥.2004年2月14日17时35分,解放军高级将领中著名的"白袍小将"、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杨成武也驾鹤西去,享年90岁.2月15日的各大报纸纷纷登载了这一消息.当人们在为这位战绩卓著的老将军的离去而唏嘘叹息时,也不会忘记,"文化大革命"中,时任代总参谋长的杨成武是因为所谓的"杨、余、傅事件"而被打倒的.  相似文献   

5.
在红军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抗美援朝时期,毛泽东同志曾三次召见杨成武,就时下局势和所部任务给他做了具体指示。这几次重要召见,可以说是毛泽东同志对这位爱将的器重,无疑成了杨成武将军不平凡一生中的几个闪光点。毛泽东铿锵有力地对杨成武说:“这一次你们红四团还是先头团!……我们偏要走敌人认为不敢走的道路!”1935年8月上旬,中共中央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举行会议,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欲去武汉畅游长江,周恩来先赴武汉安排准备工作 1967年7月13日,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118厅召集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开会.就是在这次会上,毛泽东提出了后来为人所熟知的"一年开张;二年看眉目,定下基础;明年结束.这就是文化大革命."会上,毛泽东提出要去武汉看看,准备再去长江游泳.大多数与会者不赞成他去武汉,说武汉武斗严重,安全没有保障.毛泽东说:我不怕乱,我去.让杨成武跟我去,就这样定了.看到毛泽东决心已下,周恩来感到不放心,决定先去武汉,为毛泽东打前站.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说:"再送一个羊(杨)到朝鲜,美国佬就彻底认输了." "三杨" (杨成武、杨得志、杨勇)是深得毛泽东器重的解放军高级将领,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高级指挥员.毛泽东曾风趣地称他们是"三羊(杨)".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为支援朝鲜人民的正义战争,为保家卫国,中共中央、毛泽东派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当年10月19日入朝参战.  相似文献   

8.
目前,史学界凡是涉及到对南昌起义的评价问题,一般都采用“南昌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的提法。然而这一提法的形成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1955年9月29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北京怀仁堂举行元帅军衔授衔仪式后,陈毅元帅对贺龙元帅开玩笑说:“元帅阁下,当初您在南昌同叶挺打响第一枪时,可曾想到当元帅。”这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南昌起义与“打响第一枪”联系在一起的最早的记载。 1967年5月,在北京的陆海空三军造反派贴出大字报,声称“要把9月9日的秋收起义”定为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中国人民解放军代理总参谋长杨成武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到中南海向毛泽东汇报,并请求如何办理和解决。毛泽东听后毫不犹豫地对杨成武说:“‘八一’不能改,这是很重要的一天,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并要杨成武将这段话的内容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周恩来在听取了杨成武的汇报后,又把毛泽东的话归纳为“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同年7月30  相似文献   

9.
1975年,在中国政坛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而又异乎寻常的事件--评<水浒>.政治上比较敏感的人似乎从中嗅出了这样一种味道:评<水浒>有点类似于1 0年前(即1965年)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是不是一场大的政治运动又要来了呢?然而,评<水浒>闹腾了一阵子之后,就无声无息了.后来有人说:评<水浒>本是毛泽东的一次关于文学的谈话,被"四人帮"利用了;有人说:是毛泽东有意要搞一场政治运动,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搞起来.这两种说法,都不太贴近历史事实.那么,评<水浒>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0.
正关于个人崇拜问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史料: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在书房会见老朋友埃德加·斯诺时,针对斯诺所提出的问题,毛泽东回答说:"现在不同了,崇拜得过分,搞许多形式主义。比如四个伟大’……过去这几年有必要搞点个人崇拜。现在没有必要,要降温。"还有一个史料可以印证毛泽东的说法:1971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有一次找北京卫戍司令员傅崇碧淡话。毛泽东对傅崇碧说:“我叫你来是想了解一下北京的情况,你要讲真话。” 傅崇碧向主席反映最近几天发生的一些事情:“主席呀,现在陈毅的老婆也被他们抓去游街了,还挂着大枷。胡耀邦的腿烂了,王胡子(王震)的家也被砸厂。还有的老干部坐‘喷气式’。戴高帽子游街。” 毛泽东:“这样搞法怎么行?外面还有人贴朱老总的大字报吗?” 毛泽东:“朱毛不能分的呀,没有朱(猪)哪有毛呀?” 傅崇碧又说:“他们把知识分子叫‘臭老九’,把搞原子  相似文献   

12.
杨成武从上海打来电话:"客人要见你." 1967年8月17日,对许司令而言,可以说是"文革"以来一个峰回路转的日子.  相似文献   

13.
正杨成武,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14年10月27日,杨成武出生于福建省长汀县宣成乡下畲村。在革命战争年代,杨成武的出色指挥才能受到毛泽东的器重。毛泽东曾四次在关键时刻召见杨成武,亲授使命,可见毛泽东对杨成武的信任。这几次重要的召见无疑成了杨成武将军不平凡一生中的闪光点,也是将军引以为豪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辽沈战役于1948年9月12日打响。在这之前,毛泽东走了一招高棋。 1948年8月3日下午,杨成武随聂荣臻来到西柏坡毛泽东住处。毛泽东问杨成武:“你们准备进军绥远,开辟新的战场,配合东北作战。20天内完成任务,有没有困难?” “保证完成中央交给的任务。” 毛泽东点点头:“华北野战军的6个纵队,现在改组为第二、第三两个兵团,并统一指挥冀热察的地  相似文献   

15.
(五) 1968年,林彪与江青的政治关系又有了新的发展。 一是表现在重大事件中。 1968年3月,在整个局势稍为稳定之下,突然爆发出“杨余傅事件”。在此事件中,江青与林彪再次紧密地进行合作。 3月9日晚上,叶群紧急约见江青;一见面,就说:“杨成武和余立金勾结起来,要夺吴法宪的权。林总叫我来向你报告,看怎么办?”还表示:“林总很为难,他不好直接找主席,问题又很严重!”江青一听,劲头就来了,立即去见毛泽东。她除了提出杨成武“要夺空军的权”之外,又说:“杨成武跟傅祟碧勾结,要夺北京市委的权。” 这些罪名都…  相似文献   

16.
杨成武是毛泽东培养起来的一员战将,一度也是林彪麾下的一员虎将。在红军时期和抗日战争初期,许多著名的战役、战斗,杨成武都是在林彪指挥下进行的。然而,“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在经过一系列所谓的“考验”之后,认定杨成武不是自己所需要的那种人,是靠不住的。终于作出决定:除掉杨成武。 1967年2月,所谓的“二月逆流”事件之后,林彪气呼呼地对杨成武说:“今后,军委的文件,不要再送叶帅了。” “叶帅是军委秘书长,又是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军委的文件,不送他合适吗?” “不叫你送,你就不要送!”林彪甩手走了。 随后,杨成武又去请示周恩来,得到的答复是,  相似文献   

17.
舒云 《党史博览》2022,(4):58-64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之后,战争阴云一直挥之不散,战备成为北京城市规划中首先考虑的因素.毛泽东提出:"北京要搞地下铁道.不仅北京要搞,有很多城市也要搞,一定要搞起来."1965年7月1日,北京地下铁道在北京军区、北京市和铁道部共同主持下举行了开工典礼.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竣工.它是新中国第一条...  相似文献   

18.
正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打了抗美援朝,又欠下苏联一屁股军火债。当1955年讨论搞原子弹时,中央高层是很有分歧的。但毛泽东看得很清楚,你没有原子弹,别人就会欺负你。1955年决定原子弹上马,周总理向毛泽东汇报经费问题时,毛泽东拍拍腰部,说钱在这里。周总理不解其意,结果毛泽东说:"不就是把裤带勒紧一个扣眼嘛!" 1956年核工业部(即二机部)正式成立。很快,地矿部就在广西找到了铀矿,当把样品送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时,毛泽东激动得连声说,这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决定民  相似文献   

19.
正"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极左思潮的影响还未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个人崇拜还有很大影响,许多人无法相信,像毛泽东这样的伟大人物也犯过错误。当时,在对待毛泽东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不愿承认毛泽东犯了错误这一客观事实,回避正确评价毛泽东;一是把中国共产党的失误,甚至把林彪、"四人帮"的罪行也归咎于毛泽东。这两种倾向,实际上都是在搞"非毛化"。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指出,要实事求是地对待毛泽东的功过,全面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郑重地指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胜利,离不开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一生为中  相似文献   

20.
博览之窗     
毛泽东未实现的 三大志愿 1961年8月,毛泽东在庐山对他的卫士张仙朋说:“我有三大志愿:一是要下放去搞一年工业,搞一年农业,搞半年商业……二是要骑马到黄河、长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要请一位地质学家,还要请一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一起去;三是最后写一部书,把我的一生写进去,把我的缺点、错误统统写进去,让全世界人民去评论我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 其实这三个志愿,表达的都是毛泽东的一种渴望,那就是试图打破他和外界的隔离。个人威望到了至高无上的地步,普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