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月4日,是新《宪法》颁布10周年纪念。国内各界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十年来,新宪法在国家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宪法》颁布10周年之际,本刊记者就新《宪法》10年来所发挥的作用、执政党与宪法的关系、维护宪法的严肃性以及宪法的修改等有关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项淳一。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4)
1982年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这一宪法规定的修改,引发了当今社会的诸多问题,我国土地领域中的各种矛盾日趋复杂激烈。许多学者也开始强烈反对这一条文,但诸多问题是否是82宪法第10条所导致的,仍需进一步研究论证。十八届四中全会推行依法治国,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法律解释工作,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不宜轻言修宪,应向释宪模式转变,坚持宪法至上原则,通过法律解释,为82宪法第10条的土地所有权条款寻找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3.
新闻回放 2004年,欧盟为建设大欧洲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动:5月,10个中东欧和地中海国家正式加入欧盟,成员国由15个扩大为25个;6月,在布鲁塞尔就欧洲宪法条约草案达成协议;10月,25个成员国和3个候选国领导人在罗马郑重签署了欧盟的第一部欧洲宪法条约;12月,欧盟首脑会议决定2007年1月吸收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入盟,并将于2005年10月启动与土耳其的入盟谈判。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要再次修改宪法 上一次修改宪法是1999年,到这次修改宪法,已经过去五年时间。五年中间国内外形势都有较大变化。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法,保障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我们国家的各项工作。五年来,由于客观实际发生了变化,所以宪法有的地方显得不太符合客观情况了。为此,我们要考虑修改宪法,特别是要把五年来所取得的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把党的十六大所总结的最基本的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在宪法中体现出来。再次修改宪  相似文献   

5.
《瞭望》2004,(14)
●第一次,2002年12月26日,学习宪法。 这是新一届中央政治局的第一次集体学习,并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中国人民大学许崇德教授、武汉大学周叶中教授以“认真贯彻实施宪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题,就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现行宪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等问题作了讲解,并就贯彻实施宪法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第四次修宪     
不论是对1982年宪法的前三次部分修改,还是这次从中共中央《建议》到宪法修正案(草案)的形成,都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认识的深化。使宪法更加完善,更加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成为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国情、与时俱进的宪法,是执政党和全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宪法自从1982年12月4日颁布以来,走过了20年的光辉里程,在宪法的根本保障下,我们的国家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同时,现实生活中的改革开放,反过来又不断地为宪法的发展提供着活力.我国的宪法并不是僵化的历史文献,而是鲜活的原则规范,它永远处在活水长流的发展之中,对现行宪法的三次修正就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这个意义上,学习宪法是无止境的,宪法也将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第12—17条修正案。这是现行宪法进行的第三次修改,也是宪法在国家指导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所进行的重大修改。宪法第12—17条修正案的颁布和实施,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有力的宪法保障。比较我国历次制宪、修宪的立宪例和经验,宪法第12—17条修正案的基本特点如下:第一,在思想理论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宪法关于国家指导思想的规定。现代国家的宪法,都基于特定的宪政理论而制定,…  相似文献   

9.
正依宪治国:从宪法信仰奠基依宪治国与宪法信仰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宪法信仰是依宪治国的前提和基础。要依宪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建立起公众普遍的宪法信仰,如果没有宪法信仰,宪法无法发挥应有的权威治理作用,依宪治国乃至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据此,依宪治国必须从培植宪法信仰入手:  相似文献   

10.
宪政的特性     
《团结》2002,(3):1-1
今年是我国现行宪法实施20周年,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增强宪法观念,推进宪政建设,是本刊今年的主题之一。 回望半个世纪的岁月长河,我们共和国历史上先后出现过1个宪法性文件和4部宪法,走过了一条曲折坎坷的立宪之路。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制定通过了共和国第4部《宪法》,这部宪法是共和国在全面清算专制主义罪恶,努力追求现代民主法治的基础上制定的。它指明了共和国的根本道  相似文献   

11.
《团结》2012,(3):1
中共十五大报告郑重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1999年3月全国人大修宪,将这一基本方略予以宪法上的确认。"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标志着执政党和国家治国原则和领导方式的重大发展和完善。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为新时期法治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成为依法治国过程中的重要参与和促进者,为推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93年初,民建中央主席孙起孟在讨论宪法修改的过程中,力主将多党合作制度写入宪法,此建议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并采纳,修改后的宪法序言中增加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实践中党的执政建设紧密相连。《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确立了在宪法序言中以历史叙事论证党执政合法性的模式;七五和七八宪法由于受"左"倾错误的影响,出现了党代替一切的简单化宪法规定;现行八二宪法通过五次修改不断总结改革开放建设的实践,在充实和完善党的领导的相关宪法内容的基础上,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党的领导直接入宪具有确认党的领导权威和保障党的领导实现的宪法规范意义,而党的领导必须通过党自身建设法治化和党依宪、依法治理国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正现行宪法在我国依法治国进程中的重大意义记者:现行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想请您对此做一具体评价。谢春涛:1982年,为适应国家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就是通常简称的八二宪法。现行宪法是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在总结建国以来的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吸取“十年文革”教训的基础上制定的,对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迅猛,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现行宪法先后经历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次修改。从修改的次数和涉及的条文来看,不算少,但总的说来,四次宪法修改的内容,除对国家的历史方位、根本任务、基本原则和总目标所作的补充性修正外,大多集中在对现阶段经济制度的修正上。在总共31条修改中,关于经济制度的内容就有14条,其中三…  相似文献   

15.
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及其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 2 0 0 4年宪法修正案完善了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 ,但仍存在若干不足之处。宪法意义上的公民财产权与民法意义上的公民财产权具有不同内涵。我们应通过与西方发展历程的比较 ,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我国私有财产权宪法地位之变迁 ,并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指向 ,探讨如何完善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朱炜在《政治与法律》2003年第6期撰文认为,宪法观念在宪政建设中有重要作用,也直接影响人们对宪法的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因此,在中国实现宪政过程中,首先应更新传统宪法的观念。更新宪法观念,  相似文献   

17.
宪政以宪法为基础,它的本质是限制国家权力,并以民主为前提条件;其最高价值目标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的根本途径是法治。宪政与法治、民主和人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而这一切实现的最可靠支撑是社会主义观念文化。加强宪政制度建设不仅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为此,要求我们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公民都应自觉地树立宪法意识,培育社会主义宪政文化;学习宪法、尊重宪法,以宪法为最高行为准则,这是我国宪政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树立宪法权威建设法治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法治国家 ,必须树立宪法权威。宪法权威的树立有助于切实保障公民的权利 ,同时才能充分体现宪法在普通公民心中的法律尊严。要树立宪法的权威 ,就必须做到纠正通常认识中对宪法理解的偏差 ;解决司法实践中宪法的适用问题 ;在司法程序的运作中加强和完善宪法监督 ;一切党政、经济、文化等活动都不能超越在宪法和法律所允许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瞭望》2004,(10)
宪法的修改一般有两种方式,即全面修宪和部分修宪。全面修宪即在不改变国家的宪法精神的前提下,对宪法从头到尾或对大部分内容(包括结构)进行整体修订并重新颁布。我国从1954年制定第一部宪法以来,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都是对前一部宪法的整体修改。部分  相似文献   

20.
刘江 《理论导刊》2004,12(10):31-33
宪法文化以公民权利为出发点,其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一个国家宪法文化建设的程度标志着这个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程度。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政治体制面临重大改革。培养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相适应的宪法文化,必然极大地推进社会政治文明的建设,推动人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