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企业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与交往中,因合同纠纷引发的案件经常发生.而纠纷的种类,原因也多种多样,情况也比较复杂,造成的后果也非常严重。为此,本文就在经济活动中,因经济合同引发的纠纷案件作一点初步探讨。一、企业经常发生的经济合同纠纷案件类型和特点根据近些年来电力企业发生的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情况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因合同订立不认真,合同形式、订立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造成的合同纠纷案件。表现如下:1.利用过期或作废的合同冒名顶替,引起履行困难或者受骗上当。2.借口未经上级领导同意而签订的合同,否认合同成立和有效。3.上级单位未经企业同意代签合同,企业不予承认。4.委托个人代签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也是一种契约经济,依法签订和履行经济合同是企业问经济交往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当事人按照约定依法履行合同,是保证商品交换关系健康发展,维护正常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济合同关系的确立常常是不规范的,甚至是扭曲的,经济合同一度被不法之徒用来作为骗取财产的工具。据报载,公安部提供的数字,1991年全国诈骗罪立案60174件,其中大部分是利用经营合同进行的。又据不完全统计,1994年上海市工商行政机关受理合同欺诈投诉103  相似文献   

3.
《前线》1990,(9)
经济合同必须合法,才能达到订立经济合同的预期目的,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不符合经济合同法要求的合同,便是无效合同,这种合同尽管合同双方都签字画押了,但由于它不具备法律效力,一旦发生纠纷,就会惹出许多麻烦。有一件合同纠纷,就是因为没有弄清楚对方的基本情况而签订了合同,不仅打了一场劳神费力、旷日持久的官司,最终还不得不蒙受较大的损失。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北京皮件四厂与北京华光实业公司于1985年12月签订了一份加工合同,合同规  相似文献   

4.
殷某有一建筑工程队。2003年,殷某得知某个人独资企业有工程发包时,主动找到该企业负责人侯某请求承包该项工程,但侯某考虑到工程耗资巨大、个人没有相关资质等原因拒绝了殷某。于是殷某找到了其时任某建筑公司第一施工队队长的好友张某,经过一番商讨后,张某拿着建筑公司出具的委托其全权代表建筑公司与某个人独资企业签订施工合同的《法定代表授权签订经济合同证明书》及《签订经济合同法定代表证明书》及由建筑公司已签名盖章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前来与该个人独资企业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合同签订几天后,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合同管理有待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宝华 《前线》2011,(12):29-30
农村经济合同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其内部成员、本集体组织之外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签订的土地承包、租赁、联营、对外投资及农村建设项目合同。近年来,由于缺乏农村经济合同管理制度,损害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的利益,引发了大量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因此当前有必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农村经济合同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海城市某集团公司法律部肖波问: 我公司是1995年成立的企业集团,公司新近设立了法律部,主要任务是合同管理及重大经济合同的审查等法律事务。因为我们都是粗通经济法,所以每当拿到一份经济合同时,常常不知如何审查,对需要签订的经济合同应具备那些条款更是茫然不知。对此,我们迫切希望了解签订经济合同一般都应具备哪些主要条款,各条款的含义、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会实际运用,防止出现漏洞,请尽快给予解答。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利用经济合同犯罪的现象日益增多。经济搞活之后,单位之间的横向经济交往频繁,这就要签订大量的经济合同。在新形势下,有些单位没有建立必要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或者制度不完善,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或被坏人利用。这种不完善主要表现为: 1.缺少对合同对方基本情况的审查和了解。这种审查和了解本是保证合同履行的最基本的要求。然而,有些单位却忽略了这一点,既不审查对方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和是否经营该项目,也不审查负责签订合同的人是否具有代理人资格,更不审查对方是否有履约能  相似文献   

8.
经济合同法经济合同法,从广义讲,是指以《中华人民共和同经济合同法》为基本法的调整经济合同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一)经济合同的概念和种类经济合同的概念经济合同是法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其基本特征是:第一、经济合同当事人双方(或至少一方)必须具有法人资格;第二、经济合同以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的为内容;第三、经济合同具有明确的计划性;第四、经济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双务有偿合同;第五、经济合同除即时请结者外.  相似文献   

9.
提起经济合同的可行性分析,也许有人会说,联营合同、涉外合同等一些复杂的经济合同需要进行分析,一般合同没有这个必要。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实际上,任何经济合同都有一个可行性问题,只不过有些合同的可行性分析复杂一些,有些合同的可行性分析简单一些罢了。  相似文献   

10.
签订一项经济合同,首先要把主要条款规定明确,主要条款具体清楚了,合同即可基本成立;反之,如果主要条款欠缺或含糊不清,合同就难以履行,纠纷也难以避免。现举几个例子:某瓷厂同某化肥厂签订了一项供货合同,由瓷厂生产十六吨拉西瓷环供给化肥厂。合同上写明“交货另听通知”。一年后,瓷厂迟迟接不到对方的发货通知,便自主将全部瓷环发往化肥厂,但化肥厂以未发交货通知为由拒付贷款,于是引起了合同纠纷。某自来水公司与某机械制造厂签订的供货合同是,由机械厂供给自来水公司一台“单梁悬挂行车”,由于合同  相似文献   

11.
一忌,认为姓“公”就守法。有些法人代表,认为和国有企业,特别是国家级大企业或某些大机关,军队办的企业签订经济合同,心里感到踏实。在签订合同时,有时虽发现一些问题,心里感到没底,觉得需要弄清楚,但是因为对方是国有企业又有合乎“情理”的解释,就存有侥  相似文献   

12.
经济合同的违约责任,是指经济合同依法订立生效后,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因自己的过错,致使经济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这种因违约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可以完全是《经济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有关规定的再现,称为法定违约责任。如《工矿产品购销合同条例》规定:“供方不能交货  相似文献   

13.
经济合同是双方或几方当事人之间为明确相互权利义务而签订的协议。订立经济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要求双方或几方当事人“依法就经济合同的主要条款经过协商一致”,经济合同才能成立。近年来,由于签写经济合同不慎而引发的经济纠纷屡见不鲜,造  相似文献   

14.
某国有企业未经企业管理部门批准,擅自以企业厂房作为抵押,与一家银行签订贷款合同,取得1000万元人民币贷款。贷款合同到期后,企业无力偿还贷款,为此银行提起诉讼,请求以企业厂房折价偿还贷款。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你好贵刊的“群众呼声”栏目,确实反映了我们平民百姓的声音,我们非常爱看。现在我们有一特殊情况,特向你们请教。我们是郴州市一家国有企业的劳动合同制员工,1996年3月,我们与该企业签订了为期8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自1996年5月1日至2004年4月30日,合同中没有约定劳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15年来,我省对外经济工作从小到大,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到1993年末,全省共签订各类对外经济技太合作项目4457个;签订技术引进与设备进口合同918顼,金额12.9亿美元;签订技术出口合同74项,金额6718.65万元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签订合同563项,金额9.3亿美元,派出劳务5.5万人次,涉及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批准创办境外非贸易性企业115户,分布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20个国家和地区,总投资5090.8万美元;争取多、双边援款74项,合同金额8943.7万美元。  相似文献   

17.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对订立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还存在一些疑问,据统计,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活动中,无效合同约占经济合同总量的10%至15%,大量的无效合同致使每年约有3000亿至4000亿的合同金额得不到履行。究其原因,一是当事人法制观念淡薄,对合同法不够了解;二是主观上无履行合同的诚意,故意规避法律,而造成合同无效;三是有的当事人借签订合同,实施诈骗。《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论及的涉外经济合同,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成立、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并经国务院或其授权的对外经贸部批准取得对外经营权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同不在我国登记成立,不受我国法律管辖的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订立的经济合同。每一项对外经济活动,如利用外资、进出口贸易、涉外劳务合作与工程承包等等,都是从签  相似文献   

19.
技术合同是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一种新型合同,它是指法人之间,法人与公民之间、公民之间,就技术开发、转让、咨询和服务所订立的确立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设。它与经济合同不同。在主体上,技术合同具有广泛性的特点,不仅法人,公民个人也可以签  相似文献   

20.
正【来信】编辑同志:2016年3月5日,我和某商场签订了一份一年期的商铺租赁合同。在商场提供的合同文本中约定,我要向商场先行支付5000元保证金,合同终止后30天内,商场将这笔钱退还给我。2017年3月,我到商场续签了合同。今年3月,双方终止合同后,我要求商场退还保证金。商场方面却称,在2017年签订的合同中这5000元已变为管理费,不予退还。而我们在签订新合同时,商场并没有就这一变化提醒我。我想咨询一下,商场的做法是否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